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2011-10-19 10:31:00     作者: 王铭坤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民族振兴 文化强国
[提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体落实我们建议以下加点:
  一、建设社区文化站、老年大学
  在全市各社区内建立一批综合功能优良,配套设施齐全的文化站,购置各类图书、乐器及体育器材等服务于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保证图书能够及时更新,存量能够满足社区群众的需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在社区建立文化服务队,选聘文化管理干部,定期进行文化学习与培训,增强文化宣传知识,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提高文化宣传的档次,以便带动群众,领导群众满足基础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公益性电影的放映、文化艺术培训、展览、讲座等活动进社区,使群众不出社区就能接受高品位的文化服务,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组织上门服务。
  在全市主要街道建立大型文化馆,投入科技产品,配备专门讲解人员,增强科普知识的宣传,一方面可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抑制封建迷信的传播。同时,针对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建设专门的老年活动中心。根据我国的文化传统,有必要建立京剧、舞蹈活动中心区域,满足更多老年人的晚年精神生活。加大社区老年大学的投入补贴,增开适合老年人的课程,提升老年人自身素质的同时满足现在老年人比较匮乏的精神生活,例如适合老年人的绘画、声乐等课程。
  二、完善教育体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义务教育,入学率令世人瞩目,特别是城市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更高。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部分群体存在着子女入学的困难,尤其是城市低保家庭、下岗职工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在接受教育方面尚且存在一定的困难。尽管义务教育阶段免除了学杂费,已经解决了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费用问题,但是尚有书本费以及部分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等必要的收费项目,这些项目也应该逐步取消。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府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首先是承担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防止挤占、截留、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同时,需要制定适应义务教育发展需要的公用经费标准,并依照教育年度及时拨付,不使学校因收取杂费的现金流动改变为按照财政年度逐级下拨,而难以正常运转。
  三、政府主导,发挥基层部门在文化惠民上的特殊作用。
  明确各级政府部门是精神文化建设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到个人,切实能够保障各大社区精神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到位,人员布置到位,管理到位。政府在精神文明建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过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切实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政府应当在投资建设文化社区的同时,加大对社区文化能人的培训、日常活动的组织和各类剧团的补贴力度。二是将文化富民与经济上脱贫有机结合起来。不能仅就文化抓文化,经济上的脱贫才是解决文化问题的根本。只有将文化活动和增收创收结合起来,做到“文化富民”,才能有效促进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自上而下”的文化社区建设必须以“自下而上”的文化需求导向为基础。文化基础设施的供给不能代替群众的文化需求,应该让群众自己对“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基础设施”进行选择,要注重长期性、普惠性效果。
  基层街道办事处可以直接组织符合群众实际需求的相关活动,给群众从事文化活动设置恰当的载体。如通过相关比赛、开展相关活动,就可以更好地调动各街道群众的积极性;直接组织各社区文化骨干的培训和文化能人、文化专业户的培养;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把上级组织文化进社区活动与当地的文化惠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上级文艺院团的带动和扶助作用。
高娜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