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资建“少年班”,昔日民间戏转身跨地域“大茂腔”

2011-10-21 22:08:00     作者: 韦国骞 赵新婷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台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胶东人对于茂腔的痴迷是有传统的。今天在高密文化馆,记者们感受到了茂腔的魅力。借势文化体制改革,这种原来有着之称的戏曲形式,正迎来突破地域限制、拓展自身影响力的绝佳机遇,为了将这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下去,高密市政府出资创立茂腔少年班,从这里学成的孩子将来都会有事业编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茂腔”。(摄影 燕雨)

老曲新唱,不少演员都是90后,新生代传承老唱腔令人欣慰。(摄影 燕雨)

高密市文化馆为演员提供了排练保障。(摄影 燕雨)

手写简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任重道远。(摄影 燕雨)

从装束可以看出演员排练也很是严谨认真。(摄影 燕雨)

大众网高密1021日讯(记者 韦国骞 赵新婷 “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台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胶东人对于茂腔的痴迷是有传统的。今天在高密文化馆,记者们感受到了茂腔的魅力。借势文化体制改革,这种原来有着之称的戏曲形式,正迎来突破地域限制、拓展自身影响力的绝佳机遇,为了将这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下去,高密市政府出资创立茂腔少年班,从这里学成的孩子将来都会有事业编制。

今天下午,“文化强省看山东——第七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团参观了潍坊的高密市文化馆,文化馆新馆坐落于文体公园文化中心三区,高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贤四宝”便集中展示在其中。在茂腔展厅里,激昂婉转的二胡伴奏,茂腔艺人古朴悠扬的唱腔,吸引了来此参观的全国新媒体人的视觉听觉神经。

茂腔是流行于胶东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逢年过节,在各地摆摊或现搭台演出。记者们听到,其曲调质朴自然,委婉柔怨,最有特点的是唱腔通俗易懂,浓郁的胶东方言台词富有生活气息,颇有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之妙。高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丽告诉记者,茂腔中,男女唱腔也无明显区分,只从音的高低或节奏上有微小差异。唱腔旋律简易,节奏平衡。而茂腔之所以原来被称为“栓老婆撅子戏”,是因为唱词多用本地方言,通俗易懂,有点像劳动号子那样粗犷、有力、热情、奔放,让长期“主内”的贤妻们劳作闲时愿意听一曲,唱一段。

据介绍,由高密茂腔剧团演出的现代戏《盼儿记》曾于1990年应邀晋京演出,颇受好评。20065月,高密茂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评为和谐高密十个亮点之一,和高密三绝一起称为“高密四宝”。

文化产业体制改革,让“栓老婆撅子戏”有了突破地域限制、融入市场的机会。高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丽说,2006年高密茂腔决定转企改制,当时潍坊人最怕的是祖祖辈辈流传的茂腔在自己的手上给毁了。但是让人欣慰的是,政府并没有简单地将大家推向市场,而是设立了非物质遗产保护基金,每年30多万元,用于挖掘整理传统剧目。政府还出资百万元创立了茂腔少年班,培育后备人才,从这里成才的孩子,将来都会有事业编制。政府同还大量购买演艺公司的演出,鼓励他们赴社区、企业、学校、广场推广茂腔艺术。

记者了解到,现在新组建的高密凤城演艺公司,打破终身制,实行全员聘任制,因事设岗,竞争上岗,以岗定薪,面向市场,从过去的养人变成养戏。文化部对于高密茂腔的改革也非常赞赏,把经验向全国推广。

陶云江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