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倾心当“保姆” 小馒头扶持成大产业

2011-11-12 09:50:00     作者: 李冉 邢玉军 燕雨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大众网记者走基层 青岛崂山区王哥庄 大馒头 产业 致富
[提要] 不起眼的大馒头,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鼓起了当地农民的腰包。10月25日,大众网走基层采访小组来到青岛崂山区王哥庄社区,近距离体验“馒头致富”的传奇。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机构,王哥庄街道办事处从做馒头的专用面粉到销售的订单对象,无微不至地为王哥庄大馒头做着品牌和市场的营销,切实践行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三个一切”群众路线。

   特办主任畅谈“馒头经”
  政府倾心当“保姆”,小馒头扶持成大产业

  编者按:不起眼的大馒头,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鼓起了当地农民的腰包。10月25日,大众网走基层采访小组来到青岛崂山区王哥庄社区,近距离体验“馒头致富”的传奇。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机构,王哥庄街道办事处从做馒头的专用面粉到销售的订单对象,无微不至地为王哥庄大馒头做着品牌和市场的营销,切实践行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三个一切”群众路线。

“酒香不怕巷子深”,王哥庄大馒头近几年家喻户晓(摄影 燕雨)

走基层记者一行赴王哥庄实地采访大馒头生产基地(摄影 燕雨)

    大众网记者 李冉 邢玉军/摄影 大众网记者 燕雨
  在青岛崂山区寻找王哥庄一点都不难,过了仰口隧道,顺着沿途密集的“王哥庄大馒头”的招牌,记者一下就摸到了地方。王哥庄之所以出名,也正是因为有了“大馒头”这个叫得响的品牌。10月25日,大众网年轻记者前来采访,王哥庄街道办事处特色产品推介管理办公室主任万延滨全程介绍情况,这位“王哥庄大馒头”重要的品牌打造者对馒头产业的发展过程历历在目,当他熟得不能再熟地向记者讲起大馒头的“发家史”,一部“馒头经”跃然眼前,正是政府不遗余力地扶持、保姆式的服务,使小馒头成就了大产业,不但富裕了农户,还创造了一个地方品牌。
  200多户做馒头,近3000人有饭碗
  一进社区,老万径直把记者带到了一家名为“六朵金花农副产品研发中心”的馒头生产企业。他介绍说,这“六朵金花”顾名思义,就是解黎华亲姐妹六个共同经营的企业,这家企业在当地小有名气,馒头销路好得很。
  记者打眼一看,这家占地200多平方米的院落里,面粉仓库、制作车间、发酵车间、蒸煮车间、晾放车间、包装车间一应俱全,而且窗明几净,七八个中年妇女正在车间忙个不停。经过一道道严格的工序,一锅锅的大馒头就冒着热气出锅了,车间里始终弥漫着蒸汽和甜甜的麦香。老万说,现在还不是最忙的时候,到春节前这里的工人能有20多个。
  在王哥庄,做馒头不仅是传统的手艺,还是众多农户来钱的门路。老万介绍说,王哥庄现有200户农户经营大馒头,小的是作坊,大的是企业,像“六朵金花”这样的规模并不算大,只能算中等吧。很多老百姓在自己家里就能开作坊,只雇一两个人,一年挣个20万没有问题。王哥庄盛产茶叶,冬天正是茶叶的农闲时节,有了这些馒头作坊,一下就解决了2700多人的就业问题,以前农闲里没事做的大妈大婶和一些男劳力都有了事干,还挣了钱。
  政府掏钱来补贴,从人到物管到底
  来到“六朵金花”,老万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不但对馒头的制作流程门清,一些连解黎华不清楚的销售情况,他居然也能如数家珍,头头是道。记者正在纳闷,他的一番话立即解开了这个迷疙瘩。
  原来,虽然大馒头的产业不如工业产值高,但是这个产业的收入却是切切实实进了农民的腰包,所以王哥庄街道办充分挖掘馒头产业的致富潜力,决定把馒头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来抓,去年成立了特色产品推介管理办公室,老万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因为只是“光杆”一条,所以事无巨细,有关大馒头产业发展的具体工作均由他一手操办。
  在“六朵金花”的面粉仓库里,老万指着小山似的面粉对记者说:“看见了吗,面粉包装上标注的是‘不含任何添加剂’,而普通面粉只会标注‘不含任何增白剂’,这就是我们的专供面粉。”记者俯身看去,名为“香满园”的面粉包装袋上的确标注着:王哥庄大馒头专供面粉。用这种面粉蒸出的馒头筋道,麦香味特别浓,但是价钱也要比普通面粉每袋贵5元钱,“这5块钱谁来出?”记者问。“不用农户自己掏腰包,街道办给补贴了。”老万回答到。一旁的解黎华接着说,用专供面粉不但不贴钱,而且一袋面粉出的馒头斤数还比普通面粉多,很实惠。
  这5块钱补贴只是街道办对馒头生产户扶持的内容之一,为了严保质量、打响牌子,不能让“大馒头”有一点“硬伤”,街道办下大力气对馒头产业进行扶持,先是出资为所有的从业人员统一健康查体,统一卫生服装、统一持证上岗,解决了人员的管理问题。随后,特色产品推介管理办公室牵头,统一了大馒头加工使用的专用面粉,仅2010年就发放面粉补贴近40万元。为了统一行业加工标准,街道办要定期对从业人员开展系统培训,定期从业户家中买来馒头进行抽查送检,就连农户买馒头生产机械设备,街道办也会给补贴,去年光这份补贴也发放了30多万元。“六朵金花”的发酵车间,一笼笼馒头正在发酵机内发酵,解黎华说,这台发酵机就是政府给补贴买的。
  农户只管做馒头,政府包干拉客户
  六朵金花农副产品研发中心原来仅仅是个家庭小作坊,在政府的扶持下发展成现在的企业规模,仅去年就销售馒头20多万斤,营业额达到150多万元。这么好的销量是不是要靠专职的业务员去推销?老万挥挥手,轻松地说:“王哥庄的大馒头全部是订单销售,生产户只负责生产户只负责生产大馒头,销售、对外宣传推广这些事,全由特色产品推介管理办公室负责。”
  正说着,老万的手机短信响了,他拿起来让记者看:“看,又来订馒头的了。”实行订单销售,最大的好处就是政府可以统筹分配和安排,如果哪家的馒头缺货了,政府就可以调配别家的货,而且统一宣传、做大品牌,避免了同业竞争。青岛邮电局、小螺号、新华书店这些单位,都是王哥庄大馒头的固定客户。王哥庄大馒头的生产旺季是春节前两三个月,正好是农闲时节,发展馒头产业正好解决了农闲时农民如何增收的问题,每年的春节前,是老万最忙碌的时候,那时的大馒头真的是一箱难求,如何平衡订单和关系,成了他最头疼的事。
  山泉水、手工揉、大锅蒸、木柴烧,因为这些传统的加工手艺,王哥庄大馒头已被收录入到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并在第五届全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今年4月份,王哥庄大馒头参加北京山东特产展,10天时间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在“六朵金花”蒸汽缭绕的车间里,老万还在回味着如何带着特大的“大馒头”赴烟台捧回金奖的扣人心弦,他的嘴角露出一缕微笑,透出一种说不出的自豪。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记者拿到了王哥庄特色产品推介管理办公室一份有关大馒头产业发展的数据:2010年,王哥庄大馒头的销售量突破8000吨,实现产值5600万元,大馒头产业的收入已经占到王哥庄农民总收入的15%,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王哥庄六朵金花大馒头联系电话:13953252578、15865529978

高娜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