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产生的三大原因

2011-02-12 16:06: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以上所有的客观原因,都不能作为一名记者制造虚假新闻的借口。记者本身的原因是内在原因,是根本原因,在起决定作用。

    1、社会层面的原因

    两个问题:

    其一,社会风气浮躁。现在社会上许多人言行严重不一,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家里家外,白天晚上,表现出了“双面人”特点。媒体记者身处其中,不可能不受影响。

    赵本山讲,如今说真话有时竟成了一种幽默,说一句真话,就是一个包袱,台下一片掌声。这话很耐人寻味。

    有一个段子:厨师把鸡鸭牛羊召集起来很亲切地给大家讲,我们今天要都发表真实的意见,大家可以畅说欲言,谈谈自己喜欢用什么方式被人吃掉。一阵沉默后,牛表现出了犹豫不决欲言又止的样子。厨师热情地鼓励它:大胆说,别拘束,要敢于讲真话嘛。牛怯生生地说:其实我们真的不想让人吃掉,我们——。厨师打断牛的话说:你看你,怎么一张嘴就跑题了!应该鼓励大家都敢于讲话,敢于讲实话真话。真正实现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其二,管理偏于粗放。大人不让孩子说谎,首先自己不能说谎。明明发生了应该公开的事故,就是不让报;明明死了5个人,就让说3个。类似的情况,许多媒体都经历过。有人把管理上的问题概括为:一是只能批外地,不能批本地。二是只能批群众,不能批干部。三是只能批下级,不能批上级。四是只能党报报,不能晚报报。五是只能延后报,不能提前报。六是只讲什么不报,不讲什么能报。七是只说禁止,不说解禁。八是只说限制,不说发展。九是只许百分之百正确,不许万分之一差错。十是只批评,不表扬。

    李长春同志反复强调要“善待媒体,善管媒体,善用媒体”。管理上一味地堵截不是个办法,有些堵截也是造假。杨万里的诗:“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而且党的十七大报告里明明写着老百姓享有的“四权”:知情权、表决权、参与权、监督权。

当然,作为媒体、记者,也不要总埋怨体制不顺、管理不当,我在晚报工作时经常说这样四句话:公婆各有理,利弊总相随,体制很重要,还须看人为。在相对保守的北方,在风气不太开放的山东,齐鲁晚报以一个非独立法人的处级部门的身份,不是也做得风声水起,气势磅礴吗?

    2、媒体层面的原因

    社会上一些媒体,负责人眼里盯着钱,编辑记者眼里盯着分,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高尚感,报社把记者当成民工,记者把报社当成建筑工地,有关系没感情,能不出事?新记者不培训,拿过来就用;向记者逼稿子,就像催命鬼;记者稿子不扎实,眼挣眼闭;出现了虚假新闻,下不为例。关于当前一些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有人这样总结:正面报道索然无味,让人厌烦;负面报道连篇累牍,让人灰心;低俗广告泛滥,让人犯罪;自身形象不佳,让人失望。也有人用十二种现象来概括当前一些都市类媒体存在的问题:一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二是时而把令箭当鸡毛,时而把鸡毛当令箭;三是好的时候让同行眼红,差的时候让自己脸红;四是正面报道缺位,负面报道越位;五是要求报的总是反感,不让报的老想涉及;六是抓抢新闻劲头十足,处理新闻漏洞百出;七是只管自己能发稿,不管人家啥感受;八是只攻一点,不及其余;九是策划当道,功利先行;十是宁多说一尺,不少讲三寸;十一是新闻多转载,广告太低俗;十二是媒体追求影响,记者不顾形象。

    3、自身层面的原因

    以上所有的客观原因,都不能作为一名记者制造虚假新闻的借口。记者本身的原因是内在原因,是根本原因,在起决定作用。记者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足。浮躁、功利、懒散,是社会上一些媒体记者队伍存在的三大弊病。一些记者主要心思没有用到新闻上,应酬很多,就像小说中的华威先生,我曾对此现象作诗讽刺:中午喝罢晚上喝,美酒佳肴桌连桌,大好光阴应酬了,错把下坡当上坡。一些记者写稿不实,根本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没有认识到身上的担当,没有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有的记者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一篇稿子吗?真的这么简单?造假,从小处讲是个人人品有问题,从大处讲给会社会带来大麻烦。有的记者自以为操作严密,无人知晓。这是欺人而又自欺。李商隐:“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有的记者则不知后果轻重,很随意地制造出了虚假新闻。说一个谎话,用一百个谎话也圆不起来,所以有时是很尴尬的,或被人家找上门来讨说法,或被人家起诉到法院打官司,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二是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没有基本的辩证思维。做记者,一定得懂点辩证法,对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看,联系地看,发展地看。邓小平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辩证思维能力。在马克思主义所有理论中,毛泽东最看重哲学,认为哲学如果不行,就没有共同语言、共同方法,扯许多皮,也扯不清楚。他建议大家补点哲学,尤其是辩证法。

水浒传上说:“经目之事,犹恐为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可是我们有些记者就偏听偏信。

    白岩松有个感受很值得借鉴,他说:“在舆论监督领域,凡事要有度,要在分寸上做文章。分寸感的把握来自于学习,学习才会有准确判断的底气,不学习会把本来没那么严重的问题严重化了。”可是我们有些记者就是不愿学习。

    三是技能不强。没有金钢钻,也揽瓷器活。一些记者不注意苦练基本功,干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手忙脚乱,浅尝辄止,不实新闻就这样出现了。

    四是作风不实。功利心太重,急于上手出手。古人云:“名心胜者,必作伪”。几乎所有重大的虚假新闻背后,都会有一颗虚荣的心,结果弄巧成拙,反受其辱。古人教诲:“归真反璞,终身不辱”。扎实一些,打牢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陈中华、张刚都是这种先进典型。

王云峰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