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李建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2-04-11 21:12:00     作者:    来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转企改制 报业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企业 地位及意义
[提要] 李建臣:回顾改制后走过的6年历程,中国保险报业公司实际上经历了一条坎坷与发展同在、成功与挫折并存的不平坦道路。剖析中国保险报业公司6年的改革发展之路,我认为转企改制是促进非时政类报刊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近日,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保险报社社长李建臣接受人民网专访,畅谈自己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心得体会,并就报业改革在整个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及意义、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等问题发表看法:

  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必须提高社会大众的文化参与度

  人民网传媒频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李总作为从事过新闻出版行业管理工作、在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作过、又在传媒企业工作的文化人,您是如何解读这个决定的?在您看来,文化如何才能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李建臣: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这在中央全会的历史上不多见。可以说这是我国文化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决定》内容十分丰富,我这里只能谈一点粗浅体会。

  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伊甸园。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经无数的盛衰荣辱,能够百折不挠,延续不断,核心因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包容力和向心力,能够在各种条件下、特别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为中华民族提供强大的思想营养和精神力量。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在文化发展和振兴方面下功夫,用文化的力量来激发民族的精神意志,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引领民族的思想前进道路。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大大提升。特别是在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重大的国际性的经济动荡中,中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一个经济大国铁肩担道义、逆境挽狂澜的历史责任,为世界所瞩目。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急剧提高,我们的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一些群体信仰危机,一些阶层诚信缺失,一些个体价值观扭曲。我们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向心力、文化创造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等都呈现出了与经济发展极不协调的局面。传统文化哪些该继承、哪些该扬弃,外来文化哪些该吸收、哪些该摒弃,鱼龙混杂莫衷一是。应该说,社会的文化状态亟待改善,全民的文明素质亟待提高,民族的文化精神亟待重塑。可以说,文化塑造了一个民族的修养、素养和涵养,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步伐不协调,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可能真正繁荣富强,这个民族就不可能真正强盛和复兴。

  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与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以说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必须充分挖掘和调动社会大众的文化创造力,提高社会大众的文化参与度。

  《决定》提出,要形成一个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因此,在推动文化发展繁荣这个宏伟浩大的社会改造工程中,除了传统文化单位必须圆满完成转企改制的任务,社会大众也将作为文化创造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投身到推动文化建设的历史洪流中。文化体制改革将大大地激发社会大众的文化创造力,将使一批勇于浴火弄潮的旁观者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

  四、中央提出深化改革主要解决的是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以及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的是文化走出去的能力较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亟待提高的问题;解决的是文化队伍建设和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投融资体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其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同时中央明确提出,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五个坚持”,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切实维护民族文化的本色和国家文化的安全。应该说,《决定》为我们深刻阐明了在当前的历史阶段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也为我们文化人乃至全社会参与文化创造活动指明了方向。

  报业改革在整个文化体制改革中处于攻坚克难的地位

  人民网传媒频道:报业是文化领域中具有特殊属性和地位的组成部分。根据公布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2年9月底前将全面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任务。您觉得报业改革在整个文化体制改革中处于什么位置?报业改革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李建臣:报业是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报业改革在整个文化体制改革中处于攻坚克难的地位。报业改革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报业的本质是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报业以其时效性强、公信力大、传播面广、内容敏感、观点鲜明等特点,在整个文化领域中占有特殊地位,也有其独特的发生规律。过去我们常常把新闻与宣传相混淆。实际上,新闻与宣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闻传播的选择性——报道方式、报道角度、报道深度、报道篇幅、报道重点、报道时机乃至思想倾向的不同,都会体现新闻传播者的立场和价值观,似乎体现了宣传的色彩。但是从本质上看,新闻作为社会现实中有价值的文化现象的反映,具有毋庸置疑的客观属性。新闻是人们主动需求的东西。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是报业传媒存在的基础。而它们的形成,正是源自新闻传播的客观真实性。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讲话时提出,要改革创新、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为我们重新认识报业传媒的性质和社会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从某种意义上看,转企改制正是报业传媒回归新闻传播本位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所以,与其他类别的文化行业相比,报业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完成报业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更加艰巨。但是,通过对近年来出版、影视、文艺院团等其它相关文化领域改革成果的借鉴,通过对各类报业改革试点单位探索成果的总结,应该说报业体制改革全面铺开的时机已经成熟。考虑到全国非时政类报刊数量庞大,门类繁多,沿革不同,特点各异,因此按照中央制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面完成转企改制的任务,可能是一个具有较大难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协调各有关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

  人民网传媒频道:报社从传统事业单位转为股份制企业,其转制过程注定是极其复杂而又十分艰难的。中国保险报社作为我国报业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于2005年就完成了整体的股份制改造。从中国保险报社的改制情况来看,对于那些准备转企或者正在转企的报社,您觉得他们需要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

