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难”变“扫墓贵”

2011-04-03 13:35: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又是一个清明节。对回乡扫墓的游子而言,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已成为“过去式”,因回乡费用昂贵而“近乡情怯”却成了新的拦路虎。回乡扫墓到底贵在何处?如何将“清明经济”的蛋糕做大?
    费用成了拦路虎
  回乡扫墓的费用昂贵,不仅因为交通费用不菲,还源于祭祀物品价格上涨和“人情费用”高企。
  第一贵,交通费用贵。家住杭州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周豪说,“现在回家基本还是坐高铁,虽然比动车快了十几分钟,但最低也要80元一张票。动车票只要50元左右,现在却很难买到。”
  尽管铁路、长途汽车等公交方式是不少祭扫客的选择,但乘坐公共交通到墓区毕竟不方便,往往需要多次倒车,对家有老人、小孩的家庭来讲更是如此。但做“自驾一族”,短短几百公里过桥过路费动辄百元,93号汽油也从去年同期的每升6.41元涨到每升7.39元,“自驾族”出行的经济成本委实不低。
  第二贵,鲜花涨价、祭品价格昂贵。阳阳花店老板夏海龙告诉记者,现在白色的鲜花价格涨得实在厉害。“白色玫瑰的价格比情人节还要高,白色百合的进价翻了一番。涨得最离谱的是菊花,进价翻了两番。”
  第三贵,人情不可承受之重。“老家只有孩子的外婆了,所以一般去扫墓就给她买上大约500元的礼物。如果老家亲戚多的,那回家的人情费用不会比春节少,不是事先买礼物就是给红包,人情费用算是赶上半个春节了。”家住浦东新区的刘明说。
    “清明经济”待开发
  对古人而言,清明时节虽然常常“雨纷纷”,但也是踏青的好时光。专家认为,要开发“清明经济”,不仅需要抑制“飞”起来的费用,也需要整体规划,将其与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认为,应通过行政监督和行业协会等方式规范“漫天要价”“以次充好”等行为,提高墓区的消费质量,建设令消费者满意的墓区环境。
  “清明不仅是一个缅怀先人的节日,出游踏青也是清明节里很重要的支撑部分。”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力波说,“可以考虑在这个时节增设一些短途项目,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拓展清明旅游消费的新热点,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创新消费模式。”(据新华社上海4月2日电)

杨凯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