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走进喀什看援疆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2010-06-10 07:42: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 本报记者 李占江  贾瑞君

    在新疆南部重镇喀什,我省一批批援疆教师忘我工作,大幅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使当地最大的中学——喀什二中的升学率由以前的不足5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一大批少数民族学生在我省援疆老师的精心教育下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

    2008年 7 月底,我省第六批63 名援疆干部到达喀什,其中19名援疆教师分在喀什二中。刚到喀什没几天,老师们就被上了一堂课。离学校1 公里的地方,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8·4”武警遭袭事件,随后发生的针刺、“7·5”事件,让老师们时刻被恐惧感包围着。恐惧不止于此,喀什是地震频发区,“进疆以来,地震频繁,直到现在,睡梦中还常常产生大地在震颤的错觉。”援疆教师赵奎说。

    严酷的自然环境还影响到老师们的身体健康。来喀什没几天,援疆教师、喀什二中副校长刘勇就发现自己看什么都是双影的,看书看10多分钟就看不清。回山东时找医生看,才知道是得了“视网膜干洞”。后来,喀什二中 19 名援疆老师中, 11 名老师都得了这种病。

    6月3 日,在老师们的单身宿舍里,记者看到,宿舍里面有个小卫生间,洗手台上放着电磁炉。“学校校舍紧张,能住上单间,已经很不容易了”,援疆教师、来自济宁的李景运老师说。单间很小,既是卧室又是客厅,卫生间就成了做饭的地方。因水土不服,两年不到,李景运瘦了30 斤。 回家后,妻子看着他,眼泪扑簌扑簌地掉。

    老师们说,环境恶劣并不怕,最怕的是远离家乡的孤独寂寞感。喀什维族群众占90% ,老师们与当地人语言不通,只能晚上给家里人打个电话聊几句。去年中秋节,当地老师请大家一起吃饭。吃完饭,在回学校的路上,大家说起在家过节的日子。说着说着,一位年轻老师忍不住哭了起来。

    条件艰苦,但没有一个老师愿意多提。支撑他们的,也正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援疆老师年龄多在 35 岁到 45 岁之间。“在家时什么事没有,没想到,一出来,家里会出这么多事。”刘德胜老师说,这两年,岳母去世,妻子遇车祸锁骨断裂。他急着回家,岳父淡淡地说:“不用回了,家里有我,在那边好好干,别给咱山东丢脸。”来自济宁育才中学的王永强老师,父亲就他一个孩子,患了肝癌,做了好几次手术,都不让他回家,去年去世时还交代家人,不要告诉孩子,让他安心工作。

    扎根戈壁做胡杨,育得桃李满芬芳。 山东老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平均分比其他班级要高出150 分,而高中课程的总成绩是750分。“ 山东老师对我们很好,只要是有利于我们学习的,他们都会去做。”维族学生艾可旦说,“ 老师对我们就跟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放了假,听不到老师们的山东口音,我还不习惯。”“山东老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经验,还给我们培养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喀什二中校长谢林冬说。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来自山东的老师们说,他们来这里不仅是为喀什的教育事业作点贡献,更是对国家、社会的安定尽了一份力,在喀什的日子,将是他们最引以为骄傲的经历。
王琳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