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非遗项目:伏里土陶

2012-08-23 15:03:00作者: 佚名来源:

伏里村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西南一公里处,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地质结构复杂,制陶所需的黑立土、红胶泥,白高岭土、红石等资源储量丰富。





  简介
  伏里土陶始于5600年前,由东夷族的莱夷部族向中原地区发展而定居下来的先民文化,早期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属于龙山文化。 伏里村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西南一公里处,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地质结构复杂,制陶所需的黑立土、红胶泥,白高岭土、红石等资源储量丰富。伏里曾为夏代至西周中期偏早的古倪国国都所在地,伏羲故里,小邾国国都,春秋蔇国的一部分。西集镇的名字就是“西蔇”演变为“西集”的。
  伏里村烧制土陶的含概面积较广,如兆庄、九老庄、瓦家峪至今仍在烧制土陶用品。当地民谣和歇后语流传。“兆庄的罐子伏里的盆”“九老庄的闺女嫁到瓦家峪---如舅(旧)卖黄盆。”
  伏里土陶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型制、汉代和南北朝浓郁的风韵,明清吸收其它姊妹艺术长处的印痕等特点,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现有祭祀、赏玩、生活用品三大类型,126个品种。
  在伏里村周围先后发掘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周代遗址、汉代墓葬群和唐、宋、明、清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陶器,曾在日本展出的《中国原始瓷器展》中第一、第二件白陶鼎,就是在伏里村出土的。伏里土陶大站狮,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首次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获得铜奖。
  伏里土陶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美国《国际日报》《中国造型艺术辞典》《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史陶瓷卷》和美国出版的《黄河流域神话艺术》等典籍和专署中收录、介绍、报道。

  属地

  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

  类别

  曲艺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伏里村位于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西南方,南与薛城区接壤,西临滕州,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这里是滕县至峄县古官道与泗水、费县山里通往江淮地区的要道,现为枣庄至京福高速与店韩一级大道的交叉点。
  伏里村地处鲁南泰沂余脉的低山丘陵地区。南、东、北高,西是一片平原。小伏河自南往北穿村而过,从村北折西而流,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四季分明。地质结构复杂,制陶需要的黑立土、红胶泥、白高龄土、红石等储量丰富。
  伏里村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周代遗址,汉代墓葬群,唐宋明清墓葬等出土了大量精美陶器,填补了我国大汶口文化出土资料多项空白。赴日本展出的中国原始瓷器展中的第一件、第二件白陶鼎都是该村出土的。

  分布区域

  伏里土陶为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起源于距今56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明末清初扩展到兆庄、九老庄和瓦家峪。

