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邓向阳:“黄蓝”融合 打开山东出海“北大门”

2012-03-13 09:28:00     作者: 王磊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滨州 蓝黄 海域 码头 民生
[提要] 全国人大代表、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在接受大众网采访时表示,滨州将推进“黄蓝”两区开发建设,坚持陆海统筹、黄蓝融合,向未利用地、向广阔海域要空间、要资源,全力打造北部沿海经济隆起带。随着滨州港2个3万吨级码头的开航运营及北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滨州将逐渐打开山东北大门。

全国人大代表、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大众网北京3月13日讯特派记者 王磊)12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在接受大众网采访时表示,滨州将推进“黄蓝”两区开发建设,坚持陆海统筹、黄蓝融合,向未利用地、向广阔海域要空间、要资源,全力打造北部沿海经济隆起带。随着滨州港2个3万吨级码头的开航运营及北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滨州将逐渐打开山东北大门。

    “蓝黄”融合:以北海新区为载体,打造经济增长极

    滨州处在“黄蓝”两大战略叠加地带,实现沿海突破如何支撑?邓向阳表示,北海新区将作为沿海突破的重要载体,通过实施“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北海大厦、新城路网、日月湖公园等),进一步拉开大开发、大建设框架,全力打造“蓝黄”两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产业布局上,滨州将着眼打造“一个千亿级、一个五百亿级、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重点做好魏桥粉煤灰综合利用、山焦钢铁新流程、汇泰蓝色经济产业园等“十大工业”项目。目前,总投资280亿元的山焦钢铁新流程项目已正式启动,总投资600亿元的魏桥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工程,国庆节前将实现投产。
    同时,滨州还将抢抓该市被确定为全省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的有利契机,以黄河三角洲(滨州)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为平台,对区域内土地统一进行整合,加快未利用土地开发。目前,北海新区依法收储土地22.7万亩;占地2万亩的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

     打通“北大门”:滨州港2个3万吨级码头上半年运营

    基础设施滞后,是欠发达地区的共性问题,也是制约滨州“蓝色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邓向阳表示,近几年,滨州一直把海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对于滨州港、德龙烟铁路、黄大铁路、疏港公路、滨德高速等港口、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今年无论困难再多、压力再大,也要加快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滨州港2个3万吨级码头已经具备停泊条件,今年上半年开航运营,初步形成了陆海相连的交通运输体系。随着滨州港2个3万吨级码头的开航运营,打通了山东省走出大海的“北大门”,也成为服务鲁西北、对接滨海新区,拉动滨州蓝色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另外,滨州还将重点加快滨德高速、东滨济高速、滨日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快防潮大堤和引供水体系建设,建设鲁北海水淡化基地,不断提高防洪和水资源保障能力等。

  到2015年: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3%,海洋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

    对于近期的发展目标,邓向阳表示,滨州将坚持港口、产业、新城、腹地“四位一体”同步发展,加快建立跨区域重大项目落地机制,积极培育临海产业体系。以北海经济开发区驻地为核心,高标准规划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海滨新城。
    到2015年,滨州的海洋经济规模将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实现较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支撑增强,产业发展基础巩固;海陆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物种资源、海洋环境、岸线资源等得到科学有效开发与保护;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具有滨州特色的高效生态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规划区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51%以上。
    到2020年,海洋经济水平大幅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陆海统筹发展的优势更加明显,具有滨州特色的高效生态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万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

马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