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筑盲老人生命的色彩

2013年11月20日 17:33作者:来源:大众网

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没有旁人日日叮嘱的要求,没有探求回报的索取,没有庄严郑重的承诺,更没有絮絮叨叨的怨言,只是用一双手,默默地照顾盲人老人15年,用平凡诠释了无私奉献的内涵,用耐心点亮了人性的光辉。她就是泊头镇东吕村的李金荣。

十五年如一日,用奉献浇筑盲老人生命的色彩

  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没有旁人日日叮嘱的要求,没有探求回报的索取,没有庄严郑重的承诺,更没有絮絮叨叨的怨言,只是用一双手,默默地照顾盲人老人15年,用平凡诠释了无私奉献的内涵,用耐心点亮了人性的光辉。她就是泊头镇东吕村的李金荣。

  悉心照料,一口热饭重燃老人内心的希望

  今年62岁的吕德山,由于先天眼睛不好,被定为视力一级残疾。用老人自己的话说,就像眼前蒙了块布,抹不掉也化不开。虽然起居尚能自理,但也仅是维持生计,需要有人照顾,老人曾痛心的说,多少次都不知道怎么活下来的。老人后邻住的是侄子吕爱田,1998年,吕爱田与李金荣结婚,当得知吕德山的情况后,从小就乐于助人的李金荣毅然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

  李金荣今年38岁,夫妻二人育有一子,家里种着9亩地,主要种白菜和蘑菇,其中2亩是德山叔的。丈夫是田里的主力。“其实地里的活,金荣一点也没少干,再加上忙家里的活,真的很累!”吕爱田心疼地说。为照顾老人,一日三餐、洗洗涮涮、打针输液、卫生保洁,李金荣忙前忙后,不知疲倦,其善举在全村乃至全镇都传为佳话。其实,李金荣自家的公公身体也不好,她两头忙里忙外,很是辛苦。

  每逢集市,李金荣都要早早起来,熬好饭送到吕德山手上,一直看着老人吃完,她才放心地收拾好碗筷来到集上,这时已经不早了。但就是在卖菜的过程中,她也惦记着德山叔。大多时候,没等到菜卖完,她便急匆匆回家,并且不忘给老人带回些零食,就是这悉心的照顾让老人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

  不求回报,颗颗麦粒铸成坚守的承诺

  吕德山有2亩地,全都是李金荣夫妇帮忙种着。一开始,村里人不理解,总认为夫妇俩照顾老人就是要种老人的地。“要不是我坚持,他俩连种子钱也不让我拿。给我种地,打了粮食又送到炕头上,卖的话把钱递到我手里,更不用说平时农忙时的照顾,就是亲生儿女也不一定能做这么好!”吕德山老人感慨地说。“虽然老人眼不行,但还是很看重庄稼的,对土地也有特殊的感情。我们曾劝他把地承包给别人,但他不乐意,我们仔细地盘算一下,还是帮他种着吧,受累算我们的,收成算老人家的。”李金荣这样说。这些年来,李金荣夫妇都是凭良心去做。正如她所说的“只要咱能吃上饭,也保证不让老人家受屈。”事实证明了这一切,村里的人也无不对她竖起大拇指。

  久病成医,一副副药方诉说人间真情

  吕德山老人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只要天气反常,冷热交替,他便容易犯病。为此,李金荣夫妇商量着购买了氧气瓶和呼吸机,大大减轻了老人的病痛。“现在药都零差价了,国家还能给报一部分,有些药花不了多少钱。有时块了八角的我们不和他说,他心里却挺明白,总是把钱硬塞给我们。”李金荣说。其实,为了治老人的哮喘,李金荣私底下跑了不少医院,到处求医问药,打听中医偏方。她去过济南、到过滨州、上过东营,路费不说,光劳心费神,奔波之苦,也会让人疲惫不堪,但她仍然毫无怨言。“看着老人因为哮喘透不过气来,我们心里着实难受,恨不得替他遭这个罪。”提起老人的病,李金荣显得十分难过。几年下来,光药方就攒了厚厚一沓,李金荣也自己总结出了一套治疗办法,老人的病情明显好转。

  “现在好多了,德山叔入了低保,又让他享受到了每月50元的低保重度生活补贴。如今,他还是‘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对象。几项累加,每月有生活保障金200多元,而且县里实施的‘残疾人温馨安居工程’还帮忙建了3间砖瓦房,真的感谢党和政府。”热烈的表情再次洋溢在李金荣有些过早苍老的脸上,仿佛自己15年的坚持那么不值一提。不管如何,吕德山的生活因为李金荣的付出再次充满色彩,温暖人心的事迹也为她贴上了感动的标签,而她仍然只是用自己的双手默默而无私的奉献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