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报一网”直播室(第六期)

2011-03-12 08:3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大跃进”?新兴产业何时能撑起中国经济的大局?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两报一网北京直播室(6):

“两会三人行”谈新兴产业:
山东发展新兴产业有主动权

两报一网北京直播室“两会三人行”谈新兴产业:山东发展新兴产业有主动权


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   

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

 

    未来5年,我国将大力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推进水电、核电建设,与之配套的新兴产业也将进入大发展阶段。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大跃进”?新兴产业何时能撑起中国经济的大局?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11日,两报一网北京直播室“两会三人行”栏目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走进两报一网“北京直播室”,与齐鲁晚报首席评论员一起探讨上述问题。

    政府须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

    张金岭:目前各地对新兴产业都非常重视,“十二五”规划也明确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那么,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值得注意的倾向?会不会出现新兴产业的“大跃进”?

    王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新型化。目前我国新兴产业市场巨大,部分工业装备也没有问题,如果国家再给予政策支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就不是盲目的。

    黄鸣:现在很多国家都很重视新能源产业,但不少人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新能源产业必须由政府来推动。实际上,像汽车、手机等行业,国家并没有专门去推动,却发展得很好。新兴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背后主要是有强大的市场在支撑。

    张金岭:根据对中国经济创新能力的了解和各自产业的把握,两位能不能预测一下新兴产业何时能撑起中国经济的大局。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政策导向,还是其他因素? 

    王刚:我觉得第一是市场,其次是技术。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是技术,在技术未实现突破的时候,政府必须要加大投入。此外是政策支持,尤其对那些未来有市场且现在急需的新产品、新工艺等产业加大支持力度,包括国债、项目贴息、科研投入等方面。总体来说,这是个系统、整体的工程,而不是单纯的某个方面。

    基本功不够缺乏行业标准

    张金岭:目前新兴产业在人才、政策扶持、市场环境等方面,还存在哪些共同的问题?

    黄鸣:新能源发展规划遇到了不少困难,没有调动起全社会的关注热情和积极性,限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比如说,我们去推广可再生能源,对方往往都非常急功近利,缺乏长远发展眼光,有时候甚至一听说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收回成本,立刻就摇头拒绝了。他们想的是“马上投入,马上产出”,这不利于新兴行业的长期发展。

    王刚:对于新兴产业来说,现金流非常关键。企业要具备足够的实力,在投产的过程中要适度,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张金岭:面对这些难题,需要国家做哪些工作?

    黄鸣:现在新兴产业发展往往一窝蜂地上,基本功却不够,特别是缺乏行业标准。像汽车、手机行业,往往是产品还没有出来,标准已经有了,这个标准是由技术界和企业界拟定的,如汽车行业建立召回制度,实际上每一次召回的成本非常高,企业并不想这样做,但因为有标准,企业必须得召回。而对于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应该建立如何与建筑相结合的标准。

    希望得到更多消费者认可

    张金岭:我们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没有超越西方的发展机遇?在这方面山东是否具有优势?

    黄鸣:我们已经具有了超越西方的实力,关键是如何大规模推广新能源产业。现在很多人可能还没有认识到新能源产业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希望不断开拓市场,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迅速发展。

    王刚:具体到山东省,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工业基础总量很大,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特别是“一蓝一黄”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掌握了主动权。

    张金岭:对于今后有志投身新兴产业的后来者们,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黄鸣:如果想让新能源逐渐替代传统能源,首先唤起公民的热情、公民的参与,因为广大公民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

    王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技术,而技术的根本是人才。如果未来要从事新兴产业,首先要做好人才储备,这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而是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同时要注重研发团队的整体提升,创建研发机构,建立机制,使技术人才能够有平台成长起来。 特派记者 马云云 王光照 李萌博 崔滨

余梁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