  历史渊源

  据出土文物证实,伏里土陶始于5600年前,是东夷族的莱夷部族,向中原地区(向西)发展而定居下来的先民文化,早期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属于龙山文化。伏里曾为夏代至西周中期偏早的古倪国国都所在地,伏羲故里,小邾国国都,春秋蔇国的一部分。西集镇的名字就是“西蔇”演变而来的。据龟山伏羲庙记载,伏里是伏羲的故里。按199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枣庄建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伏里村1967年至2000年期间曾改名建新,后恢复原名)。
  伏里村历代遗存丰富,先后发现新时期时代遗址、周代遗址、汉墓群、唐宋明清墓葬等。1980年修店徐公路时发现了东周遗址,出土了不少周代陶品。村北二里有两平方公里的汉代墓葬群,村里及周围也有零星汉墓,不光出土了大量陶器,也出土了大量陶冥器,如陶猪、陶羊、陶仓、陶楼、陶井及陶灶等。村中群众建房出土了南北朝、宋代陶玩具磨具,村边龟山顶伏羲庙遗址出土了明清时代供器土碟。文革后抢救伏里土陶艺术品时,征集到不少清代的台灯、阖盆、八角松枝盆及狮子、蟾蜍、人物等玩具。
  1992年冬至1993年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枣庄市文化局联手对该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就出土了烧冥器的小窑和今传伏里土陶鼎型制一样的灰陶冥器鼎。1996年及2006年春,又两次联手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生活日用品陶器及无生活使用意义的陪葬冥器。这说明,伏里村今传的大小窑屋的分类生产,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其中大窑屋生产的生活用品类陶器个大、屋大、场大、窑大;而小窑屋生产的陪葬用冥器,器小、屋小、场小、窑小。
  伏里人记忆中的伏里土陶工匠活动从现在向上推5-6代人,为清代中晚期。那时,村中的工匠是女匠人家争嫂和她的两位小叔子甘家抢和甘家夺及张太昌等人。家争嫂模八角松枝盆最有术,远销微山、湖西几个县和本地,其他人模制的祭祀器香炉、土堞也很有名。甘家松烧制的瓦座脊兽代表着伏里土陶建筑用陶的最高水平。小窑屋生意兴胜,引来了不少外乡穷人,刘玉贵(人称刘三,1880—1963)就是外来人中从事土陶艺术影响最大的一位,他的土陶作品兴盛一时,曾批量出口美国。清末民初伏里村制陶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生活用品类、祭祀玩耍类和建筑类土陶。民国初年,伏里土陶第三代传人甘家松恢复了建筑屋顶上脊兽的制作,对伏里土陶进行了工艺创新。解放前后,又出现了甘家生、甘志恩、张学喜、甘信田等一大批耍货(是伏里土陶的行话和工艺品的别称,就是说该艺术品以赏玩为主要特征)匠人。
  民国至建国前后,土陶业在伏里村发展鼎盛,仅大窑屋作坊就多达24口,陶窑7座。工匠辈出,伏里土陶在鲁南地区制陶业中首屈一指。从俗语和歇后语中可见踪迹“兆庄的罐子伏里的盆”、“九老庄的闺女嫁瓦家峪—如舅(旧)卖黄盆”、“年荒盆,麦荒罐(荒指旺销,这里指两种类型产品的旺销时节)”、“年前年货(指祭祀品)、麦前耍货(指赏玩类)”、“二十七、八(指腊月末),罐鼻盆叉(指破的也能卖出去)”。
  文革中,伏里土陶艺术受到摧残,一片凋敝。其中的耍货,传世的土陶作品,模具被毁坏殆尽。1978年西集镇(原公社)文化站长甘致有重新进行抢救、发掘、整理、研究、创新,以当地特产的黑泥,红粘土,通过淘洗、制器、烧制而成。1982年,甘致有制作的39种,共600余件土陶作品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一九八二年山东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会。随后,作品流入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21个国家和地区。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伏里土陶“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型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特点,明清吸收其它姊妹艺术长处的印痕”,“是山东土陶中独系发展起来的稀有艺术品种,不可多得”,“是传流于地面上的土陶文物”,给予了极高的赞誉。1982年以后,根据国内外专家的建议,甘致有正式将这些伏里“耍货”、“生活用品陶器”等命名为伏里土陶。
  80年代至今,伏里土陶发展受到市场限制,从业人员相对较少,工艺设施落后,资金短缺等问题制约,发展处境非常艰难。对于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保护,迫在眉睫。

