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廉就诊树医德

2013年02月20日 16:26作者:来源:大众网

王义明是崂山北麓江家土寨社区的普通乡村医生,但因他把“价廉就诊”、“把病人当亲人”这一行医信念坚持了41年,而广受十里八乡乡亲们的爱戴。

“价廉就诊”为农服务的乡村医生

    王义明是崂山北麓江家土寨社区的普通乡村医生,但因他把“价廉就诊”、“把病人当亲人”这一行医信念坚持了41年,而广受十里八乡乡亲们的爱戴。
    他出生于1948年,中专文化,于1971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在农村医疗工作岗位上工作了40多年,多年来,他背着药箱,踏着泥泞,走村串户,被当地群众誉为土寨人民的“保护神”。
    一、扎根乡村四十载,无私奉献
    1971年11月,作为一个拥有中专文化程度的农村高材生,王义明应村党支部的召唤,进村卫生所工作。毫无医学基础的他,工作热情虽高,但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尽快把握医药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工作,一边在乡卫生院学习中医并参加临床实践,并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1972年他顺利通过县卫生主管部分考核,取得了“赤脚医生证书”。现今,江家土寨社区是一个拥有2400多人口的大行政村,且村民分散,但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而且在工作中,王义明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土寨村有两位五保老人因患老慢支、肺心病,高血压、脑梗塞,长年无人照顾,连基本生活也不能自理,王义明就定期免费送医送药上门,长达8年之久,从无怨言。他的足迹了遍及土寨村的每一个角落,那一摞摞的旧处方、那一本本的旧账本,记载着他41年来的辛劳与无私。
    二、价廉就诊树医德,精诚仁心
    随着物质需求的发展,周边村庄的诊所、卫生室都已经改制,成为个人所有,为获得更多的利益,药品的价格也逐年随之提高,可是王义明所带领的卫生室,尽管经历了1982年王哥庄镇实施包田到户,王义明他们不用挣工分了,但依旧坚持身份不变,仍是集体性质。而且为减轻农民就医负担,依然不收出诊费、挂号费。药品的价格也依旧凭心要价,甚至某些药品的价格多年都没变过。前几年,一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零售价7角,不但利润低,还需要皮试,而且冬天粉剂的青霉素要用蒸馏水化开才能用,因而很多诊所一般都不进,可它疗效好,副作用少,所以当王义明去进药,卖药的小姑娘听说他要进10件青霉素(1件为1000支,10件即1万支),惊叹道:“你那么个村卫生室,怎么能用得了10件青霉素?”。可王义明他们的卫生室才半年,1万支青霉素就被用光了。尽管这药用起来麻烦,但是能为百姓省钱,并且疗效也好,他们出力也开心。王义明曾说过:“我们的收入虽不算高,但是我们很知足,绝对不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而漫天提高药品价格。”因为他们的仁心仁德,因为他们的价廉就诊,让周边十里八村的乡亲,每当生病的时候,就算舍近求远也会专程找他们就诊。
    三、真情服务赢口碑,德艺双馨
    在王义明的心里,能够为父老乡亲看病,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最开心的事情。王义明他们的卫生室多年来一直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疾病预防保健工作,沉着应对各类突发事件。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又把他推到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防治“非典”工作中,他负责疫情排查和宣教工作,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外出返乡村民情况,他走村进户,跟群众沟通了解,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在防治非典的数十个日昼夜夜,他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知倦怠地奋斗在一线,王义明消瘦了,累病了,人黑了,但他无怨无悔,因为群众的健康才是他最大的心愿。
    多年来王义明为群众服务,随叫随到,上门就医,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一天深夜,正在睡觉的王义明被一阵焦急的敲门声惊醒。“王医生,王医生,快,我家孩子他爹肚子疼得厉害,请您快给看看---”王义明二话不说,翻身下床,挎上药箱就出了门。赶到病人家,经过致细的检查和了解,病人患的是急性肾绞痛。按常规,此类病人应当转诊。可是,此时更深夜黑,村庄离镇、市医院都远,而且病人疼得大汗淋漓,全身冰凉。王义明立即给病人打针喂药、按摩推拿,经过几个钟头的治疗,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转。而此时的王义明虽然累的筋疲力尽,但终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病人家属连连道谢“王医生,辛苦了,真是谢谢您了!”。“真是谢谢”的声音,41年来,王义明已不知听了多少回了,这一声声“谢了”,一直鼓励着他走过41年的乡村医生之路。
    他的真情奉献,感动了周边的每一个人,2012年他被评为“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候选人之一,问起他的感想,他还谦虚的说“这荣誉是属于我们整个卫生室集体的,我们都是凭良心来做好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情,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努力,让我们服务的人群更加宽广。”
    王义明同志在乡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虽然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几十年来扎根土寨村,心系土寨人民的疾苦,才使得土寨村2400多名群众的健康得到了保障。

责任编辑:杨凯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