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打造山东文化新亮点

2011-10-22 13:00: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山东 文化强省
[提要]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按照文化强省战略,充分挖掘和发挥互联网的文化功能,努力打造影响广泛的网上思想文化平台,积极构建健康向上共建共享的网上精神家园,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作品,走出了一条富有山东特色的网络文化发展之路,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网络文化逐步成为山东文化的崭新亮点。

  大众网济南10月22日讯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按照文化强省战略,充分挖掘和发挥互联网的文化功能,努力打造影响广泛的网上思想文化平台,积极构建健康向上共建共享的网上精神家园,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作品,走出了一条富有山东特色的网络文化发展之路,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网络文化逐步成为山东文化的崭新亮点。
  一、重点新闻网站活力日益增强
  山东省有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6家(大众网、齐鲁网、山东新闻网、舜网、青岛新闻网、胶东在线)、商业网站2家(百灵网、齐鲁热线),有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备案的新闻网站51家,网站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我省以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各级政府网站、知名商业网站和专业文化类网站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其中,大众网、齐鲁网、青岛新闻网、胶东在线四家重点新闻网站被列为全国转企改制试点单位,成为山东网络舆论阵地和网络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目前,大众网股份制改造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加快整合集团内外部新媒体、新技术资源,力争尽快具备创业板IPO申报条件。齐鲁网、青岛新闻网、胶东在线的转企改制工作正抓紧实施。各网站尤其是重点新闻网站,秉承“新闻宣传和经济效益”双重管理原则,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内容建设和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推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新媒体业务,网站活力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大众网《齐鲁手机报》成为全国首家订阅用户突破200万的地方手机媒体,《齐鲁手机杂志》用户达到300万,成为我省读者用户最多的手机新媒体。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复在山东设立山东网络广播电视台,山东成为全国首批七家获准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的省份之一。山东网络广播电视台涵盖齐鲁网、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四大业务板块,将打造成为跨网络、跨终端的综合视听传播体系,这标志着山东网络文化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全媒体时代。
  二、互联网社会应用和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我省各类网站充分发挥互联网通达社情民意的新渠道作用,秉承“服务民众、贴近民生”的办网理念,致力于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开展网上互动服务。其中,胶东在线的“网上民声”、“爱心无限”、“网上问法”、“网上问诊”等系列民生栏目,大众网的“齐鲁民声”、齐鲁网的“民生频道”、舜网的“舜网论坛”、青岛新闻网的“民生在线”、鲁南在线的“枣庄民意通”、中国寿光网的“寿光民声”等栏目,共同构建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网上民生服务方阵,成为山东网络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些栏目立足于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搭建起服务网民、沟通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深受广大群众和网民的喜爱,推动了全省网络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各地各部门纷纷开博,在出台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政策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网络问政”、“网络行政”平台和沟通机制不断完善。“济南公安微博”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栏目,被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评为“十大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菏泽牡丹区开通的“中国牡丹城”微博,55个单位集体实名亮相,开创了我国县级单位整体在网上开设官方微博群的先河。在搭建网络服务平台的同时,我省积极总结推广“泰安幸福e家园”网络文化进社区(农村)工程、“济南公安微博”、“寿光民声”等为民服务的做法和经验,推动网络文化惠及更广大的普通百姓。
  三、品牌打造促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不断涌现
  山东省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品牌建设,网络品牌战略成各网站发展的新引擎和提升影响力的新抓手。省里从资金、政策和品牌推动多方面支持和促进网站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各网站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具有山东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创作出一批立意高远、原创风格强、互动程度高、服务特色鲜明的优秀栏目。大众网的综合信息发布、齐鲁网的视频与网络电视、胶东在线的民生服务已经成为山东网络文化的优势和品牌。为鼓励扶持各网站多出精品,在全国最早将网络新闻作品纳入省级新闻奖评选,多次举办各种形式的网络品牌研讨会,推动全省网络行业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胶东在线的“网上民声”、“爱心无限”、“网上问法”栏目连续三年被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和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胶东在线的“网上民声”、大众网的“中国一日”和“生死抉择 惊天一坠”网络专题分别荣获第19届、第20届、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山东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新闻奖(网络作品)一等奖的省份。
