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载人航天活动是人类发展自主选择

2011-09-27 09:58:00     作者: 张智慧 刘爽    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载人航天工程 气闸舱 人类进化 舱外活动 航天员 微重力环境 舱外航天服 人类生存 人类发展 地球人
[提要] 核心提示:在纪念人类开展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站记者专访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请他谈谈对人类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理解。周建平:从用飞船把人送入太空到让航天员走到舱外,是一个新的技术跨越。

  核心提示:在纪念人类开展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站记者专访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请他谈谈对人类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理解。周建平总师从人类自身发展的角度谈起人类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深远意义,观点独到。作为工程总设计师,他还对人在空间开展活动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进行了阐述。

  载人航天是人类的梦想

  本站记者: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纪念日,请您谈谈您对人类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理解?为什么要把人送入太空?

  周建平:载人航天是人类的梦想。将人送入太空,是对人类生存疆界的极大拓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扩展了人类作为“地球人”的概念,将人类生存的疆域扩展至太空,使人类文明在更大空间得以延续。所以,将人送入太空对于人类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从人类进化的漫长历史进程来看,人的发展主要依靠自然环境的选择。而现在,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自身发展选择的主动性,也就是人类自主选择的因素得到大大提高。

  最近几百年,人类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和进步获得了巨大发展,技术使人类生存的疆域扩大了,人的生存空间概念变化了。例如,人到了月球或是火星以后,至少不是单纯的“地球人”。这可能不仅是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哲学命题。

  另一方面,把人送入太空也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发展和进步的需要。目前,还没有任何机器可以代替人的自主判断能力。对于大型航天设施的建造、维护和运行,人的作用和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同时,载人航天活动对科学领域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引领作用。比如,航天员搭乘航天飞机对哈勃望远镜及卫星实施维修,又如航天员利用空间站平台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的各种物理、生物、医学、材料等方面的实验,这些活动不仅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且在实验手段、方法和条件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和机会。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人类进入太空的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太空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

  本站记者:因此说,尽管当年加加林进入太空,只持续了108分钟,但的确是一个历史性突破。

  周总:是的,这种突破是历史性的,是人类发展和进步历程中一次前所未有的壮举。可以说,在当时,尽管苏联进行了一定的验证试验,包括将动物送入太空,但是,毕竟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且不说技术风险,50年前,人类对太空的认知,尤其是空间环境对人体影响的认识都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太空,的确是冒着巨大风险、肩负人类探索太空愿望的激动人心的壮举,也是人类前所未有的跨越。

  这种冒险和壮举不仅仅是加加林个人的意志和行为,也反映了整个人类对未知探索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激励着很多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发现人类生存和活动的新疆域。

  人类从进入太空到出舱活动需要很大的技术跨越

  本站记者:说起冒险,俄罗斯航天员阿列克谢 列昂诺夫当年走出上升2号飞船,成为第一个完成太空行走的航天员,但几乎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这种冒险的意义何在?

  周建平:从用飞船把人送入太空到让航天员走到舱外,是一个新的技术跨越。为了让人在太空中发挥作用,就要保证人能够正常生存、生活和工作,所以首先要解决生存的问题。送人进入太空的航天器是一个密封舱,空间站也是密闭环境,为人在太空生存提供基本的环境保障,包括氧气、水、食物等。但是,要进行大型空间设施的维护,进行更高层次更复杂的空间活动,人必须要走到舱外去。在人类开创太空时代后,出舱活动就成为太空作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出舱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太空任务。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出舱、地面试验验证与模拟训练都是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舱外空间环境是极其恶劣的。因此,舱外航天服首先要保证人的健康生存,要具有可靠性高、性能优异的生保能力。同时,人在舱外要开展工作,这又要求舱外航天服具有优良的活动性能,能够在保证人生存的同时有效地保障人在舱外的活动和工作。

  另外,航天员出舱是为了进行舱外维护、试验等各种有目的的活动。要为其提供完成各类任务的工作条件,包括支持航天员移动及舱外作业所需的工具,这些都是开展舱外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技术保障能力。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

  本站记者:我国在2008年10月的神舟七号任务中已经实现了航天员出舱。去年9月,启动了空间站建设,为实现人在太空长期驻留并开展舱外作业,我们有哪些优先考虑的技术因素?

  周建平:应该说,俄罗斯和美国在空间站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目前,航天员对太空持续访问时间最长的已有400多天。这足以证明人在太空的生存和工作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国家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再生式生命保障等重大技术还有待突破,如何有效地保障人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我们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人的安全至上,一直是我们载人航天工程的基本发展理念。在我们的工作中,始终要把保障人在太空中的安全生存以及充分发挥人在太空中的作用作为优先课题。 (张智慧 刘爽)

王晓亮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