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创新 引领港口转型升级

2012-11-21 16:52:00作者: 来源:大众网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我们在这里举办日照港第二届阳光文化节创新管理论坛,主要目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厘清港口发展思路,为圆满完成“调整结构、创新管理、勇跨三亿、铸造强港”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汇聚智慧和力量,推进港口率先创新优质发展。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我们在这里举办日照港第二届阳光文化节创新管理论坛,主要目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理清港口发展思路,为圆满完成“调整结构、创新管理、勇跨三亿、铸造强港”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汇聚智慧和力量,推进港口率先创新优质发展。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的新起点,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会议对中国过去“不平凡”的十年作了非常精辟、非常深刻的总结回顾和经验提炼,做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的总体部署。在十八报告中,无论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肯定,还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有一个词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改革创新”。同我们国家缔造辉煌的十年一样,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日照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创造了一个个发展奇迹。十年间,港口生产高速增长,预计今年将突破2.8亿吨,是2002年的7.4倍,年均增长28.5%,增速和增幅始终居沿海港口前列,吞吐量相继跨越两个亿吨台阶,达到今年预计可突破2.8亿吨,成为中国最年轻、最具成长性的双亿吨综合性大港;港口建设突飞猛进,我们相继建成了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铁矿石、原油、集装箱、散粮、木片等一批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港口规模快速膨胀,布局更趋合理,功能更加完善,拥有了石臼、岚山两大港区48个生产性泊位,港口核定通过能力是2002年的5.5倍,达到1.5亿吨以上,实际通过能力超过2亿吨,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物流枢纽港;改革管理取得新成效,实现日照、岚山两港联合重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成立集团公司。不断探索组织架构、用人用工、薪酬分配、考核激励等改革,建立起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深入连续开展“管理效益年”、“创业创新创效年”等活动,积极引入推行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迈出坚实步伐;港口发展质量显著增强,我们通过强化管理,苦练内功,整体运营效能持续提高,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30.8%、25.2%和25.5%,员工收入保持年均11.8%的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21.7%,能源综合单耗年均下降7.4%,累计为国家培育关税1320亿元,直接上缴各项税费135亿元,并且带动冶金、石油化工、粮油加工、木制品加工、浆纸等临港经济的快速崛起,为日照市和腹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合作全面升级,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着重围绕支柱、优势货种运输,突出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和拓展服务增值,通过纵向和横向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与中石化、中石油、兖矿集团、晋煤集团、新加坡裕廊港等70多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成功合作,为港口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资本运作实现重大突破,2006年日照港股票成功上市,上市7年7次成功资本运作,累计融资51.8亿元,成为中国境内资本市场上融资次数最多、融资速度最快的上市公司之一;成立日照港香港公司,加快推进担保公司、财务公司的设立,港口的资本运营水平持续提高,开辟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的崭新局面;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十年间,日照港相继收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山东省国有企业“四好”班子先进集体、被山东省政府记集体一等功等一系列殊荣,港口的社会形象、行业地位、市场影响与日俱增,未来发展之路更加坚实。
    可以说日照港的这十年,是我们国家持续快速发展的精彩缩影,也是日照港开拓创新、奋勇超越的生动诠释。回顾十年的历程,我们深刻感悟到:是创新,使日照港快速发展为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双亿吨大港;是创新,让我们不断奋进前行、持续超越,创造了世界港航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创新,使日照港由区域性港口上升到国家蓝色经济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托;是创新,引领着日照港转型升级,行进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奋进征程上。
    面向未来,破解“高负债情况下的低成本融资、集团化经营情况下的资源配置、港口高成长情况下的人才培养、选用、引进和储备”三大课题,加快港口转型升级,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成就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和号召力的世界名港,最大动力源泉在于深化改革,最卓有成效的路径在于持续创新。日照港必须始终坚持不懈地开放奋进、创新实践,抢抓“蓝色机遇”,依托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依靠临港产业的迅速扩张,大力实施“五四四”工程,着力突出“生产低成本、建设高起点、管理精细化、合作一体化、资本运作市场化”五大战略导向,着力打造“港口业务、物流与贸易、建筑与制造和综合服务”四大业务板块,着力构筑“大宗干散货、原油、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四大重点体系,激发内部活力,释放发展潜能,在加快建设中调整结构,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进一步增强港口自身的核心优势,着力建设“创新学习型、质量效益型、诚信责任型、阳光和谐型”活力之港,和“能力大、功能全、管理好、服务优、影响广”的国际一流强港,勇担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一、创新管理方式、调整治理结构,增强机制活力
    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动态的工作过程。没有管理创新,就没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激发内在潜力,实现资源整合,从而建立起企业效益增长、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优化管控体系,提升集团管理效能。按照集团化运作的要求,遵循“集团适度多元化、二级单位逐步专业化”的思路,科学推进组织架构的系统性调整,全面建立“港口业务、物流与贸易、建筑与制造和综合服务”四大板块的战略发展架构。明晰集团总部职能定位,根据各业务板块的发展阶段、企业规模、业务布局、资源关联度、信息化水平等因素,确定对四大业务板块的管控模式,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集团化管理机制和更加灵活、更加适应现代化集团发展的用人、用工、投资、资产、薪酬等管理新模式。根据发展需要,积极推进第五大板块——金融板块的培育和发展,增加港口自身的“造血”和“输血”功能。
