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发布会聚焦抗旱 山东地表蓄水好于去年同期

2011-02-13 07:42:00    作者:高明兴   来源:大众网—生活日报  

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滕少明则表示,目前谈受旱麦田减产“还为时过早”。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为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省政府办公厅、省农业厅多次下发通知,部署以浇好越冬水为中心的麦田管理工作。

    农业厅专家:谈受旱麦田减产还为时过早

 

  12日下午,山东省两会首场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省水利厅副厅长刘勇毅介绍,我省目前的气象干旱创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之最,但全省地表蓄水情况好于去年同期。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滕少明则表示,目前谈受旱麦田减产“还为时过早”。

  刘勇毅:

  虽然今年我省遭遇罕见气象干旱,但多年不懈的水利建设保证了大旱之年无大灾,目前全省地表蓄水情况好于去年同期。

  周占升:

  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为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省政府办公厅、省农业厅多次下发通知,部署以浇好越冬水为中心的麦田管理工作。

  气象干旱创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之最

  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刘勇毅介绍,我省大部分地区自去年9月23日以来,140多天基本无有效降水,全省平均降水只有13毫米,比常年偏少85%,是自1951年全省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无有效降水持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大的气象干旱。

  目前全省农田普遍受旱,3476万亩冬小麦受旱,其中重旱865万亩。另一方面,人畜饮水出现困难,全省相继有119万人、47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目前仍有55万人、19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主要集中在青岛、淄博、枣庄、潍坊、日照、临沂、济宁等市的山丘区和平原高亢区。

  对做好今年抗旱工作,中央和我省都高度重视,短时间投入抗旱资金数额是近年来最多的,省以上投入资金已达6.06亿元,各市共筹集抗旱资金7.8亿元,全省累计抗旱投入已达13.86亿元。各地普遍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抗旱工程措施,共修复水毁工程6340处,修复和新打机井3.9万眼,新建中小型水源工程2.69万处。

  全省地表蓄水情况好于去年同期

  刘勇毅说,虽然今年我省遭遇罕见气象干旱,但多年不懈的水利建设保证了大旱之年无大灾,目前全省地表蓄水情况好于去年同期。

  “已经连续八个丰水年,底子比较好。如果继续旱下去,地表蓄水肯定不够用,有缺口,但通过各种节水措施基本可以得到保障。”

  刘勇毅表示,“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全面完成了规划内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彻底改善了水库多年失修、病险严重的状况,有力保障了防洪安全,同时提高了水库的蓄水能力。针对干旱地区水源不足问题,各地创造性地采取了洪水资源化利用措施,沿黄地区已建设平原水库781座,蓄水库容达21亿立方米。通过严格限制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漏斗区和海水入侵区面积不断缩小,地下水位明显上升。济南的四大泉群实现了10年持续喷涌,使这座古老的泉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受旱麦田大致分布在两大区域

  省农业厅总经济师周占升介绍,目前受旱麦田大致分布在两大区域:一是鲁南、鲁中、胶东山地丘陵地区约1000万亩水浇条件比较差或基本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小麦,重旱麦田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二是引黄灌区和井灌区,尽管有水浇条件,但由于当地农民群众没有浇越冬水的习惯,加上今年黄河引水比较困难,部分群众因为浇地成本较高没有积极性等因素影响,大约有1600万亩麦田没有浇越冬水。

  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为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省政府办公厅、省农业厅多次下发通知,部署以浇好越冬水为中心的麦田管理工作。各市也都相继下发通知、召开会议落实抗旱浇麦工作。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全省累计浇越冬水3400万亩次,比上年多浇1300万亩次,是历史上浇越冬水面积最大的一年。

  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滕少明对记者说,目前冬灌时机已过,春季直到春夏之交是抗旱减灾的关键时期。他同时表示,目前谈受旱麦田减产“还为时过早”。

  滕少明解释说,去年秋冬以来的旱情主要是气象干旱,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紧密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到目前为止,旱情对小麦生长还没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方面,现在土壤封冻,蒸发量不大;另一方面,小麦还处于休眠期,需水量极少。

  “旱情对小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返青以后,只要接下来有降水,粮食产量应该可以满足消费需要。”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