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镜心:推翻皇帝的黄县秀才

2011-10-10 09:27:00     作者:    来源: 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徐镜心 黄县 丁惟汾 威海卫海战 秀才
[提要] 放到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革命党、保皇派、骑墙派、立宪派、看客、打酱油的、跑龙套的……围绕一场革命,各色人等掺杂在一起,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放到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革命党、保皇派、骑墙派、立宪派、看客、打酱油的、跑龙套的……围绕一场革命,各色人等掺杂在一起,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从一个清末的秀才,到职业革命家。如果放在今天,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的他,更可能成为一名律师或者法官。
  放到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革命党、保皇派、骑墙派、立宪派、看客、打酱油的、跑龙套的……围绕一场革命,各色人等掺杂在一起,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而山东黄县人(今龙口市)徐镜心,最终成为一个“推翻皇帝的人”。 本报记者 鲁超国

  从一个清末的秀才,到职业革命家。如果放在今天,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的他,更可能成为一名律师或者法官。

  放到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革命党、保皇派、骑墙派、立宪派、看客、打酱油的、跑龙套的……围绕一场革命,各色人等掺杂在一起,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而山东黄县人(今龙口市)徐镜心,最终成为一个“推翻皇帝的人”。

  84岁的徐聪是徐镜心的孙子。这名中国重汽的退休职工,从来没有见过爷爷,他只是从照片上,才能感知爷爷的模样。

  “我爷爷在世的时候,家里开的有油坊、粉坊等。”从父亲的嘴里,徐聪能感知一个大户人家的殷实。

  “一百年前,如果国运昌盛的话,我的祖父,像他那样的海归,也许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前程。”徐聪出生在1928年,这一年,中国发生的大事是井冈山毛朱会师和张学良东北易帜。

  而这一年,距徐镜心被杀已有14年。徐聪的童年,已注定不能在爷爷的怀抱中长大。

  现在,徐聪拜谒祖父,是在济南千佛山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园,这是祖父的长眠之地。他也难以想象,一百年前,一名成长于山东黄县的清末秀才,是如何敢造皇帝的反,成为一位职业革命家的。

  秀才的“苦闷”:

  国运衰败读书入仕何用?

  1874年,徐镜心出生。那一年,同治病卒,光绪即位。

  晚清中国,帝国的斜阳下,充满了忧伤。

  在这之前两年,1872年,大清帝国派送的第一批留学生坐船到了美国,当年9月15日的《纽约时报》刊登了这一消息。

  那时,北美大陆,蒸汽火车刚刚贯通。这批赴美幼童乘坐蒸汽火车到达美国东北部,开始了长达15年的留学生涯。这些学生中,日后最出名的,是修建了京张铁路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这是一个标志性开放事件,也是曾国藩在生命最后几年力推的事情,这位洋务运动的力行者,同时还忙于剿灭太平天国。

  家境殷实的徐镜心,5岁就上私塾了。光绪二十一年,他和哥哥徐镜清同时考上秀才,“就像现在一家同时出了俩大学生,这在当时非常了不起。”徐聪说。

  1894年,徐镜心20岁。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惨烈至极的威海卫海战主战场,距离徐镜心的家乡黄县,只不过百余公里。

  1901年,自嘲为朝廷“裱糊匠”的李鸿章,代表清廷签下赔款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的《辛丑条约》,创下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赔款之最。这时,27岁的徐镜心进入烟台毓才学校读书。

  《辛丑条约》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在历史的岔路口,三位中国知识分子各自做出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维新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而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

  张謇是在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考中的状元,仅一年后,他就宣布放

  弃仕途,转而从商。

  张謇经商的动机,与赚钱无关。这位晚清立宪派领袖,利用中央政权无暇顾及地方的三十年空隙,充分发挥个人能量,将家乡南通建设成为一个让生活在动荡流离年代的国人看得见梦想的城市。

  “那时候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面对软弱无能的清政府,面对一个又一个国耻,会是何等心境?”徐聪说,不生于那个时代,是难以理解那种爱国主义、理想主义情怀的。

  徐镜心曾对同科秀才、蓬莱人孙丹林说:“读书贵在实用。建功立业的刘邦项羽都不是寻章摘句的书虫子,我们要关心国事!”

