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老人 家庭和睦

2013年09月20日 11:09作者:来源:大众网

她作为一个女儿、儿媳,二十多年如一日,尽心尽力、周到细致地伺候父母、公婆,得到亲戚、朋友、同事、街坊邻居的一致好评。

  李俊荣,女,1969年出生,莱芜市国土资源局会计。她作为一个女儿、儿媳,二十多年如一日,尽心尽力、周到细致地伺候父母、公婆,得到亲戚、朋友、同事、街坊邻居的一致好评。

  一、吃苦耐劳,懂事孝顺

  李俊荣兄弟姐妹9人,她是最小的;对象兄弟姐妹5人,也是最小的,无论在娘家还是婆家,她体会到父母抚养兄弟姐妹们的辛苦,总是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公婆由于孩子多,常年奔波劳碌、操持家务,透支身体,年纪大了身体较弱,住院、吃药成为常事,有时双方老人还同时生病,兄弟姐妹们大多在外地工作,丈夫上班,工作没日没夜,照顾老人的事大部分就落在了她身上。公公有心肺病,每到冬天就会犯病,为使公公不犯病,刚入秋她就将棉被弹成松软的被套给公公铺上。她不论工作忙闲,都是把老人接来治疗,照顾老人,直至2008年底公公去世。在她的言传身教下,17岁的女儿也懂得了照顾孝顺爷爷奶奶。公婆常常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二、孝敬老人,尽责尽孝

  都说婆媳关系难处,可李俊荣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她们婆媳就像母女一样,从来没有红过脸。李俊荣妯娌3人,老大、老二家在农村,需要照顾家庭、孩子,照顾公婆的任务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李俊荣身上。她总是替老人提前考虑添置换季衣服,星期六、星期天经常变换伙食,并必须陪老人一块吃饭、陪老人拉呱聊天,每2个月自己给婆婆剪一次发。婆婆有老寒腿的毛病,常常生活不能自理,特别是公公去世后,更没有人照顾。去年腰骨质疏松,她把老人接到城里住了两个多月,一勺一勺地喂水喂饭,洗脸擦身,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并多方打听联系,寻求各种偏方良方,使婆婆很快恢复了健康,当别人夸她时,她说“人都有老的时候”。因忙着去上班,老人一个人在家看看电视、喝喝茶,时间长了嫌不习惯,执意回老家住,为此,李俊荣一直耐心细致地照顾老人,跑前伺后,任劳任怨,自己开着车送饭送菜,想方设法安慰老人,虽然有时也觉得很忙很累,但无怨无悔。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都和丈夫、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因此,她对老人说话总是细声细语,唯恐声音大了引起老人误解。老人回老家后,她每周都准时回家看望老人,时常在老家住下,陪同婆婆说话、聊天、做家务;有时回家晚了,一进村胡同,左邻右舍就说“你婆婆在大门口坐着又等着你了”。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公公,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对婆婆如此,对自己母亲也是如此。2009年母亲病危躺在床上几个月,单位上工作很忙,孩子迎接高考,李俊荣忙里忙外,一个月时间消瘦了10多斤,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让她注意身体,她总是说:“现在尽上心了,将来没有什么后悔的。”直至母亲去世,她都一直在母亲身边尽自己的孝道。

  三、家庭团结,妯娌和睦

  因双方兄弟姊妹多,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她总是说:“我们在家里都是小的,老人一辈子不容易,哥哥姐姐们也都疼爱照顾了我们,现在他们事情多,有的条件也不好,我们有固定的收入,孩子大了,我们就应该多付出些,吃亏就是福。”在家务上,她付出的较多,哥哥姐姐、侄子侄女有事找她借钱,她毫不犹豫,并且问:“够不够,不够再想办法。”有时借出去的钱都忘记了要,时间长了妯娌们、姐妹们不好意思见她,她后来弄明白了,总是主动解释,以至于家庭有事总是征求她的意见。正是由于她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得到大家交口称赞。

  李俊荣在单位勤奋敬业,与人为善,成绩突出,连续14年被评为局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市妇联评为节能减排家庭。“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养育我们付出的比我们多得多,只是我们在幼儿时不记事而已,老人现在需要我们空闲时陪她说说话、吃顿饭就很满足了。”李俊荣总是这样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