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淼:加快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

2012年12月25日 10:03作者:来源:大众网

目前,国内各开发区在经历了传统的粗放式、外延扩张型发展后,正步入“后开发区时代”。这个时期开发区发展的主题是提质增效,就是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注重政策性优惠和硬环境建设向提高服务质量和配套能力转变,从外延粗放式的开发模式向内涵精细化转变。我省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得先机,必须创新思路。

 

开发区是各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招商引资的主平台,近年来,我省各地市都十分重视开发区发展,在土地指标、管理权限等方面给予开发区大力支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省开发区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尽快解决。

一、我省开发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根据业内对开发区发展按生产要素集聚、产业主导、创新突破“三段论”划分标准,我省137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总体上看发展水平不高,除每个地市只有1-2个开发区已进入主导产业强化期、部分领域开始向创新突破阶段转变外,大多数开发区只是处在主导产业规模扩张、产业链培育形成阶段或者要素积累阶段。

反观珠三角、长三角、江浙、胶东、京津等地区,其开发区基本整体进入了第二阶段,其中苏州工业园、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等已全面进入第三阶段(下表:苏州工业园、南京高新区有关指标)。

 

苏州工业园

南京高新区

面积(平方公里)

288

19.2

工业总产值(亿元)

4160

3258

工业企业数量(个)

5282

2200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个)

289

82

亩均税收(万元)

40

40

财政收入(亿元)

324

38.6

投资强度(万元/亩)

600

300

开放度(世界500强)

89

120

高技术产值比例(%

59

60

专利申请量(件)

24592

1143

专利授权量(件)

11077

500

上述差距,突出反映了在质量和效益上:

(一)园区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各开发区在主导产业定位上缺乏科学合理、错位发展的战略布局,多个开发区产业同质化率严重,主导产业没有形成差异化发展。这不仅给临近园区之间造成了无序竞争、重复投入等矛盾,同时也导致了有限资源的分散配置、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等问题。

(二)园区承载能力有待加强。满足现代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设施、要素供应、生产性服务业等软硬件环境还不够完善。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开发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整体滞后于入园项目建设需要,入区企业等气、等电、等水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土地制约因素凸显。大多数园区建设用地受政策制约,不能完全满足项目落户的需要,严重影响了项目落地的速度。三是生产要素支撑不足。园区金融、科研、人才、生活等配套服务滞后,远不能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园区高端产业比例偏低。多数开发区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占比不高,具有竞争力的名企名品少,部分园区仍存在着产业项目“低、小、散”现象,引进项目仍以原材料、消费品等传统产业项目为主,大项目、好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偏少。许多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偏低,有的开发区甚至达不到亩均投资160万元的省级开发区最低标准。

(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政府包揽园区建设、运营的管理模式尚未打破,许多开发区设立的开发公司与管委会均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政企合一型的机制,既没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经营性资产,更缺乏专业化、市场化的企业化运行机制,导致园区开发建设和产业培植能力严重不足。

二、加快推进开发区发展的建议

目前,国内各开发区在经历了传统的粗放式、外延扩张型发展后,正步入“后开发区时代”。这个时期开发区发展的主题是提质增效,就是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注重政策性优惠和硬环境建设向提高服务质量和配套能力转变,从外延粗放式的开发模式向内涵精细化转变。我省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得先机,必须创新思路。

(一)统筹优化开发区产业布局。一是制定开发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根据各开发区的区位、资源、人才等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全省层面对各开发区进行产业功能定位,明确各开发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二是建立园区产业领导协调机制。建议设立全省园区产业指导协调工作机构,通过项目评价、落地指导、政策引导等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新增落地项目进行优化调配。三是建立调整收益分配机制。采取“异地共建、收益分享”的办法,对各开发区成功引进的项目,因产业定位不能在本园区落地的,鼓励推荐到其他园区落户,招商引资任务归引资方;投产达效所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以及实现的产、销等指标,可考虑在一定时间内按引资方与落户方55比例进行分配,有效避免产业布局调整对地方发展经济积极性的影响,

(二)提升园区要素供应能力。一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尽快出台闲置土地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对闲置、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的必须收回或置换。建立园区土地转让交易平台,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强化金融支撑。探索通过“园区牵头、企业互保”等方式,加大银行对园区企业信贷支持,广泛吸引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小贷公司进园区兴办业务。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协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自有科研设施以合理收费对外服务。

   (三)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一是强化开发区自主管理权限。建议实行“简政强区”政策,赋予省级以上开发区更多管理权限,使各园区真正成为责、权、利相统一的干事主体。二是探索开发区先进高效开发模式。在条件成熟的开发区选择适宜的特色功能分区,仿照上海漕河泾和闵行开发区的做法,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或专业园区开发公司,成立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独立管理运作园区,因地制宜地探索开创现代化运作模式。三是强化开发区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督促激励作用,完善开发区考核体系,分级次制定考核标准,重点考核亩均投资强度、产出、效益、高技术产值等反映提质增效的指标。建立绩效考核奖惩机制,每年底进行考核、通报,对完成好的园区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形成“比、学、赶、超”的格局。

责任编辑:司君波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