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2专题汇总 > 2012春运 > 记者手记
本站搜索:

记者手记:给我的心灵一滴“眼药水”

2012-01-21 00:51:00     作者: 盛堃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凌晨4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潘志亮和他的工友们已经早早的赶到济南西站。春运期间,也许只有一天当中的这个时间段车站里是最安静的。看着眼前几个20出头的年轻人,我想:虽然他们也是铁路职工,但或许根本看不到春运时人头攒动的景象。

    凌晨4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潘志亮和他的工友们已经早早的赶到济南西站。春运期间,也许只有一天当中的这个时间段车站里是最安静的。看着眼前几个20出头的年轻人,我想:虽然他们也是铁路职工,但或许根本看不到春运时人头攒动的景象。
    80后的年轻人每天凌晨工作,忙完、休息完白天又要结束了,而且要在多个地市之间不停奔波。与济南供电段的职工们交流时,他们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得告诉我:“干我们这行的,媳妇儿都不好找。”我笑了,只是笑得有一丝苦涩。80后的年轻人,能耐得住此等寂寞,实属不易!“干这份工作后悔过吗?”在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弓网检车工区工长张九大和副工长潘志亮都给了我基本一致的答案:“这个工作很重要,我干这个很光荣。肩有责任,不后悔!”
    在采访中,我对张九大和潘志亮随身携带的眼药水产生了很大兴趣。现在他们已经是“老手”了,基本用不着滴眼药水,但是还是需要随身携带。我给他俩开玩笑说:“干你们这行也真不容易,对眼神的要求可不比飞行员差啊。”大家都笑了,眼神明亮且自豪。
    高铁车的驾驶室小得有点可怜,除去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其余的空间基本站不开几个人。就是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潘志亮行使着他重要的职责。作为外来者,我和同事“闯入”这个小空间难免让人有几分不适。由于安全需要,我们在驾驶室里无法拍照、摄像,只有站在旁边细细的观察。我发现,潘志亮的眼神比任何时间都要明亮。他使劲盯着车窗外被列车微弱车灯照亮的线缆等设备,一动也不动,似乎眨眼的频率也降低了不少。报着尝试一下的想法,我扶了扶自己的近视镜,也开始盯着那细到基本看不出样子的线缆,不多时便头晕眼花,败下阵来。此时,心中对这个年轻人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在采访中,我得知潘志亮从事的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却也“幸福”。因为他只需要凭借自己出色的专业知识站在驾驶室中,用猎鹰般的眼神去发现一切问题,而他的许许多多同事,无论严寒酷暑,都要爬到高高的梯子和架子上,进行“天窗点”检修。我了解到,所谓“天窗”,实际就是有那么一段车辆的空闲期,让检修工人拿来检修设备。这段时间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是争分夺秒:晚上早早的收拾装备、工具,然后驱车数十公里赶到检修点。实际上,他们检修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两个小时,但是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却是数倍!在听到这些之后,我在心中默默得想,同样是80后年轻人,如果是我,我能否做到?假如能做到,我是否能坚持一个月、一年、十年?
    在回程的路上,除了潘志亮还在驾驶室中认真做回程的记录,我和几位同行者被突袭而来的倦意所“击倒”。半睡半醒间,我的脑海中又出现了潘志亮和张九大手中的那瓶眼药水。我想,当思乡心切的人们坐着快捷舒适的高铁回家时,他们是否曾想过,有那么一批身穿橙色荧光服,凌晨三四点钟便要上岗工作的人?当心急归家的游子因偶尔的列车晚点所暴怒时,他们是否曾想过,也许列车前方正有一队工人,冒着酷暑或严寒,将列车事故防范于未然?
    这次形成也像是我需要的一滴“眼药水”,滴到我的眼里,滴进我的心灵,让我清晰地看到眼前一切,让我看到那些为了默默付出的“幕后的英雄”。“黑夜中的猎鹰”,谢谢你们!(记者 盛堃)
李辉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