    深化精细管理,提升整体管理素质。以“创业创新创效年”活动为主线,以“省长质量奖”为抓手,全面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对标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深化精细化管理,夯实基础管理,促进综合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坚持深入实施“一强化三统筹”,强化调度指挥,统筹货源开发、生产组织和生产要素,开展现场综合治理,不断优化生产组织结构,改善流程控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港口的创收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强化文化引领,汇聚发展活力智慧。紧密围绕港口改革发展大局,以阳光文化为统领,坚定发展使命,凝聚共同愿景,强化核心价值观,不断学习探索文化应用与实践的内在规律,加深对阳光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探索总结阳光文化在港口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独特方式,不断加强文化创新管理,促进港口内部流程再造。坚持文化与行为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规范员工行为,倡树阳光心态,提升阳光形象,增强港口软实力,为港口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内涵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创新营销方式、调整货种结构,增创发展优势
    卓越的营销方式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抢占市场、创造市场的锐器。创新营销方式,着眼点在于通过精准营销,拉动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创造客户需求,落脚点在于通过营销结构调整,统筹核心资源和整体优势资源,不断创造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而达到企业价值提升的终极目标。
    全力巩固干散货,深入推进挖潜增效和效率提升。大力实施铁矿石、镍矿“精品工程”和煤炭零杂质零投诉零损耗“三零工程”,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强化精细管理,狠抓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以系统功能强、靠泊能力大、服务质量优、装卸效率高的优势,依托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和晋豫鲁铁路通道建设,巩固提升日照港能源和原材料运输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的地位,在保持矿石、镍矿、散装水泥、粮食等全国运输第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打造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大宗散货进出口中转基地。
    奋力突破液散货,进一步巩固提升我港北方最大液体化工中转口岸的地位。依托已建成的一个30万吨级和规划建设的另外三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把发展原油运输作为港口生产、建设的重中之重,打造以原油运输为核心的石化运输体系。围绕日照至江苏仪征、日照至山东东明、日照至河南濮阳、洛阳等三条原油输送管线规划建设,加强生产组织和市场运营,探索系统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的新经验,实现原油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全力打造我国北方最大的原油上岸基地。
    着力开发件杂货,构筑专业高效的件杂货运输体系。依托业已成熟的件杂货接卸工艺,致力于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检疫通关速度,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继续巩固全国最大的木材进口口岸地位,积极开展钢材、袋装货等件货作业,进一步强化日照港高效专业的件杂货运输品牌,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杂货进出口中转基地。
   努力争取适箱货,积极培育集装箱运输体系。依托现有三个集装箱专用码头,加大通用泊位改造集装箱专用泊位力度,预留足够的集装箱发展空间,积极推进腹地“无水港、旱码头”建设,加大“散改集”力度,加密海运直通,扩展海铁联运业务,努力增线加班,争取跨境运输,积极为船务公司实现“重去重回”,降低“门到门”的物流成本,发挥日照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腹地广阔的区位优势,东至世界各地,西连我国东中西部和中亚、西亚地区,在形成规模运量的同时,逐步增开外贸远洋干线,着力打造亚欧大陆桥东端区域性集装箱转运中心。
三、创新合作方式、调整资本结构,拓展发展空间
    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使得竞合共赢、资源共享成为企业共同的战略选择。以业务为载体、以资本为纽带、以联盟为桥梁,通过高效整合、优化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在横向合作中占领份额,在纵向合作中上下延伸,在多元合作中做大做强,为推动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提供强劲的资源支撑和能力保障。
    精选合作伙伴,缔结战略联盟。按照“增量、调整、促结构优化”的要求,着眼港口中长期战略布局、规划,结合业务板块发展要求和产业关联度,科学统筹好各个合作项目,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项目实施,有目的、有选择地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缔结联盟,不断开辟港口发展新空间,壮大港口实力。
    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合作层次。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利用国际优质资源,推进与国际知名港口和物流企业的合作,深化在港口业务、建设、管理、科技等相关领域的高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提升合作层次,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加快港口国际化进程。
    拓展产融结合,加速“双轮驱动”。坚持“产融结合、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突出超前研判、精心策划。积极推进上市融资。按照主业整体上市、改善股权结构、提升上市盈利能力的要求,更加注重资产重组,加大推进重组、并购、整体上市的力度和进程,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业务规模。加大金融市场融资力度。正确把握国家调节资本市场融资结构、调整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比例的宏观导向,将港口发展优势与金融市场有机结合,积极利用适宜的融资工具进行融资,努力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结构,提升集团资信水平,为港口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储备。
四、创新建设方式、调整功能结构,提升港口等级
    港口功能结构的体系布局事关战略实现和持续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企业必须统筹各类资源的结构布局和体系优化,突出前瞻、科学、协同、效能等关键要素,通过提高专业集中度、信息技术化、整体协同性,进一步发挥优势资源的核心地位和带动作用,推进转型升级。
   调整码头结构,优化港口布局。做好与腹地重大产业项目的衔接与配套,突出高起点规划建设,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深水化、现代化的泊位,逐步做到专业泊位、通用泊位、大中小泊位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统筹客户需求、生态环境、成本控制、效益增长等关键要素,有效整合、改造、统筹使用岸线、陆域等宝贵资源,调整现有码头能力结构和功能布局,推进专业系统建设、码头功能调整、资源优化配置。
