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

2011-10-22 09:07:00     作者: 张岩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茂腔 扑灰年画 高密剪纸 泥塑 姜庄镇 潍坊艺术学校 艺术风格 2006年 唱腔
[提要] 高密市文化馆成立于1951年10月,文化馆坐落于文体公园文化功能区,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为高密市政府设立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机构,近期已通过文化部国家一级文化馆的初评验收。聂家庄泥塑的制作工序是:挖土、和泥、制模、磕模、晾晒、构线、着色、在腰上粘皮纸、涂明油、粘毛发。


  中国青年网10月21日讯(记者 张岩)高密市文化馆成立于1951年10月,文化馆坐落于文体公园文化功能区,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为高密市政府设立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机构,近期已通过文化部国家一级文化馆的初评验收。文化馆主要展示了高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有如下几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扑灰年画
   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独特而又古老的画种。起源于明代初期,产于山东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在文人画与庙宇壁画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在清代中期发展成熟兴盛,形成了独特的绘制技法和挥洒自如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民间年画中的一朵奇葩。扑灰年画古朴典雅,挥洒豪放,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写意年画。1984年,曾应邀晋京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引起民艺界的震动。1987年,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摄制组到高密现场采访制作成专题片向海内外播放。2006年4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所谓扑灰年画,最早就是用烧制的柳碳条在一张白纸上起画稿后,拿另一张纸在上面用手扑抹,一张草稿可以扑抹数张,并可成为对称的两张。可以这样说,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手绘年画向木版年画过渡的“活化石”。
扑灰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狂放如泼的写意风格;二是细腻诱人的工笔特点。民间有一首顺口溜是这样说的:“刷刷刷,一溜栽花。大刷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待要好看,咸菜磕花。”
扑灰年画的制作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先起草稿,再扑抹成正稿,然后用毛笔构墨线,着色、粉脸、涮手、敷彩、开眉眼、涮花、咸菜磕花、描金、涂明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
   聂家庄泥塑,属我国民间泥彩塑系列,产生于明代万历初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聂家庄泥塑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镇的东、西聂家庄、南、北高家庄。
   聂家庄泥塑声、色、形、动效果俱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最鲜明的是独特的音响,民俗专家对聂家庄泥塑的声响评价是:“聂家庄泥塑的声响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是划时代的,是物理学的原理在泥塑中的应用。”聂家庄泥塑具有独特的造型,讲究形象、生动,大胆夸张、浑厚质朴。聂家庄泥塑具有独特的色彩,在全国民间泥塑中独具地方特色,受扑灰年画影响较大,以桃红、黄、绿、紫、黑为基本色调。聂家庄泥塑造型繁多,种类多样,按造型可分为动物类、人物类、神仙类、传说类、娃娃类;按功用可分为玩具类、信仰类、观赏类、实用类。代表作有胖娃娃、老虎、摇猴、座狮、叫鸡、吧嗒孩、拴孩娃、戏曲故事、神话人物等。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聂家庄泥塑的制作工序是:挖土、和泥、制模、磕模、晾晒、构线、着色、在腰上粘皮纸、涂明油、粘毛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剪纸
   高密剪纸,历史悠久,剪纸艺人遍布千家万户。在艺术上运用了对立统一的手法,块与线组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富有韵律感;线条刚劲挺拔,有浓重的金石味;造型稚拙粗犷而不呆板,夸张变形而不失真,粗犷中见清秀,稚拙中藏精巧,托在手上有一种扎人又爱不释手的感觉,以其独特的风格有别于其它民间剪纸,备受专家青睐和人们的喜爱。1984年晋京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进一步确立了在中国民间剪纸界的地位。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剪纸之乡”称号。之后,有数名高密剪纸女应邀出国表演,被誉为“中国魔剪”,不少艺术院校的学生专程到高密学习高密剪纸。一些国内外专家、友人也慕名到高密研究高密剪纸。2006年4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茂腔
   高密茂腔,曲调质朴自然,委婉柔怨,唱腔通俗易懂,娓娓动听,生活气息浓郁,颇有“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之妙,深得人们(妇女尤甚)喜爱,被誉为“胶东之花”,亦被称为“拴老婆撅子戏”,在广大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高密茂腔,旧时称“肘鼓子戏”, 茂腔作为肘鼓子的一支,形成较固定的声腔之后,逢年过节,在各地摆摊或现搭台演出。唱词多用本地方言,通俗易懂,男女唱腔也无明显区分,只从音的高低或节奏上有微小差异。唱腔旋律简易,节奏平衡,有点像劳动号子那样粗犷、有力、热情、奔放。2006年4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高密茂腔现代戏《盼儿记》1990年3月应邀进京在首都吉祥戏院演出。中央电视台先后5次播出全剧实况录像。2009年4月20日晚,高密茂腔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录制,先后5次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戏苑百家》栏目播出。高密藉著名作家莫言应邀作为访谈嘉宾。
为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好高密茂腔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8月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在11-13周岁的学生成立了“高密茂腔少年班”,在潍坊艺术学校培训,为高密茂腔的传承发展、后继有人奠定了基础。

  高密民间艺术除此之外,还有半印半画、木版年画等。另外,民间工艺品种繁多,像蓝印花布、草编。手绣、黑陶、地秧歌、民歌、民间传说等众多的民间文艺,以及各种节俗、婚俗、礼俗等民俗文化,都富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隋乔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