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载守望 传承地方文化

2013年07月19日 14:53作者:来源:大众网

1976年,邵明思在区文化馆工作,当时文化馆的六七个人承担着文艺创作、艺术辅导、文物管理与保护等工作,既要完成本职工作,又要进行社会调查和下村队包点等任务。凭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一股干劲,邵明思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当时全区的15个公社和各村庄的角角落落。

三十七载守望 传承地方文化

  邵明思,男,1950年出生,中共党员。1976年,邵明思在区文化馆工作,当时文化馆的六七个人承担着文艺创作、艺术辅导、文物管理与保护等工作,既要完成本职工作,又要进行社会调查和下村队包点等任务。凭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一股干劲,邵明思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当时全区的15个公社和各村庄的角角落落。

  1981年后,邵明思先后为峄城区豫剧团、枣庄市豫剧团、枣庄市柳琴戏剧团、滕县柳琴剧团等4个专业艺术团创作《美女羞官》、《双定亲》、《匡衡进京》3部大型剧目并搬上舞台,被列入山东省重点剧作家,在剧本《匡衡进京》基础上改编摄制的5集电视连续剧《匡衡》,1996年初在央视一套、二套播出,再现了一代名相的风采。1984年后,任峄城坛山街道文化站站长,在抓群众文化中,建立创作队、演出队、乐队、舞蹈队、棋社、狮龙队等16支业余文艺队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艺人才,其中获全国“小梅花”奖、省、市级奖者20余人。1984年以来,创作戏曲、电视剧、曲艺作品有《请客》、《榴火情》、《父女同僚》、《黄胆恨》、《雨过天晴》、《平妖记》、《冤家路宽》、《女神说法》、《婚姻变奏曲》、《砸招牌》、《警花颂》、《蜜月上岗》等20多个在省、市级汇演,并在省、市刊物发表。《峄县社火》由山东卫视摄制,在中央台播放后推向国际文化市场。

  他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对文艺的爱先后协助市、区宣传文化部门举办春节、重大庆典、石榴节经贸洽谈会以及省、市、区书画展、摄影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大型文艺活动,年均5次。文学创作有《文艺危机与生机》、《榴花山城的风采》、《三岔碑》、《石榴园传说》、《杏坛春华》、《伯乐识马马识途》、《刷新世界,从零开始》等40余篇作品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其中,有十部作品在国家和省级获奖,十余部在省级获奖。

  参加“石榴文化”、“运河文化”、“女娲文化”、“国际金瓶梅文化”、“江苏柳琴戏剧节”、“戏曲论坛”、“中国柳琴艺术高层论坛”、“贺敬之作品国际学术研讨”、“省作家笔会”、“文物普查”等各类文艺活动和学术研讨会议共20余次,均有论文发表。

  2006年后,由峄城区文广新局返聘,从事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执行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集?枣庄市峄城区卷》,执行主编《抱犊杂志》峄城区文学专辑,共3集,执行主编《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峄城区卷》(第一集、第二集2册)。把断层近百年的民间舞蹈《清官独杆轿》挖掘复新、上演,并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邵明思为代表性传承人。经过实地考察、史料论证和登门采访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挖掘整理、申报成功的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9项。为十余家文化产业当文化顾问,做艺术指导。

  邵老师的辛勤付出也为他赢得了无数的荣誉。曾获省、市“劳动模范”、“全省农村文化工作20年以上积极贡献奖”、“先进文化工作者”、“优秀党教工作者”、感动枣庄十佳人物、“文化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路走来,从事文化工作已经37个年头了,邵老师说:“只要我还能动弹,传承和发扬文化工作就不会停止。”一句多么简单的话,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热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