    完善综合功能,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努力抢抓我省“围绕港口抓交通”的战略机遇,盯紧跟进、主动服务日照至江苏仪征、日照至山东东明、日照至河南濮阳、洛阳原油输送管线、晋豫鲁铁路通道、山东精品钢基地“四线一基地”等国家重要生产力布局项目加速向日照市、向港口集聚,进一步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不断增强港口服务和辐射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的能力。加强与腹地工业、货代、经销商等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合作,以及与海关、商检、银行、保险等部门的横向合作,运用现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加强B型保税物流中心、铁路货运大客户货运中心运营管理,加快港口物流网络化建设,增强港口国际中转配送、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功能。
    加强科技创新,打造“数字港口”。着力实施“科技兴港”战略,加快推进港口EDI建设,不断完善物流信息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智能化服务。依托鲁南航贸中心,加快完善航运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化、覆盖广、高时效的数据交换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港口信息互联共享和港口业务的协调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电子口岸信息系统服务功能。加强与高端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以科技为纽带,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港口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五、创新增长方式、坚持清洁生产,建设生态文明
    履行公共责任是企业对公众和社会所必须承担的最基本责任,特别是对社会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责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的理念,在创造企业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做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企业公民,推动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节能环保。坚持“既要港口发展,更要碧海蓝天”的理念,强化环保节能的分级责任制落实,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位、到人,形成集团、公司、站队、班组四级节能环保管理网络。积极推进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三体系认证,完善相关流程和规章制度,促进节能环保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以“文明整洁、生态环保、安全有序、优质高效”为目标,按照“港界集中整治,港区规范提升,道路绿化美化,办公区整齐洁净”的总体安排,高标准、严要求,定期开展港口综合整治活动,以整治促治理、以整治促管理,使现场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推动港口综合管理水平和整体形象的不断提升。
   坚持清洁生产,促进环境友好。港口生产中的粉尘污染实际上是把资源放错了位置,既造成了货物损失,给客户带来利益损害,又污染了环境,损害了港口形象。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从港口规划、布局到建设、生产,全面落实节能环保措施,建设绿色生态港口。优化港口功能结构,推进泊位、堆场的合理布局,引进专业化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非专业化装卸、货物交叉存放和货物倒运,从源头上控制粉尘污染。开展粉尘防治工作,加大环保设施投入,采取多种措施控制粉尘,细化规范生产过程控制,构建港口粉尘全方位立体防范体系。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资源节约。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升港口现代化水平,实现安全高效节能生产。优化生产工艺、作业流程,推广节能新产品、新技术,运用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分步淘汰、更新能耗高、效率低的老旧机械设备,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鼓励实用技术创新、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等各类创新形式,不断提升码头和设备设施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完善废水回收循环利用工程, 通过蓄水池将废水、雨水沉淀、回收,用于港区除尘、绿化用水,实现资源节约再利用的双重目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港口。
六、创新服务方式、对接腹地产业布局,推进港区互动
    在国家生产力布局和产业政策调整中,港口是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节点。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港口必须承担起服务、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主动将转方式、调结构融入到国家、区域“转、调”大局中,深化港城发展战略对接,服务城市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升级,形成港口与城市、腹地、区域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助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努力延伸港口产业链,提升港口价值链。不断加强价值链、物流链、信息链、交易链和组织链的管理,依托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推动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等商贸型、增值型物流快速发展,构建以港口物流为中心的产业链。积极促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有影响力的产业、交易、信息、金融市场的加快形成,不断扩大港口及城市的价值空间,推高日照港在全国的大宗货物配置中心、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和物流枢纽的地位。
    发挥港口运载优势,培植壮大临港产业集群。依托港口优势,着眼城市及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提升港口对临港经济的带动、整合、集聚能力。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共同规划、联手开发,合力引进符合转方式、调结构总体产业规划要求,产业链条长,拉动经济发展能力强,对城市财税、就业、经济结构提升优化贡献大的港口项目、运输设施、物流项目、大进大出项目和高端产业项目,推动临港产业的集聚发展,提高相关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战略地位。
    支持城市和腹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体系。积极发挥港口的节点效应,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加快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绿色环保的新货种,在实现港口主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支持对城市和腹地经济特别是海运业、集疏运业、仓储物流业和金融、保险、餐饮、旅游、商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体系完备的港口关联产业,提高港口产业层次。
 

 

 

 

责任编辑:刘小芳
分享:
更多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