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大山里的“红烛”

2012-05-21 15:52: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在闻名省内外的五莲县九仙山风景区,有六个自然村,当地人统称为“山里”。就在这大山深处,有一所全县海拔最高、学生最少的小学,王岗清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兼班主任兼所有学生任课教师。

大山里的“红烛”
——记五莲县松柏镇前苇场小学教师王岗清

生活照

王岗青工作照

王岗清生活照

 

  在闻名省内外的五莲县九仙山风景区,有六个自然村,当地人统称为“山里”。就在这大山深处,有一所全县海拔最高、学生最少的小学,王岗清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兼班主任兼所有学生任课教师。30年来,他一直在这“山里”任教,教过的学生一个个走出了大山。有人说:“三十多年了,你一直呆在这山里,怎么就不想着往外调动呢?”他说:“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我甘心一辈子留在这大山里!”
  因为热爱教育,他选择了教育
  当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让更多的山里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一直是他的愿望。1980年,王岗清高中毕业,当时他父亲在村里任支部书记,应该说为他找一份工作不是难事,但最终他选择了在本村小学当一名民办教师。成为一名教师后,他才切身感受到教师这份职业的清贫与艰辛,尤其是在山村小学当一名民办教师,工资从最初的每月几十元到后来的三百元,一发就是二十多年,其清苦可想而知。当初,他有很多次走出大山的机会,工作条件和待遇也好得多,但他一想起那群孩子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想到也许又要很长时间找不到愿意到这偏远小山村来的教师了,思量再三后,他毅然决定留下来教书。
  九仙山风景区开发以后,来九仙山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多人开起了小饭馆、摆个小地摊,一年少说也能赚个三万两万。家人劝他别干老师了,下来开个饭店,一年能挣好几年的。说真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马上就要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而当了这么些年的老师,手里还一点积蓄也没有。想想心里也真不是滋味,可他还是挺住了,他说:“我要是不干了,再派来个老师也难,再说不管谁来,一时半会的也熟悉不了这里的情况,那岂不耽误了这些孩子们?”
  因为关心学校,他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1996年起,他担任前苇场小学的负责人。当时的苇场小学,校舍、院墙、操场等基础设施都不达标,更谈不上美化绿化了。为了尽快改变学校的面貌,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利用晚上的时间,挨村找办学村的村两委干部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协调他们联合进行校舍改造。因为学校地处山顶,校园里的土层太薄,所以虽然先前也年年栽树、年年种花,可成活率却很低。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和老师们一起,挖好树坑后从外面运来土填上,然后再栽上树,种上花。97年4月,正是忙着种花生的时候,可学校里新栽的一些花木因天气干旱而奄奄一息,如不及时浇灌,很快就会枯死。于是,他说服妻子两人用了三天的时间,从山下一趟趟挑来水把学校的花草浇了个透,等别人种的花生出苗了,他才利用早晚不上班的时间和妻子去种花生……如今的校园,已经是一所三季有花,四季常清的花园式学校,2004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校园环境建设先进学校”。省、市、县领导多次到校检查工作,都对大山深处能一所有这样美丽的学校赞叹不已。
  苇场小学地处山顶,吃水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山上没有水,要到距离学校2里路远的沟底去挑。王岗清想孩子们中午在学校吃饭,不喝口热水怎么行呢?于是他就主动承担起了挑水的任务。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减少挑水的趟数,还专门找人订做了一担能盛八十多斤水的大水桶,每天两担水,也就成了他上课前的必修课。遇到雨雪天气,挑水走到半路上滑倒是常有的事,水洒了,衣服也湿了,坐在地上真不想再站起来,但为了让学生们能喝上口热乎水,只好咬咬牙再回去另挑。到了夏天,挑着水从沟底爬到山顶,常常半天都喘不过气来,湿透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5年多的时间,他挑的水有十万多斤,走的路加起来有一万多里,球鞋穿破了二十多双。
  因为喜欢学生,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因为他喜欢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年,和他搭档多年的许老师退休了,现在他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寂寞,播种着希望。
  前苇场小学学生虽然不多,却都离家比较远,在九仙山风景区未开发前,这里的路可真叫“山路”,有个顺口溜说的好:“要问山路险不险,阎王鼻子三瞪眼,兔子上山直勾勾,老驴驼粪单步喘。”学生们每天走这样的路上学、放学,他的心也都跟着学生们来回。每天早晨,他总是早早到学校,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到校,有哪一个学生没及时到校,他就详细询问同村学生什么原因,要是谁也不知道原因,他就会立刻赶到学生的家里去看看。遇上雨雪天气,他总是护送路远的学生回家,在过比较陡的山路或小河时,就把学生一个一个的背过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岗清先后被评为县、市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县百名优秀青年教师、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多次在全县做巡回报告,新华网、中央七《相约》栏目、《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五莲电视台、日照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进行了报道。

王琳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