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林小木”:教育改革几点意见

2012-01-10 13:26: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在未来的十二五期间,伴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中国会面临很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用科学发展解决。所以,我认为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开阔进取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成功进行转型的关键。这其中,教育也不例外。要用新时代的教育培育新时代的人才,建设新时代的国家。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在不断的改革。教育改革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各地呈现出教育更加不公、学风更加不浓、就业更不轻松的现象。在本文中,我想就高校在新的五年规划中的发展问题发表几点意见。
教育,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教育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重视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未来的十二五期间,伴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中国会面临很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用科学发展解决。所以,我认为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开阔进取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成功进行转型的关键。这其中,教育也不例外。要用新时代的教育培育新时代的人才,建设新时代的国家。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在不断的改革。教育改革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各地呈现出教育更加不公、学风更加不浓、就业更不轻松的现象。在本文中,我想就高校在新的五年规划中的发展问题发表几点意见。
  一、高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挂钩
  很多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很多用人单位找不到对口毕业生。这是我国在就业上的一个奇怪现象。归其原因,我认为是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未能和市场挂钩。几十年来,高校的专业设置还是老样子,教学方法也是老办法。如果说以前是黑板,现在也只是把黑板上的字转移到了电脑上。这样导致学生学习没有热情,因为学生认为学的东西不能促进就业;老师教学也没有激情,因为每个学期都是教这一样的东西。对自己所学没有兴趣,集中体现在考研考公务员人数逐年增加,学生觉得学自己的专业没有出路,只能另辟蹊径。发挥市场调节机制,让我国的经济自九十年代一来突飞猛进。所以我建议:是否可以让市场参与调整我们的高校专业设置?把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体现在高校专业设置上,多需多设,少需精设。同时,在师资力量的建设和教师水平的提高上也要赶上市场的发展、满足国家建设的要求。
  二、高校的教学创新和市场发展结合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尤其在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大学本应是创新的乐园,但是近年来,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问题在各类高校屡见不鲜,让大学成了创新的“失乐园”。究其原因,一是教学评估体制太单一,导致老师和学生逼着没有东西也要抄抄摘摘“造”出个东西以应付评估;二是没有创造的积极性和学术创新的氛围;三是奖励鼓励机制不够健全。所以我建议,高校的教学创新和市场发展相结合。把高校里的学生或者老师创新的思想和点子真真正正放到市场上,用市场发展的实践检验创新的成果,用创新的成果促进市场发展的实践。高校里不乏学者,不乏有想法的青年,但是当他们把创新的东西拿出来时,却只是一叠报告,或者是一篇论文。很有价值的东西没有真正应用在实践中,自然没有创造出应有价值、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市场需要大学的智慧,大学也需要市场发展的指引,市场和高校教学结合,会让更多的学子和教授关注市场、关注社会、关注当下,创造出更多市场需要的成果。
  三、高校向市场要经费
  高校是不能充满铜臭味的,但是没有经费,教育也搞不上来。高校的经费很大部分是政府拨付,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学费。高校的发展需要经费,教育的提升也需要经费。高校在得到政府支持后还能向哪要钱?答案是市场。在上一个问题中我们谈到市场和高校教学结合创造出市场需要成果。有市场需求就会有资金的投入。何不把高校的智慧转换为学校的实惠。现在学校的创新、研究太拘束,也太单一。一所院校可能就几个专业经常搞出不错的、有市场的研究立项。我建议是全方位的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大脑对市场发展的促进,最大范围的发挥市场盈利对高校研究的鼓励。这就需要院校要深入市场、深入社会,建立高校和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的联系,用自己的创新和研究挣来研究创新的经费。
  十二五期间,转型中的中国需要大批量能创新、爱创新的人才。高校不仅仅是学位授予单位,更是研究机构,是教学机构,是社会发展的智囊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力。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让教育“不差钱”、更给力;也要发挥教育在市场发展中的作用,让经济发展更科学、更进步。当然,一切都只是意见,很多还不是很成熟,需要大家集思广益。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古诗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亲躬。我想教育的改革、经济的改革、社会的改革都需要我们求真务实地动手干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陈宏发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