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扑灰年画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1-10-22 14:21:00     作者: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扑灰年画 原创 眉眼 制作手段 刷刷刷 描线 艺人 成化年间 清代 神像
[提要] 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盛行于清代,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扑灰年画的制作特点使其无法脱离传统的手工扑拓、绘制技艺,由此造成制作周期长、产量有限的特点,使其无法与制版印刷的新年画竞争市场。

  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盛行于清代,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只有山东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

  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脸、手,敷彩,描金,勾线,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即成。扑灰年画技法独特,以色代墨,线条豪放流畅,写意味浓,格调明快。

  初期的扑灰年画大都以神像、墨屏花卉为主。到明代中叶,墨屏花卉已行销到内蒙古、东北三省等地。

  “刷刷刷,一溜栽花。大笔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待要好看,咸菜磕花。”这首歌谣既说明了高密扑灰年画的风格特点,也道出了它的制作手段。“刷刷刷”是指扑灰年画创作的速度。民间画师为了追求效率,也为了销售的需要,在作画时恣意挥洒、不加雕琢的风格就表现出来了。“大笔狂涂”是“意”的体现,“描子勾拉”是“工”的写照。扑灰年画被人们称作民间写意画的道理正在于此。“细心粉脸,眉眼巧画”是扑灰年画中的细微部分。在扑灰年画的人物作品中,都有一个或几个洁白的“粉脸”,即在脸的部位先粉出一个洁白的脸型,然后巧妙地勾画五官,再敷彩、涂明油,看上去富有弹性,透明细嫩,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这是其他民间年画所达不到的效果。“咸菜磕花”是为了增强扑灰年画欣赏效果采取的一种制作手段,就是作品整体完成后,拿萝卜咸菜刻上图案,再蘸着颜色往大笔狂涂的服饰上磕,以打破画面的沉闷感,求得生动、变化。

  扑灰年画的制作特点使其无法脱离传统的手工扑拓、绘制技艺,由此造成制作周期长、产量有限的特点,使其无法与制版印刷的新年画竞争市场。2006年5月20日,扑灰年画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山东高密的吕臻立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高娜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