  基本内容

  一、窑屋

  伏里土陶烧制有大小窑屋之分,大窑屋烧制生活器皿类的大件,小窑屋烧制祭祀器、赏玩器,还有个头较小的工艺生活用品类。
  (1)大窑屋。一般是四至六间通畅的草房,分为和泥、存泥、制坯、晾晒、储存等工作间。调泥、制坯都在屋内进行。制坯的过程是:将踩好的泥搓条,盘于转轮上,进行手拉坯。坯拉成后,用轮锥割底。大器(特别是大盆)用固张(即用牛肋搭两手中间空的工具),从轮上搬到凉晒场上,凉晒至3-4成干,用绪(即用于上釉的工具)上釉、锨板(拍器底的工具)打底,再用刮板刮盆肚。如果生产缸,还要二次拉坯,再整型、上釉。
  (2)小窑屋。一般是半地下式1米50公分至2米深长方形土坑挖出后,两头起山,搭棒蓬秫秸盖草用土培,门留在向阳处,俗称地庵子,地庵子前有一片场备晾、晒陶坯用,里边放泥制器,余下的地方盛放至七成干的陶坯,小窑屋的工具主要是模具,模具以前都是陶制的,现在一律改用石膏的,另外有打底墩打底板等。
二、造型
  伏里土陶的造型有三种方式(1)是脚趋转轮手拉坯。较为古老的一种造型方式,在伏里村大汶口文化中期出土的陶器,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多生产生活用品类,是大窑屋的生产方式。(2)模制制器。也是一种古老的造型方式。多是生产祀器、赏玩器类,是小窑屋的生产方式。模制有一模扣底出胎,二模扣合出胎,也有多模组合出胎的。伏里村考古出土最早的模具是南北朝时期的和宋代的。这些土陶的磨具多为一模出胎。明清以后,二模及多模出胎的模具逐渐多了起来。(3)手捏造型。多用于建筑用陶和个别土陶工艺品的制作,这多适用于技艺娴熟的土陶工匠。(4)模具配手捏。个别器物用模具出胎后,再配手捏,如现今生产的大陶盆,水牛樽等作品就是用这种方式生产的。
三、花纹饰缀
  伏里土陶的花纹饰缀主要以点、线为主,根据陶器器形的不同种类,选用不同的花纹。目前伏里土陶所采用的花纹基本上使用汉代饰用的几种纹饰。如乳钉纹(门钉纹)、线条纹、玄纹、回纹、狗牙纹、漩涡纹,附加锥纹、菊花纹、荷花纹还有日、月、星、辰、水、马、人、鱼、鸟等,其中使用最普通的是乳钉纹、纹条纹。
  花纹饰缀主要表现在模制器上, 以“耍货”为主。脚趋转轮手拉坯一般只饰缀玄纹。由于这些器物是模具生产的,一些纹饰都是阴刻在模具上的,所以器物上的纹饰都是凸起的。
  枣花纹,五瓣花形状,起源于原始社会。
  回纹,典型的汉代纹饰。
  树叶纹,是母系氏族社会遗留的纹饰,与女性有关。
  漩涡纹,人类早期对水转动的理解。
  狗牙纹,现代意识浓郁的纹饰,有避邪的作用。
四、工艺流程
  (1)备土。根据制器不同,在土场铲除杂乱层,取黑立土,红粘土刨下晒干,备够一窑,运回窑屋场子。
  (2)和泥。用适当的水渗透,滋润一夜,第二天早上用木锨翻一遍,用脚踩。踩好后,搬进屋码垛。一段时间之后,用铲子铲下或用弓子采下,够一天用的,轮番踩三遍,直到非常柔软方可使用。这个过程,大小窑屋都一样。
  (3)制器。大窑屋的匠人根据春秋冬不同季节的社会需求,决定生产罐子窑还是缸盆窑。根据窑装量分别制出各种陶器的数量,陶坯胎下轮或出模后,根据不同天气,进行反复晾晒,不同器物进行晾晒的时间不同,所要求的天气也有很大区别。陶器的成功与否,与晾晒有很大关系。大约四五成干的时候,将陶坯规矩成型。规矩成型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刮,二是拍。刮就是用一个月牙形的扁木片,刮陶坯内腹部,刮出满意器形为止。拍多用于制缸等大型陶器上,这是一种二次成型的生产方式。第一次是拉出陶器的底半截,晾晒到三四成干的时候,再做上半截。做完以后,为了加强上下半截的结合密度,工匠用拍和锤里外对应,同时小心拍打。里边的锤面非常平整,外边的拍为沟槽形的。成型的陶坯七八成干的时候,转到干燥的环境中继续干燥、备烧。
  (4)上釉。陶器在三四成干的时候上釉,一般在晾晒场地直接上釉。釉是一种传统的矿物质原料,有白陶料、红陶料、低温红陶料等数种。上釉方式根据不同器物采取不同的操作方式。盆以白陶料、彩陶料为主,罐、缸以红、白釉兼用,个别的还有彩陶,如洗脸盆。方法是:上完白陶釉以后,工匠再用赭红石研浆,用毛笔画鱼衔草图案。
  (5)烧制。待一窑器物干燥后,全运到窑边晾晒,目的是充分晾去水分。时间是一早搬运到窑屋边的空地上,晾好了,一般下午2—3点钟开始装窑,至5点左右装完。火序是小火—上墨—狮子红—退墨—中火—介火—大火—闷火八个火候,时间一般是24小时左右。火候的掌握:一般通过听(听窑里的动静、判断火候)、看(从望火眼看陶坯熟的程度)、闻(闻窑里散发出来的气味,便知烧成的火候)三个方面来掌握。闷火后封窑,慢慢调节窑温下降快慢,凉后出窑。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一、成品。
  (一)大、小窑屋。
  大窑屋分为三类。
  (1)缸品。缸分大中小缸、粥缸和厘缸;
  (2)盆:分大中小微,五个一套,皆是一般生活日用器;
  (3)罐:有大四鼻、大二鼻、二罐、小三罐,狗头罐(即茶罐)、小温壶罐等六种;
  小窑屋作品分为祭祀类,赏玩类和生活用品类等三类
  (1)祭祀类。
  有香炉、香案、香筒、土堞、香牌等
  (2)赏玩类。
  有八角松枝盆、汉罐、狮子、蟾蜍、各种人物造型(以西游记唐僧四师徒为主)、动物口哨 (为儿童把玩之物,有牛角哨、有鸡、鱼、鸟<即三足鸟>、蟾蜍、莲蓬等哨。)、储钱罐(有狮子、娃娃、鸡、鱼、猪等动物)、酒鬼(古代烫酒器具,一般是用拉长了嘴的蟾蜍替代。)、
  (3)生活用品类
  阖缸阖盆,即在缸盆上加盖,施加附加锥纹和手挖花卉图案,好处是避鼠害、保鲜,阖缸是盛半成品食粮,阖盆是盛放糕点果品的。
  八角松枝盆,古代妇女用来泡榆树皮、松枝梳妆用的,圆盆八角,沿饰线条纹、乳钉纹,内底饰大菊花图案。
  灯台,是汉代豆的变种三层宝塔状,上层放动植物油灯,下层放取火用的火纸、火石、火镰、闷杆子,中层把持。
  以上虽分三大类,但也并不严格。有些品种说是赏玩类也行,说是生活用品类也可。
  (二)建筑工艺陶类
  这类陶主要是古建筑上的瓦屋脊兽和山墙饰缀图案。解放前的三十年代,甘家松在亲戚的帮助下,用模具配手控的办法,两口堂楼上的脊兽与山墙饰都是自己盘窑捏烧出来的。这两座楼使用的陶代表着伏里土陶建筑用陶制作的最高水平。
二、陶窑种类
   陶窑:随着历史的发展,土陶烧制的窑炉,也不断随着历史的发展,产量的大小,产品的大小发生变化,现介绍如下:
  (一)懒窑,也叫平地式,这种窑多用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目前南方少数民族做陶仍用这种烧式。其具体做法:根据陶
  坯多少,先在平地上堆出一个长方型的草铺,上边放陶坯,坯上再放草,这样一层草一层陶坯,放完后,四周用泥浆泥起来,贴地留烧火孔,顶上戳出出烟孔在烧火孔处点火后,由烧火孔调节火势大小,待烧完,陶器从灰堆中取出即成。
  (二)堆烧,也叫自燃式
  即是地平处堆放干锯沫,将陶器散放进锯沫中,上边用锯沫盖严盖厚,点火自燃,燃后,把陶器从灰中取出。
  (三)馒头窑
  即在开阔地方先挖出窑坑(即进空气掏灰的设施)砌垒出炉口,炉口四周垒窑墙,窑墙外撇四檐齐,收穹隆顶,顶上留烟囱,正对烧火门后边留窑独。小火中火放窑顶烟囱,待中大火时封顶,逐渐放窑独直至结束(封窑),待凉后出窑。
  (四)龙窑,即椭圆型窑,每一节有制动放烟装置,待陶器装窑后,每一节用纸糊起来,关闭放烟装置,点火后,火烟从这节装置中排出,待烧至九成时,开启第二节排烟装置,火烧第二节装载陶器,二节烧好后,开启第三节,以此类推,烧过的这一节凉后,出窑,再装循环烧制。目前,砖厂一般采用此法烧制。
  (五)电窑。这种窑炉是人类发明电力以后发明的一种烧制方法,电窑有控制温度的装置,但烧出后陶器颜色无变化,一般做陶不采用此法,它只在试验室中使用。
  (六)气窑,即使用液化器的窑炉。这种窑一般设在室内,在窑车上装上陶坯,拥进窑内、封盖、点火、看表调节进气量。这种窑的好处是温度可调低调高,土陶白陶彩陶均可烧制,烧出来的陶器表面火色有变化,这种陶多为陶工采用。
三、模具种类
  模具,做陶无非有手拉坯,捏塑,模制等几种模制,又分硬模(泥板拼接)软模(注浆)两种,伏里土陶模制的要货大多采用硬模模制方式,这种方式历史很长,目前伏里土陶采集到最古老的模具是南北朝和宋代的模具。模具历史上是陶制模具,制陶人视模具同地契一样珍贵,不少模具随制陶人陪葬。目前的模具多为石膏,制模方便快捷。

