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解读文化体制改革四大关键词:创新引导服务发展

2012-04-11 21:17:00     作者:    来源: 半月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体制改革 大项目 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发展
[提要]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提出,要紧紧围绕“三加快一加强”重点任务,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按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要求,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更好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提出,要紧紧围绕“三加快一加强”重点任务,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按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要求,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更好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加快一加强”成为今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行动指南,解读其中的四个关键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会和把握其重要精神。

  关键词一:创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是要创新体制机制。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呈现巨大成就和显著效果的同时,发展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原创动力不足问题,引起了舆论对文化发展前景的担忧。目前,国产网游、漫画、影视剧、图书出版等行业都遭遇这一挑战,在某种程度上陷入山寨怪圈。

  专家分析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其实还是与长期以来的体制机制有很大关系:掌握出版、发行、播出等资源的主要是一些国有垄断性文化单位,它们不需要进行内容研发的风险性投入就可以获得较多利润,这种体制机制阻遏了市场的活力,妨碍了创新的积极性。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范周教授表示,文化体制改革以来,致力于打破旧体制和旧观念束缚,文化市场已经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要突破发展中的瓶颈难题,解决原创动力不足等问题,只有继续深化改革,使文化生产要素优化组合,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红杉美国是全球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基金之一,旗下投资企业包括思科、苹果电脑、甲骨文、雅虎、Google等著名企业。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会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日前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创投人,而由他投资的民营电影发行公司保利博纳也在不久前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在沈南鹏眼里,文化创意产业是风险投资的“又一座金矿”。

  沈南鹏表示,这几年在国内的文化创意市场做过很多投资,感到国内的文化创意市场是非常繁荣的,尤其是网上市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大约有10家超过10亿美元市值的企业。五年之前看国内的电影市场,我们当时投资保利博纳时就担忧这个市场比较小。从票房20亿元、30亿元,到今年可能超过100亿,四年时间做三四倍的成长,这在发达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正是由于我们基数低,因此前景非常广阔。

  在谈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时,沈南鹏认为,不同于制造业,成本降几成就能知道利润会增加多少,文化创意产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很难预估新产品是否盈利,也很难保证长期的成功。你开发的这个游戏成功了,可能下一个游戏未必成功,你这部电影成功下一部电影未必成功,即使是同一个导演也很难做到长胜,这很正常。这无疑对企业成长的规模效应提出了挑战。

  怎样能够规模性地形成一个文化产业龙头,有一批好的产品?这就要求文化企业创新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不仅做内容,还要做渠道、做衍生产品及一些相关的服务。比如有的电影公司既有电影院业务,也有发行、拍摄、演义经纪等业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价值链。如果把这些业务有效整合起来,上下游间形成良性互动,这家公司就可能做到规模化经营,形成一个长期规模化的营业额和利润。

  关键词二:引导

  近年来,文化在走向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功利化、低俗化等倾向,文化应有的守望社会、引导风气的功能受到冲击。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认为,文化领域出现的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个社会具有向上的、有凝聚力的价值观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使得文化繁荣昌盛,充满健康活力,发挥其引导社会、教育人民的作用。

  这是文化发展的关键课题。为此,政府应该发挥对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重视文化传承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坚实的民族文化根基。此外,还应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对公益性文化的补偿机制,重视文化的社会效益,引导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徐平表示,文化工作者影响着社会的风尚,文艺作品代表着时代的精神。文化市场除了看不见的手,还必须有看得见的手,政府和国家文化单位理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从人类发展的高度和全球化的视野,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总结和解读,充实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其次,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牢牢把握社会发展潮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发展规律,不动摇、不松懈、不折腾。只要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信心,对伟大祖国有忠心,对人民群众有爱心,对文化进程有耐心,对文化产品有责任心,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仅主流文化会发扬光大,还会形成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范玉刚认为,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重塑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力和影响力。首先,主流价值要清晰鲜明,要让大众在文化消费中有真切的感知。其次,要让大众认识到娱乐不能偏离人的本性和基本的价值尺度。主流文化不能以僵化的宣教面孔来败坏大众的胃口,一个人的真实道德和信仰不能从一些道德律令中抽象出来,也不能靠宣教来灌输,它以个人感悟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的自觉践行为内核,在社会层面形成某种共识,由拥有不同利益、价值的人们“共享”。

  关键词三:服务

  文化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

  文化领域近些年出现了一种不均衡现象:一边是艰难度日的公益性文化,一边是越来越“精英化”“高端化”的演出市场和文化产业“大投资”“大项目”“大手笔”。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不少评论家看来是一种“分裂式的改革”。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必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下一步的改革中,纠正文化发展中的“长短腿”问题,实现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齐头并进。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卞利建议,不能把一切都推向市场,文化体制改革应该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别对待,在政策上和经费上给予公益性文化单位大力支持。

  “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以前只在科幻片里见过,现在却来到了我身边。没想到公共文化服务如此便利、便捷!”2010年8月7日,周六,当深圳市民张春朗从家附近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很快借到两本书时,他发出如此感慨。此前,他坐公交车来回一趟深圳图书馆,需要半天时间。

  这种设置在居民社区和街头户外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截至2009年底,深圳城区已有40台。而至2011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300台。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深圳正不懈努力,计划今年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也是深圳未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务之一。

  深圳日益成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犹如缕缕清泉,滋润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家园。而这,只是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缩影。有专家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体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多年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仍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四: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文化产业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正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思路,使得文化企业在规模和竞争力方面进一步发展。如安徽省把打造一批“徽”字号文化航母、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相继组建安徽出版集团、新华发行、安徽日报、安徽演艺、安徽广电五大集团,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形成文化企业领军阵容。五年来,其省属文化企业资产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由5年前不足30亿元增长到300多亿元。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表示,全国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若干方面尚存在不足。一是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缺乏按照现代产业观点的打造,优势地位不凸显。二是有些文化产业项目开发缺乏市场分析与科学论证,盲目上马,并且项目建设类型单一,过分集中在文化地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三是在文化产业布局上缺乏总体规划,难以形成贯通的产业链条。四是各地产业布局差异性不够,在产业政策、项目设置、发展目标、龙头企业设定方面趋同。

  因此建议借制定“十二五”规划之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进行整合。

  其一,对国家文化资源做全面分析,为长期开发设定边界条件。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特别是园区、公园类的硬件建设项目严格遵照《土地法》、《文物保护法》和上级部门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等设定的边界条件,坚持科学论证、审慎上马,无愧先人和后世子孙。

  其二,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全面调研,为长期开发打好经济基础。对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预期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行业,鼓励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融合、兼并、重组,力求改变目前“散”“小”“弱”的现状;推进文化资源配置的现代化、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

  其三,对文化产业优势领域进行选择,为持续快速增长培植主导产业。要对不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实现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整合。各地应找准自身在全国乃至全球同行业中的优势,可以具体到产业链条中的某些环节,不求全,不贪大,重点突破,有的放矢。

刘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