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2013年02月20日 19:37作者:来源:大众网

每次下乡收集资料,郭剑都是骑自行车。在现场,为了能拍摄到一副满意的照片,他会爬上屋顶,三伏天里热得大汗淋漓,身上的衬衫没有一块干的地方。冬天,鹅毛大雪,呼啸的北风,常常与郭剑相伴。就这样,骑着单车,在2年的时间里,郭剑不漏村不漏户走访了全县400多个村庄。

    

    多年来,东明县文化馆馆长郭剑立足本职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去,培养业余文艺骨干,组织文艺演出,与群众打成一片,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扎身于挖掘、申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去,收集、撰写的“非遗”文本,3项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6项列入省级名录,15项列入市级名录。在推动我市民间文化的发展中,郭剑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已成为东明县文化活动的一个品牌。
   室外天气寒冷,但东明县老年大学室内气氛却非常热烈,艺术团戏曲爱好者正在排练豫剧戏歌《沁园春·雪》。只见一名指挥投入地指挥着演奏,时而又向演唱者打个手势。一曲结束后,这名指挥向演奏人员说:板胡和二胡要注意配合,旋律应该是逐渐地由弱变强,弹奏的音要饱满,要放得开。说着,这名指挥哼唱着调子,做起了示范。一番指导后,乐队再次操练起来。
   这名指挥就是东明县文化馆馆长郭剑,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周一、三、五的下午和周六郭剑都会到爱好文艺的群众中做辅导。在东明县老年大学艺术团,戏曲爱好者杨英梅告诉记者:郭老师可好了,每个星期都来给我们做指导,以前唱戏,板眼、运腔、曲调强弱,俺都掌握不好,都是扯着嗓子瞎唱,现在俺再唱就有谱了,大家都提高很快。在前不久的“全省戏曲小品比赛”中,由郭老师亲自指导的戏曲小品《接婆婆》受到了一致好评。
   东明县老年大学艺术团只是郭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点,他组织辅导了10余支舞蹈队、2个艺术团,建立了4个示范点。深入到乡村,指导业余文艺爱好者,也是郭剑每月的日程。郭剑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就有了更多的要求,每月的25日,是他到村里做辅导的固定时间,常常是一大早去,半下午才能回来,一直坚持了4年。
   2011年12月25日,天寒地冻,郭剑还是照例来到大屯镇王菜园村教村民们排练传统舞蹈《羊抵头鼓舞》。《羊抵头鼓舞》几十面大鼓、铜器及尖子一起演奏,表演者是边行边奏边舞,步伐随着鼓点,讲求动作协调一致,整齐划一,气势宏大。那天,郭剑一边讲表演的要点,一边做示范,磨破了嘴皮子,大家还是不能协调一致。郭剑说,当时心里很急躁。可是转念又一想,农民群众都是自发组织,专业上又不精通,就更需要耐心。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郭剑脱掉了御寒的大袄,穿着单薄的毛衣,手把手地教起来······郭剑说,辛苦是辛苦了点,但是每当乐曲响起,他便沉浸在曲艺的享受中,工作着,快乐着。
   郭剑说,挖掘、申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馆工作的重点,但他修的是音乐专业,2006年刚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他对这个概念还很模糊,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的。
   郭剑收集、撰写的民间文学《庄子传说》列入了国家级非遗名录。这里面包括40多页的申报文本、53个民间传说故事、还有大量的照片、录制的光盘等众多内容。庄子思想博大精深,要撰写好并非易事。为此,郭剑购买了大量的有关庄子的书籍,埋头苦读,找专家切磋,半年的时间,郭剑也俨然成了一位庄子文化专家。
   为了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每次下乡收集资料,郭剑都是骑自行车。在现场,为了能拍摄到一副满意的照片,他会爬上屋顶,三伏天里热得大汗淋漓,身上的衬衫没有一块干的地方。冬天,鹅毛大雪,呼啸的北风,常常与郭剑相伴。就这样,骑着单车,在2年的时间里,郭剑不漏村不漏户走访了全县400多个村庄。
   目前,非遗的申报已暂告一段落,郭剑要做的就是进一步传承、保护并发扬光大这些列入非遗项目的传统民间艺术。他说,他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到基层去,培养传承人,让更多的群众去了解我们的民间文化。

责任编辑:李润杰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