  “入了仕途,又能怎样?国运衰败,即便是李鸿章这样的人物,又如何能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下《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落下了个千古骂名。那一代有志气的年轻人,‘范进中举’对他们已经没了诱惑力。”徐聪说。

  留学生“转型”:

  日本的路子适合中国吗?

  1903年春,徐镜心赴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学习法律,成为山东第一批留日学生。

  除徐镜心外,最初,黄县还有王学锦、赵应秦、李召南、刘进之等人赴日留学。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资源日益集中在城市,乡村慢慢衰落。不少年轻人,读过一些书,又无法继续接受教育,不能整天呆在乡村家里,在城里又找不到工作。连国家的前途都不明朗,自身的命运更是不知何去何从。

  徐镜心赴日留学的第二年,日俄战争爆发。经历明治维新的日本,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居然打败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沙皇俄国,这让处在严重民族危机之下的中国青年产生了向日本学习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的想法。赴日留学生中,日后很大一批人成为革命党。日本,成为革命党的“大本营”。

  职业革命家:

  “笔杆子”的力量

  在日期间,徐镜心与革命党人频繁接触,接受了许多新思想,逐渐认识到,中国走日本的路子,未必解决得了国内问题。他有感而发,撰写了不少反对专制、提倡民主的文章,在山东留学生中深孚众望,被推举为同乡会会长。

  当时的留学生,大部分学的是中国最急需的专业,比如军事、政法、师范这样的学科。徐镜心选择的是法律,他的胞弟之后赴日留学,学的是师范,回国后办学,宣传革命思想。

  1905年7月19日,孙中山抵达日本东京,与黄兴商议建立同盟会。在张继的引荐下,徐镜心谒见了孙中山。

  “见镜心,器之。”这是孙中山对徐镜心的评价。同年8月20日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上,孙中山委任徐镜心和丁惟汾(留学生,日照人)为山东主盟。很快,山东籍留学生有50多人加入了同盟会。

  “我的祖父为了革命,连油坊和粉坊都卖了。”徐聪说,徐家的家境因此迅速没落。而祖父牺牲后,民国政府给徐家的抚恤金,总共一万“袁大头”。

  1906年,徐镜心回国,与谢翊臣等人创办了烟台东牟公学,招收爱国青年,发展同盟会会员,进行革命活动,成为同盟会在胶东的联络中心。由于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东北端,与辽东半岛遥遥相望,是京津门户,当时“革命党人奔走革命之际,往来各地,无不经此”。

  1907年,徐镜心赴奉天(今辽宁省)任《盛京时报》主笔。同年,他与宋教仁一起创办木植公司,以此为掩护,招纳同盟会会员,结交江湖英豪,为推翻关外总督府做准备。

  徐镜心利用《盛京时报》鼓吹革命,撰写时论,清政府大为恼火,下令缉捕他。其间,徐镜心利用教员身份作掩护,有时扮成收购山货的商人,有时扮作民间艺人,背着胡琴、洞箫下屯串乡演唱胶东大鼓,在白山黑水间演讲革命,招纳义士豪杰,发展同盟会会员300余人。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徐镜心与丁惟汾等在济南联络同盟会会员积极响应,草拟《山东独立大纲》七则,成立山东各界联合会,并于11月13日召开独立大会,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山东独立。

  1912年冬,徐镜心以省参议院副议长身份当选北京民国政府参议员。在京期间,他当面告诫袁世凯:“总统者,公仆也,国民者,共主也。仆无自己意志,以主人行动为行动。总统能为此,则中国治,否则中国乱。治则全国之休,乱亦非总统之福也。”

  袁世凯睨视着他,冷脸道:“昔闻子鉴,今见子鉴矣!”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徐镜心在参议院首倡弹劾袁世凯。这时,袁世凯指使他人鼓吹“中国不适合搞共和政体,必须集权于袁世凯一人”的论调。徐镜心著文痛斥:中国人民念念不忘者,只有“共和民国”四字,谁若不顾人民的意愿,擅行专制,即为“国人之罪人”。

  袁世凯对徐镜心恨之入骨,于1914年3月秘密逮捕了徐。5月7日,徐镜心英勇就义,时年40岁。

  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9月2日,日军在徐镜心家乡山东黄县登陆,随后占领青岛,夺取了德国侵占的胶州湾。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就此埋下。

刘宝才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