“大棚书记”不种大棚,不和乡亲们抢买卖

2011-09-19 22:22:00     作者: 尹玉涛 马鑫 赵乾 李润杰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大棚书记 李天忠 五李社区 大棚 走基层
[提要] 9月19日上午,五李社区兼南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天忠面对记者憨憨的笑了。衣着朴素、留着平头的李天忠走在人群中,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一个普通的老农。可就是这个朴实、直爽的汉子,不仅带领南李村种大棚致富,更是要让五李社区的5个村的700户村民3年后都住上楼房!

干净整洁的居民小楼

五李社区

社区居民楼

李书记与记者

李书记在和记者交流

  “大棚书记”不种大棚,不和乡亲抢买卖
  ——大众网记者专访五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天忠

    大众网记者 尹玉涛 马鑫 赵乾 李润杰

    “真的没啥好说的,就是做事多为村民们考虑呗!”9月19日上午,五李社区兼南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天忠面对记者憨憨的笑了。衣着朴素、留着平头的李天忠走在人群中,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一个普通的老农。可就是这个朴实、直爽的汉子,不仅带领南李村种大棚致富,更是要让五李社区的5个村的700户村民3年后都住上楼房!

    带头搞大棚蔬菜,村民收入是20年前10倍

    “五李社区的5个村都是纯农业,700户3000多人,特色就是种大棚蔬菜!”一谈起大棚,李天忠的眼睛发亮。他对记者说,1992年他开始干南李村村主任,便认准了种大棚是一条适合本村人的致富之路。因为种大棚蔬菜是靠着一双手,靠着种菜技术挣钱,风险成本小,符合农村人勤劳稳妥致富的思想。即便如此,当时村里也是有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
    没有办法,李天忠带头平了自己家的地开始种大棚,在短时期内就有了不错的收入。事实胜于雄辩,村民们纷纷种起大棚蔬菜,慢慢地由原来的苦劝之后也不种蔬菜,转变成为不用劝就自觉地去种蔬菜。村民原来的地有60米长,最多只留出10米种蔬菜;现在50米长的地,恨不得扩成60米全部种上蔬菜。慢慢地,村民们在种蔬菜大棚的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收入到高收入,从任务到自觉。
    “村民们忙于种大棚,有时大年三十也要干活,所以也没多少调皮捣蛋的!”李天忠笑着说,除了搞运输的、经商的,
现在五李社区5个村的八成村民都种大棚,平均一户两个大棚,“不搞大棚,在村里日子就没法混了!”当然,也有一部分村民不光种大棚,也有养鸡场、养鸭场。
    种大棚给村民带来了啥变化?李天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1992年种大棚之前,村里种粮棉,人均近二亩地,一户4口人7亩地,一亩地一年挣1000元,全年收入7000元,人均1700元;7亩地搞成两个大棚,一个大棚一般纯收入3万多元,一年收入6万元,人均15000元,是1992年前的近10倍!
    现在,村民收入基本平衡,没有很富裕的,但也没有贫困的,村风朴实相处和谐,很少有偷盗现象发生。村里修高铁,住了8个建筑队,但建筑材料从未丢失过。

    率先放弃种大棚,不和村里乡亲们抢买卖

    “我早没有地了,也早就不种大棚了,不想和乡亲们抢活干、抢买卖了!”李天忠1992年干南李村村主任,1997年干村支书,后来成为五李社区的党支部书记至今。
    “作为村干部,应该心里装着‘服务’两个字,群众需要要想到前头,办事出发点是为了大家伙,而不是为自己考虑!”李天忠说,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孙子,家庭生活幸福,也不需要挣很多的钱。而且自己也有机械挖掘机挣钱,他经常给村里人提供挖掘施工,大家伙也愿意找他去挖掘施工。“办事是出于公心,不是为了自己,遇上再困难的事也会有人帮你!”
    李天忠带头种大棚,但到了2000年就不种了。现在,他开着自己的吉利车来往于南李、西李、前李、王芽、后寺5个村,为整个社区的大小事务忙个不停。其间,惠农政策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落下:社区的新农合2004年启动,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的难题;养老保险金实现全覆盖,每户每人都不漏掉……
    虽然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每天一来到在社区办公楼,他就来到村民活动室里,和村民们打上几场乒乓球比赛。59岁的他一打起球来像个小伙子,每天乐此不疲,并把这当成保持体力和精神的,几年下来乒乓球水平直线上升,已经是整个社区的单打第二名。
    在社区办公楼的前面,是一大片红色地砖铺成的文化娱乐广场,篮球场、建设设施一应俱全,绿草红花环绕其间。就是这一片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曾经是人人头疼的盐碱地。 
    “雨天两茫茫,晴天两脚泥,遇到阴雨天气都是泥巴地!”李天忠告诉记者,文化娱乐广场足足有10000平方米,广场的周边是新建的商铺楼,都是两层的小楼,共有52套,180平米一套,共计9000多平方米。

    3年村民全住上楼,腾空900亩地欲搞大棚

    李天忠对记者说,这些商铺楼投资1000万元,现在正在招商出租,投资是建设公司投资,商铺折算成了建设费用。
    除了文化广场和商铺楼,在李天忠心里还有更大的计划——“两区同建”,“两区”指的就是种植小区和住宅小区。按照他的计划,2014年完成种植小区建设,届时整个社区内随处可见大棚,实现规模化经营、产品化销售,户均至少两个大棚。
    李天忠说,村子里的蔬菜大棚基本饱和后,种植上便需要促进产品档次,提高质量,以卖出好价钱。而在大棚西葫成为无公害食品和世博会专用食品后,村子的名声响了,群众生活也有了保障,但卖菜难的问题开始出现。
    2007年,他在南李村建起蔬菜市场,卖菜难的问题解决了。同时,大棚种菜这种模式也在辐射周边其他的村,带动了陵城镇南的30多个村和陵城镇东的十几个村,影响人口达到1万多人。
    “9月底150户村民就能拿到新房钥匙!”对于住宅小区,李天忠更是踌躇满志。他带领记者来到一大片黄色的小别墅前,说这些2层连体楼已经建成16栋,分为150平米和190平米两种户型,成本价750元一平。社区剩下的400多户今后将住小上高层,计划建设14栋小高层,一栋30户,两个户型:80平米和110平米。
  “2014年,我要让700户村民全部住上楼!”李天忠表示,5个村现在占地1203亩,计划建设的新小区占地230亩,腾出的923亩将招商引资,招来“金凤凰”最好不过,即使招不来,“这900多亩我都搞成大棚,那是一个啥景象?”
  在李天忠看来,种植小区与住宅小区是同步建设相辅相成的,而这里面寄托着这位“大棚书记”更大的“大棚计划”。

马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