  主要特征

  伏里土陶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以来,历经5600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如下基本特征(1)吸取了各个朝代土陶艺术的优点。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型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特点,明清吸收其它姊妹艺术长处的印痕等特点。(2)山东土陶中独系发展起来的稀有艺术品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纹饰缀手法。根据不同的器形,选用线条文纹、乳钉纹、漩涡纹等。如大站狮,巧妙地将几种纹饰结合起来,很有传统气息。(3)反映主题的历史文化特征较为鲜明。表现手法传统、朴直。(4)生活气息非常浓郁,将制作的精巧性和作品的实用性完美结合。(5)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赏玩、祭祀、生活用品等类别。其中八角松枝盆为妇女梳妆用品。

  重要价值

  1、较高的文化价值。寄托深远,以传统精而细腻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中国文化传世的部分非常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大站狮、辟邪等均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珍贵的艺术价值。线条流畅,立意高远,炉火纯青地运用了荒诞不经反其实的民间艺术表现手法。作品淳朴、质实,给人一种亲切感和美的享受。
  3、悠久的历史价值。伏里土陶是枣庄文化活着的历史,也是5000多年绵延不断的鲁南文化的载体,对于土陶历史的研究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对于民俗文化、民风民情和时代文化特色,都有非常明确的反映。
  4、较高的实用价值。伏里土陶集观赏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举凡生活、祭祀、赏玩、建筑等都能在伏里土陶中找到作品。

责任编辑:王晓亮
分享:
更多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