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超越血缘的亲情

2012-03-20 16:44: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每天清晨,在蓬莱海福莱小区内一座居民楼的二楼阳台上,总能看到一对年过古稀的夫妇,搀着轮椅上的儿子做晨练、练习口语发音,给清冷的黎明增添了丝丝暖意。

    王华堂,男,76岁,驻蓬部队退伍老兵。他1954年入伍,1996年以文职技术八级军官身份退休,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多次获得济南军区优秀共产党、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1992年,以他为代表的“九个老兵”集体因40年驻守海岛,恪尽职守,被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70年冬,蓬莱县医院妇产科医生、王华堂的妻子张翠兰热心照顾孤身一人的孕妇,随后孕妇产下孩子丢给张翠兰不告而辞,王华堂夫妇在寻找不到孩子生母的情况下,收养了孩子。不久,发现孩子患有先天性脑瘫,王华堂夫妇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毅然坚持抚养脑瘫弃儿。为带他求医寻药,夫妇俩花掉了全部积蓄,并把老家的房子都卖掉,期间,王华堂写了上千封求医信,阅读大量的医学资料,查找有关脑性瘫痪的治疗信息,然而走遍大江南北的治疗都失败了,王华堂夫妇只能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
    为了全身心地照顾好王群,夫妇俩没有再要孩子。他们学会了针灸、按摩、刮痧等治疗手段,每天为他进行恢复性锻炼。王群渐渐长大了,王华堂专门为他设计制作了一个组合式多功能轮椅,不但解决了王群吃饭、大小便等难题,还方便每天上床、下床。在照顾王群的同时,王华堂还要照顾家里的四位老人,生活过得特别清苦。全家人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攒给了王群。刮痧可以温暖孩子没有活力的双腿,他们一咬牙一次买了6盒刮痧油;为了给王群补钙,几十块钱的鱼肝油从未间断过。在王华堂夫妇的精心照顾下,王群很少得病,身上也从没有长过褥疮。
    夫妇俩每天费力地将王群从床上、轮椅上抱起放下,穿衣、擦身、洗脸、刷牙、吃饭、吃药、端便盆,一直坚持了43年。由于长年操劳,老俩口都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高血压,尽管已经力不从心,他们对于王群的爱却一直在延续。


  超越血缘的亲情

  蓬莱夫妇收养“脑瘫儿”, 43年如一日,用爱心诠释雷锋精神

  每天清晨,在蓬莱海福莱小区内一座居民楼的二楼阳台上,总能看到一对年过古稀的夫妇,搀着轮椅上的儿子做晨练、练习口语发音,给清冷的黎明增添了丝丝暖意。

  这一家三口,丈夫王华堂、妻子张翠兰和收养的“脑瘫儿”王群,他们用43年没有血缘的亲情,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的颂歌,在仙境大地广为传唱。

  热心肠结下没有血缘的亲情

  这本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丈夫王华堂是一名志愿兵,自学成才,业务过硬,是远近闻名的“电博士”。他曾经和战友一起点亮了驻地长岛县的第一盏电灯,建造了岛上第一艘小交通艇,是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名扬全军的“渤海深处九个老兵”之一。妻子张翠兰是妇科医生,贤惠漂亮,心肠好、业务精。

  1970年腊月,天寒地冻、大雪飘飘。忙碌了一天的张翠兰下夜班刚到家,房门便被急促地敲响,夹着寒风,闯进一名面色憔悴的妇女,“咕咚”跪倒在地,哭着哀求说:“张医生,救救我,我已经走投无路了!”