  四、网络宣传吸引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省网上宣传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更加重视网上宣传艺术和新媒体传播技巧,更加注意把握宣传报道的方向和重点、时机和节奏,网络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不断增强。连续举办七年的“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不论从活动规模、参与媒体数量、发稿数量还是取得的社会影响,都已成为全国各省市区中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宣传品牌,对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扩大和提升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影响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精心策划的“迎新春 送祝福”、“庆祝建党90周年”、“我们的十二五”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网络文化活动,大大激发了网民的网络文化创作热情,成为草根网民狂欢的网络盛宴;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利用博客、微博、视频拍客等新兴媒体“短、平、快”的传播优势,开展的“谁不说俺家乡好”乡村文明行动拍客大赛、“科学发展 改善民生”专家博客笔会、“微博泰山”全国知名博客泰安行等活动,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创意新颖、文化味浓郁的网络文化宣传活动深受网民的欢迎,成为全国网络宣传的亮点和品牌。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2011年首届全国温馨感人博文帖文大展贴”活动中,获最佳组织奖,有四件作品获奖,获奖作品数居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之首。在庆祝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活动中,我省再获最佳组织奖,各网站举办的“党的光辉照我家”征文活动、“党的生日感言” 微博大赛、“革命老区 红色光影”摄影大赛、“心中的歌献给党”网络歌曲创作大赛等100多项网络文化活动隆重热烈,其中,大众网策划的“党旗漫卷中国红 走进56个民族家庭大型接力采风活动”、齐鲁网策划制作的“山东首个数字版立体式中国共产党党史地图大型网络专栏”获创新奖,受到国新办表彰。
  五、网络文化成果积累日益丰富
  我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十分注重网络文化建设规律的研究,下大力气加大网络文化建设成果的积累和沉淀,集中推出了30余部涉及网络文化研究、教育、普及的图书和相关资料。《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选编》、《国外互联网法律法规选编》、《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网上舆论引导案例选编》、《网论》等,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部门和各新闻网站了解国内外网络法例、依法管网用网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参考;对每年的网络事件、网络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编写出版了《网络之门》、《网言网语》、《中国互联网重大事件》、《山东省互联网重大事件》、《山东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等年度系列丛书;创办了内部参考读物《读网》(半月刊),为领导干部熟悉网络、了解网络、运用网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参考。胶东在线出版的《中国式网络问政》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研究网络问政的理论专著,升华了胶东在线十年来在网络问政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在互联网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大众网编辑出版的《手机语文》杂志,通过网络信息的反向阅读,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纸质的网络文化产品。这些网络成果适应了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为网络文化的建设管理以及宣传普及提供了专业的工作指导和丰富的资料参考。
  六、网络文化环境更加文明有序
  我省积极探索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网络文化的途径和方法,法律规范、行政监督、公众自律、社会教育、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网络文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和完善。近年来,持续开展打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整治网络暴力、整治非法网络公关等一系列专项行动。逐步建立起了公众举报奖励、网络新闻公众评议、违法违规网站曝光取缔等制度。持续开展“山东省优秀网站评选”活动,推动我省互联网站科学健康有序发展。各新闻网站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网站”活动,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与此同时,主动搭建互联网社会服务平台,满足广大网民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5月份,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网络文化办公室指导,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的“山东省首届网络文化节”历时半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络赛事和网友互动活动精彩呈现,挖掘出了一批本土优秀的网络写手、网络歌手、动漫人才、动漫产品。由省文明办、省网络办主办的“网上少年宫”网站,以“公益服务性”为宗旨,集资讯、学习、娱乐、阅读、文艺、科学、互动等于一体,为广大未成年人量身打造了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网上成长环境。办文明网站、做文明网民、倡文明表达、创文明环境逐渐成为我省各类网站和广大网民的共识。

余梁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