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1专题汇总 > 青岛1891 > 新生

以前有啥吃啥 如今吃啥有啥

2011-06-16 16:44:00     作者: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曲秀英告诉记者,1962年之后各种生活用品就有了配给,吃饱穿暖不再是问题,但那个年代是配给制,什么东西都要票,就是喝点酒,也得有票才行。现在吃的东西则是五花八门。“人都说咱们现在是天天过年,吃的越来越精细,什么基围虾、龙虾、北极贝,很多都是从南海、北冰洋空运过来的,以前别说吃了,见都没见过。

600×452

过去的人们凭票排队买必需品

332×600

如今想吃什么随时随处都可买到

 食

    过去有吗吃吗现在吃吗有吗

    曲秀英:1947年生,50岁前住在浮山所,后来浮山所改造,现居住在新贵都。

    曲秀英老人从小在青岛长大,对于“吃”的变化深有体会。一提到吃,曲秀英老人第一个想起的是棒子面,“过去早上吃棒子面做的糊糊,中午用棒子面做窝窝头,现在这就叫做粗粮了,报纸上说要多吃这个,说是有营养,那时候这些都是日常的干粮,我们住在大杂院里的,偶尔才能吃上白面和大米饭,不过那时候大多海货很便宜,我们经常吃五分钱一斤的大头鱼,一毛钱两斤的小蛤蜊,想吃大虾,就买虾头吃。”老人还回忆起那时候做饭,不像现在的天然气灶,“一扭开关就能打火”,“那时候一般用大锅灶,拉风箱,杂院里每家都得有,拉风箱就像炼铁似的,现在有的电视剧里也有这种风箱,人坐在旁边,手把着一个木杠子,就这么来回拉”,老人用手比划着,“那时候主要用煤球和柴火生火,不过大部分用煤球,需要自己推着手推车去厂子拉回来,后来换成煤气灶,打个电话就能给送来煤气罐。”

    曲秀英说,青岛解放后整个地区基本上杂粮是能够满足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一个人一个月26斤粮食不够吃,就只能吃野菜,那时候有不少青岛人上东北逃荒了。“物价最高的时候一块钱只能买8粒花生米,在街上买了火烧也有人抢,那时候我也是每顿吃两个胡萝卜,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曲秀英告诉记者,1962年之后各种生活用品就有了配给,吃饱穿暖不再是问题,但那个年代是配给制,什么东西都要票,就是喝点酒,也得有票才行。现在吃的东西则是五花八门。“人都说咱们现在是天天过年,吃的越来越精细,什么基围虾、龙虾、北极贝,很多都是从南海、北冰洋空运过来的,以前别说吃了,见都没见过。听装的啤酒、葡萄酒,还有千奇百怪的饮料,真是五花八门啊,甚至很多人开始吃粗粮。人们先是追求新、奇、特、野,更讲究绿色的、健康的,比方说黑木耳、茶树菇、鲜榨果汁;还很怀旧,吃窝窝头,吃野菜。人们开始更注重健康了,这是一个好现象。”

    老人说 ,青岛解放前几乎没有菜市场,都是一些菜农挑担子到院里卖菜,他们进来就吆喝着卖菜、卖粮食,还有磨刀修剪子的,不一会儿,街坊邻里就都下去买了,一想起来还是挺热闹的。

    “以前哪能吃得起肉,吃点儿猪油就算是吃肉了,买肉的时候都要肥肉,这样能多弄点儿猪油 ,做菜的时候加一点儿,那味道简直让人回味无穷。每天的饭菜也很单调,夏天还好点儿,冬天就是白菜和萝卜,能吃得起白菜萝卜的家庭都不是很多,哪像现在啊,一年四季的蔬菜水果源源不断,想吃什么都能买到。以前只知道吃不饱,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挑食,现在的小孩子这不爱吃,那不喜欢,都是没吃过苦的,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不挑食,因为受过挨饿的苦。”老人介绍,到了2000年以后,人们越来越喜欢下馆子,许多四星级、五星级的酒店纷纷开业。咖啡馆、茶室、小炒店、快餐店就更不用说了,光是“洋快餐”(肯德基),一条路上就扎堆开了三家。

 

见习编辑张艳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