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敬请领导关注“一线农民”教育之困境

2012-02-16 16:17: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青年不会种田!老人无力种田!将来谁来种田? 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刘洪民是栖霞市金农果蔬合作社社长,在带领农民建立“果园联合体”过程中发现农业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农业后继乏人。老一代农民即将退出农业劳动的行列,年轻人既不愿种地,也不会种地,按此趋势再过10年,许多村庄的农业劳动力将严重缺乏,可能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他们开展了针对“一线农民”的职业教育,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建议政府重视现有“一线农民”的系统教育,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吸引有志农业的青年人继承传承农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总理指出“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从鼓励农民外出到鼓励农民留下,这是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转变。
    一、农业劳动力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耕地粗放抛荒,威胁粮食保障
    青年不愿种田,老人无力种田,将来谁来种田?
    2012年春节前夕,热播的“农民艰难回乡路”、“农村校车安全”新闻,交通发达,一票难求。农村孩子越来越少,学校撤并;城市孩子越聚越多,学校扩建。妇随夫,子随母,读书进城,农村已演变为老人的天下。
    2011.12月我在烟台栖霞市做了部分村庄的劳动力调研,十年后50-60岁的为33%,60-70岁的为67%。将没有50岁以内的农业劳动力。山东烟台栖霞市果业发达,果园收入远比外出打工高,但仍然留不住年轻人外出的脚步。许多家长把农业的收入倒贴也要让孩子在城里生活,为什么呢?
    一家三五亩地,尽管种水果收入可以超过外出打工,但农民辛苦,地位低下,青年当农民找媳妇都困难;农村生活服务落后,没有城市的便利繁华;只能留住那些即将老化的农民,很难留住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
    二、留住青壮年农民的重要途径:培训“一线农民”,发展合作农业
    2010年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开展了“送教下乡”农民中专教育试点,通过“一线农民”合作思想宣传和生产技术教育,引导农民互助,发展“果园联合体”,解决农民老龄化之困境、、、、、、。发掘“一线农民”潜在的成就感、荣誉感、社会责任感,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即会自己致富,又会领导农民建立经营管理“果园联合体”的新型人才—职业农民和职业农业经理人。
    合作社目前已经注册培训45岁“一线农民”中专380户,规划到2015年培训“一线农民”中专2000户,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在他们未老之前建立众多“果园联合体”,搭建起能够吸引二代农民回流继承农业的平台。
农户以果园作为股份,加入“果园联合体”。不需土地流转,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几十亩连在一起,独立经济核算,联合推选经理人、技术、采购、财会、机械手等,统一生产销售。销售所得减去工资农资成本后股份分成,只要不失地,就不会失收,老人分成,老有保障;外出打工,进退自如。
    三、教育培训青壮年“一线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传承农业发展
    青年不会种田,老人无力种田,将来谁来种田?
    农村40岁内的农民几乎为零,2012年春节前我对40-50岁的“一线农民”做了随机访谈:“假设给您几个人和一片土地,您将如何组织生产呢?”得到的回答很茫然。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间该播种、该收获。平日的生产活动都是跟着别人走,根本无法独立掌控生产。40-50岁的“一线农民”不会独立种田的不在少数,40岁以内的根本不会独立种田。未来10年,他们也将步入老年,如不能及时对他们进行全程的生产和经营培训,农业的传承和持续发展将危在旦夕。
    为了培养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职业农民,我们针对45岁以下的“一线农民”开展的“送教下乡”活动,专家教授农忙时深入田间地头实践指导,农闲时组织农民集中授课,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全程跟踪培训,已经得到了农民的热烈响应。通过我们的宣传发动,已有不少青壮年农民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加培训,希望组建“果园联合体”,搭建二代农民回流继承农业发展平台,为农业传承发展做出贡献。
    四、“一线农民“教育的最大困难:认识有偏见,经费无保障
    经营现代农业,仅靠简单的实用技术是不够的。要想掌握系统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对他们进行2-3年的系统的组织合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实践得到了农民的积极响应,但该工作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对“一线农民”的系统教育还存在巨大的偏见,认为他们是“山寨中专生”不是真正的职校中专生,有经费支持“转移就业培训”,而对培养留得住的“一线农民”却无经费保障。
    对“一线农民”进行系统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农民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教学内容、方式既要系统,又要灵活,把大学课堂搬到农民家门口的“送教下乡”教育模式,是有效组织“一线农民“学习培训,传承农业发展的最佳教育模式,无论是老师还是组织管理者,都要比那些培养年轻人逃离“农业一线”的全日制职业教育成本高得多,辛苦得多。
    五、一个合作社长的呼唤:关注“一线农民”,开展系统教育。
    我们呼吁,国家把全日制职业教育和涉农专业免学费并给每年1500元的两年助学补贴政策惠及到对“一线农民”的培养范围。
    如果能保障农民每年1500元的助学补贴奖励,给“一线农民”一定的误工补贴,就可以鼓励他们远离麻将桌或舍弃每天赚100多元的临时打工,吸引他们参加长期的系统的农业学习,这对传承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不愿种田!青年不会种田!老人无力种田!他们是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传承者,希望国家能够对“一线农民”给予关怀和支持,落实好“送教下乡”教育的学费保障和农民助学奖励保障等相应政策。
    这是一个来自最基层的:关注未来农业继承发展、农民教育、合作社发展问题的---实践探索者----的真实声音。
陈宏发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