  求助的这名妇女姓宋,未婚先育,迫于社会压力的她,无奈之下投奔到蓬莱的一个亲戚家,可是亲戚害怕辱没门风,遭人闲话,更怕孩子出世后没法处置,绝情地拒绝了她,恰巧听说周围有个张医生是个热心肠,她就前来求救。

  听到这里,张翠兰套上外衣,当晚把这名妇女送到她工作的医院,办好了住院手续,并把刚刚领取的38元工资和10斤粮票留给这名妇女。

  事情本该就此结束,谁知,十天后她出差回来,值班护士匆匆抱来一名出生3天的婴儿和一张94元的住院费单据,告诉她:“一名未婚女青年在医院生下孩子后就走了,带话说您是有名的活雷锋,孩子拜托您抚养。”

  好心惹来麻烦。听到如此消息的张翠兰如五雷轰顶,不知所措。怎么办?本已无娘的的孩子,已经够可怜,难道要再次被抛弃吗?看着孩子甜甜的笑脸,平生第一次让张翠兰有了做妈妈的责任感,随后,找丈夫王华堂商量收养这孩子,王华堂也是一副热心肠,当即同意认下了这个被人抛弃的“儿子”。

  责任让夫妻相约不再生育

  王华堂与妻子为孩子取名王群,意思是希望孩子能合群,也希望全家人能接纳这个孩子。

  那些年,偏僻小县城的货架上很难找到婴儿奶粉。王华堂不惜涎着脸皮,三番五次到军供商店托人购买。听说去壳的高粱米有利于婴儿发育,七十多岁的姥姥戴着老花镜,一粒粒地去壳,放到碾子上碾碎,兑上糖抹进孩子嘴里。王群打小厌食,王华堂和张翠兰轮番扭秧歌、扮鬼脸,趁王群被逗笑的时候,把饭一勺勺喂下去。

  谁料想,王群半岁时,突然腹泻不止,送到县医院,大夫发现他眼珠震颤,双腿呈剪刀形交叉痉挛,左手怎么也抬不起来,吸奶时口形也不正常,经深入检查诊断为脑性瘫痪,可能会终生痴呆。

  一纸诊书,使王华堂、张翠兰夫妇顿觉天旋地转。夜已经很深了,夫妇俩人捧着从医院找来的介绍脑性瘫痪的医学资料,还在苦苦地查呀、找呀。整整一夜,两人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任凭蚊子把全身咬得到处是红疙瘩,他们却一点感觉都没有。

  听说王家收养的是个“脑瘫儿”,亲朋好友纷纷登门劝说王华堂、张翠兰早拿主意。凑巧,王群一岁左右时,得了中毒性痢疾,眼看不行了。王华堂的一位本家哥哥特意从乡下赶来,人还未坐下,就急切地说:“把这孩子送走吧,他的亲生妈妈都能丢了他,你就不能丢了?”王华堂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即使孩子终身瘫痪,我们也心甘情愿照顾他一辈子。”

  王群又一次化险为夷,夫妻俩的心事却重了起来。本打算生育个自己的孩子,面对王群苦命的身世,让这位伟大的母亲改变了主意,她对丈夫说:“王群就是我们的亲生儿子,我们攒钱为他治病吧。”终生不再养,毕竟是件大事情,王华堂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同意了妻子的想法,并暗暗卯足了劲,只要有希望就决不放弃王群的治疗。

  为了爱他们尝尽人间百味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此,王华堂、张翠兰夫妇开始了漫长而心酸的求医之路。

  针对王群病状,王华堂写了几百上千封求医信,托付部队的战友分发到大江南北、城市农村,收集了近百个医治偏方,一一给王群试治。张翠兰有空便抱来一摞摞的医学资料、报刊杂志,查找有关神经性疾病、脑性瘫痪的治疗信息,甚至跑到电线杆子前抄过野广告,可王群的病一直没有见好。

  转眼,王群4岁了,还不会说话,站不起来。王华堂、张翠兰决定到上海求治。然而,对于一个月收入仅有48元,还要照顾双方四个老人的家庭来说,困难可想而知。恰逢王华堂所在部队的一条船去上海执行任务。征得领导同意,他们夫妇怀揣着全家仅有的100元“救命钱”奔往上海。

  时值十月大风天,张翠兰晕船反应非常强烈,吐尽了胃肠里的所有东西后,开始一口一口咯血……也许王群幼小的生命开始有所感知,突然把小手伸向张翠兰,含糊不清地哭喊着:“妈妈,不哭。”张翠兰惊呆了,紧紧抱住王群,仿佛一下子找到了信心和希望。