  李建臣:我认为至少需要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应该尽快放下思想负担,主动投身到深化改革的历史洪流中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是中央的战略部署,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代信息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信息一体化浪潮铺天盖地而来。传统媒体如果故步自封,不能尽快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之潮流,那么生存和发展不仅将受到严重挑战,而且这种挑战即将迫在眉睫。调整自身的根本点就在于通过转企改制——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进一步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使自己不至于被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所淘汰。

  二是要真正吃透中央的精神,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定的深刻涵义和重大意义。我国报业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这是由我国的国体所决定的。报业转企改制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施的一场旨在提高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体制改革工程。因此要真正完成好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清楚地把握好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的意义、方式手段以及改革的注意事项。既要把转企改制的文章做好,又要防止将改革引入误区,更要保证国家的文化安全不能因改革而受到损害。

  三是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认真处理好各类错综复杂的具体问题。从理论上说转企改制并不复杂。党和政府文件规定得很具体,只是需要认真落实。但在实际操作中,面对历史形成的盘根错节的局面,针对清产核资、单位性质的转变、股东单位的选择和谈判、员工身份的选择和转变、相应劳动保障政策的调整和落实等诸多问题,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其中既涉及到单位的平稳转变和长远发展的大战略,又涉及到每一个个性鲜明、情况各异、关注度高、对未来信心不定的“主人翁”的切身利益。改革的本质就是通过政策的改变、环境的改变和运行机制的改变,实现利益机制的调整,实现创造力的激发。自古以来,改革都会有阻力,都要在某种程度上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积极稳妥地解决好这些问题,还是需要掌舵人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政治智慧、政治勇气和决断能力。当然,完成转企改制后,还要在新的土壤上建立新的工作制度和秩序,还有许许多多繁琐的建设性工作要做。

  转企改制是促进非时政类报刊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人民网传媒频道:中国保险报社作为我国报业改革的先行者,股份制改造已经6年了。6年来走过了怎样的道路?有哪些经验可以提供给同业参考?

  李建臣:回顾改制后走过的6年历程,中国保险报业公司实际上经历了一条坎坷与发展同在、成功与挫折并存的不平坦道路。从理论上说,转企改制解决了事业体制制约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能够使报业传媒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走上科学化、集约化发展的健康轨道。而实际上,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行为,既涉及国家的宏观政策、经济环境、社会心理和历史惯性等问题,又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性、经营管理层的理念和策略、经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的优劣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在政策放开、机制灵活的同一片天空下,有的企业迎来了灿烂的曙光,而有的企业则越走路越窄,这都很正常。中国保险报业公司应该说在经历了几道漩涡、呛了几口水之后,最终还是以昂扬的姿态和弄潮儿的气概走出了沼泽,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中国保险报业公司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报纸的质量和发行量、不断提升报业公司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辐射力的同时,在经济上完成了自身发展的一次历史性转折,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990多万元。2010年公司一鼓作气再创新高,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达到74%。保险报业公司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终于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崭新舞台上秀出了自己的风采,给党和国家上交了一份及格的答卷,使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结出了成果,彰显了一丝亮色。

  剖析中国保险报业公司6年的改革发展之路,我认为转企改制是促进非时政类报刊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事业体制曾经在我国报业发展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全球文化大碰撞、大交流、大融合的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传统传媒业如果不迎头赶上,则将失去已剩不多的生存发展机会。

  从本质上说,公司体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股份制是被数百年来的人类文明所证明了的、能够相对科学、高效、平稳地创造社会财富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在产权归属、授权经营、管理机制、决策机制、运营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奖惩机制等各个方面都有规范的程式化要求。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遵循的是《公司法》。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自应该行使什么权利、承担什么义务,法律上规定得清清楚楚。转企改制就是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调整和规范传媒业的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转企改制在政策层面上为企业扫除了做强做大的障碍,使企业尽快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对于转企改制的文化单位,必须妥善处理好党对媒体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结合。党对媒体的领导,是媒体坚持正确文化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保证我们的媒体能够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以宣传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为己任的基本经验和基本保障。但从现代产权制度的角度看,媒体转制为企业后,还要按照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开展运营活动。《公司法》对公司从设立到管理、从经营到分配、从管人到管事、从扩张到倒闭都做了十分具体、明确的规定。报社转企改制后,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营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积习多年的传统管理方式和思维模式。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根据形式的发展变化,把党管媒体、党管干部这个基本原则融入到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后形成的新型的社会组织结构中,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十分重要的新课题。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局面,是促进文化企业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形成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局面的重要保障。

刘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