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老兵守护烈士祠堂30余载

2012-04-20 17:24: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北白塔村有一座烈士祠堂,里面供奉着527个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牌位,还住着一位老人。

一生清苦祠堂为家 痴情老兵守护30余载

陈光聚

陈光聚

陈光聚

  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北白塔村有一座烈士祠堂,里面供奉着527个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牌位,还住着一位老人。

  这位老人名叫陈光聚,今年88岁。他24岁参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陈光聚谢绝了组织为他提供的优厚待遇毅然返乡。

  自1979年起,自发为白塔烈士祠堂守灵,一干就是33年,用他的半生岁月陪伴着长眠地下的英烈。

  平凡生平,不平凡经历

  1938年,日军占领了北白塔村,陈光聚一家分头外出避难,年仅14岁的他跟随姑姑去了辽宁。

  1948年,解放战争期间,24岁的陈光聚在当地参加了解放军。先从天津到了北京,随后又转战河北、山西、山东、湖北、湖南、贵州、福建、广东、云南九省。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陈光聚随志愿军入朝作战,成为一名高炮射手。1951年,陈光聚在战场上右腿和右肩被弹片炸伤。1952年,右腿再次受伤致残。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陈光聚放弃了政府给予的一系列优抚待遇,回到老家务农。

  主动请缨,甘做守灵人

  白塔烈士祠建于1946年,位于龙池镇北白塔村。据陈光聚老人介绍,当时是昌北县委建立的,主要为纪念寿光、昌邑、潍县3县的抗日烈士。纪念碑为原昌北县委、县政府、独立营和民主建国会敬献,“浩气参天”四个大字为原昌邑县(现昌邑市)委书记马骏亲笔题。

  烈士祠正房现存放牌位527个。其中,抗日殉国的391位烈士大部分是寿光、昌邑、潍县三县的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牺牲的136位烈士都是昌北县人,有些是在昌邑当地战争中牺牲的,有些是在外地牺牲后迁回来的。

  1979年,原龙池乡(现龙池镇)政府发出通知,找人看守烈士祠。因为待遇很低,很多人都不愿意接手,早已退伍回家多年的陈光聚听说此事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主动请缨,住进了烈士祠,为此,他还与老伴齐秀升分居了一年。

  从那时起,陈光聚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500多位烈士的灵位从供桌上一一取下,擦拭干净,然后将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认真地清扫一遍,再拿起剪刀修剪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这些单调乏味的工作,老人一干就是33年。

  半生陪伴,烈士成“老友”

  三十三年的厮守,这里烈士们的名字早已深深地烙进老人心里,成为他亲密的“老战友”。在烈士祠门口,陈光聚指着“浩气参天”的纪念碑告诉记者,烈士们的名字都在碑上刻着,其中年龄最小的还不满15岁。走进纪念堂后,老人一边擦拭着烈士们的灵位,一边给记者介绍这里面有几位是团级干部、营级干部、连级干部以及他们的名字、家乡和牺牲时的情况。

  在这些烈士里,有一位是陈光聚老人的三弟陈光进,他的牌位位于第三层架子的中间位置。老人回忆说:三弟陈光进,是在淄博周村战役中牺牲的,当年自己离家时,三弟只有8岁,想不到从那兄弟两个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对这个弟弟他总觉得很愧疚,没有尽到当大哥的责任。

  战争在陈光聚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耳朵早已聋了,在朝鲜战场上负伤的左腿也让他不能长时间站立。烈士祠里的排位最高的离地面将近4米,每次打扫,老人都需要先把下层的烈士灵位拿走,然后再拖着一条伤腿爬到架子上将顶上的牌位拿下来,擦洗完后,还要再爬上去将牌位放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

  谈及此事,老人哽咽着告诉记者:在朝鲜战场上,自己所在的连队战友全部牺牲了,只要自己一个人活了下来,每当想起这些,自己总觉得心里欠他们的,这里的烈士虽然不是自己的战友,但也是为了国家牺牲的,自己能够在这里陪伴他们已经感到很满足。

  一生清苦,无欲无所求

  烈士祠门洞西侧的小房间(俗称南屋)是老人的起居室,分里外两间,一台老式电视机、一床一桌、几把凳子是他唯一的家当。

  老人的老伴名叫齐秀升,去年腊月十五无疾而终,享年92岁。老两口无儿无女,一辈子相依为命。老人说:老伴跟随他一辈子,一天也没过上好日子。自老伴过世后,他就变得不愿意说话了,再加上听力渐弱,几乎很少与人交流。谈到老伴,老人显得黯然神伤,眼神中充满了对老伴的愧疚和留恋。

  2006年,镇上的敬老院面向全镇招收老人,北白塔村推荐了陈光聚,但是当老伴将这件喜事告诉他的时候,陈光聚却说自己舍不得离开这些多年的老朋友,拒绝了村里的推荐,继续着自己清苦的生活。

  说起看护烈士祠的陈光聚,周围的邻居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尽职尽责”。在烈士祠南面白塔小学魏丰社校长眼里,陈光聚从来不为自己考虑。有一年,市里的一位干部到烈士祠参观,魏校长让他向那位干部申请提高待遇,但老人只要求市里拨款把烈士祠修一下,对于自己的困难则只字未提。

  今年85岁的陈龙光老人也是当年村里当过兵的,对于陈光聚的选择,老人也很佩服。他说:当时烈士祠招人的时候,没有愿意去的,一是工资太低,另外整日与牌位打交道也不太吉利,像陈光聚这样的五保户本来可以在家享清福,没必要去接这个累人的活,可是他不但去了,而且还把烈士祠打扫得那么整洁,确实不容易。

  后顾无忧,事迹感人间

  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希望看到有人接过他的班,替他继续陪伴、看护早逝的战友们。

  随行的龙池镇民政助理郝旭婧告诉记者:老人接班人已初步确定,但老人就是舍不得离开这里,我们也理解老人对这里的感情。

  守祠老人陈光聚的事迹被新华网、搜狐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后,社会上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感动于他无怨无悔的守望,通过各种方式向老人表达敬意。

  2009年,陈光聚被评为“感动潍坊人物”。颁奖词这样评价说:积土可以成山,积水能够成渊。他在岁月流转中,投入一腔赤诚,怀着热爱与崇敬陪伴烈士英灵,用责任心和使命感凝成一种力量,把30年的平凡岁月堆积成一种平凡的操守,令人敬佩,也叫人感动!

杨凯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