  大上海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夫妇俩没有一点欣赏的兴致。为了省钱,他们不敢坐车,硬是步行着一家一家医院遍访名医。饿了,就啃两口自带的馒头,找个自来水管喝两口冷水。天渐渐黑了,王华堂携妻带子开始找住宿的地方,可上海没有不花钱的地方,就连部队招待所也要钱。最后在码头上找到一个废弃的涵洞,张翠兰抱着孩子靠里坐着休息,王华堂坐在外面遮挡风寒。在这个临时的“家”里,他们住了整整七夜,也哭了整整七夜。

  筋骨之劳,王华堂和张翠兰没有觉得苦,接受不了的是医生们一个个无情的诊断。在瑞金医院,一位年近花甲的老教授说:“我以一个医生的良知向你们保证,这孩子的病别说在国内,就是在世界上,治愈率也不足千分之一,就别再浪费钱了。”话没说完,连日奔波、心力交瘁的张翠兰,眼前一黑,就晕倒在地。王华堂一手抱着儿子,一手去扶妻子,禁不住号啕大哭。王群惊恐地哭喊着,一声“爸爸”,一声“妈妈”,令人心碎,在场的医生、护士都流下了同情的泪。

  从上海回来,在战友的帮助下,王华堂又背起王群,搭车到青岛接受针灸治疗。一个月后,又辗转来到文登正骨医院,对王群的下肢进行手术矫正,可惜手术又一次失败,孩子永远失去了站起来的机会。

  “脑瘫儿”在关爱中成长

  光阴如梭,43年来,夫妻俩为给群儿治病,跑遍了全国数十家医院。一次次无情的判决和一回回手术的失败,始终没有让他们放弃对王群的关爱和救治。夫妻俩先后学会了针灸、按摩和刮痧,每天为王群治疗,还为孩子做成了活关节枕、活动撑和小儿双拐,千方百计校正他身体的残疾。

  随着王群的慢慢长大,需要轮椅了,可买轮椅的钱对这个家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心灵手巧的王华堂用买来的一堆破钢管和废木头制成一辆美观又实用的组合式轮椅。之后,每天从轮椅里抱进抱出,洗脸刷牙、穿衣喂饭、端盆擦身……43年从未间断。

  善良的人,心都是相通的。家里四位老人也到了需要照顾的年纪,可他们心里压根没有自己,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王群身上。张翠兰上班时,群儿就跟着姥姥生活。群儿爱吃面条,姥姥就把张翠兰每月发的26斤面粉全部做成了面条。每天,姥姥最盼望家里养的两只老母鸡赶快下蛋,好给最疼爱的群儿增加一点营养,而姥姥自己却几年没闻过蛋腥味了,几次因营养不良而晕倒。2000年春节前的一天,姥姥在低头给群儿穿鞋时,再次晕倒,三天后,与世长辞。

  全家人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攒给了王群。张翠兰的父亲穿了一辈子的土布袜子,街上时兴起尼龙袜,老人有好几次流露出想买一双的想法,但一双尼龙袜要1.5元,一直没有舍得,直到老人临终时,张翠兰才狠狠心,让父亲在去世时穿上了尼龙袜。王华堂的母亲临终时铺的床单,补丁连着补丁,找不到一点原色……

  苦了家人可没难为着王群。刮痧可以温暖孩子没有活力的双腿,他们一咬牙一次买了6盒刮痧油;为了给王群补钙,几十块钱的鱼肝油从未间断过。

  岁月不饶人。如今的王华堂已经成了78岁的老人,老伴也76岁高龄了。由于长年的操劳,高度的精神压力,老俩口都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高血压,皱纹爬满了额头,头发斑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得多。每天晚上,他们都要费好大的劲才能把年过40岁的王群从轮椅抬到床上,然后坐着喘息半天,照顾王群已经让他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行有道,爱无界。就当夫妇俩为王群将来的生活担忧的时候,当地社会各界纷纷伸出了援手,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展爱心接力,蓬莱市志愿服务协会向全市志愿者发出“传递爱心接力棒”的倡议,组织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地政府部门把王群安置到了条件优越的福利院,了却了老俩口的心头大事……             张绍贤 高林 骆功信

余梁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