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华:用心聆听花开的声音

2014年01月20日 22:47作者:来源:大众网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奋斗在聋教育教学第一线,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她十九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心扑在特殊教育事业上。曾获东港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东港区优秀教师、东港区优秀班主任、东港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执教的课获日照市优质课二等奖。

  用心聆听花开的声音

  ——日照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帅华事迹材料

  帅华,女,1974年4月出生,本科学历,日照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名语训老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奋斗在聋教育教学第一线,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她十九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心扑在特殊教育事业上。曾获东港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东港区优秀教师、东港区优秀班主任、东港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执教的课获日照市优质课二等奖。2010年,她被学校委以重任,独自一人担负起学校刚刚成立不久的聋儿言语康复中心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为东港区聋儿康复谱写了新篇章。三年来,她教孩子们练听力、练发音、学说话。她勇挑重担的先进事迹受到领导和大家的一致好评,大家都称赞她是:“全区聋儿言语康复工作第一人”。其事迹先后在《日照广播电视报》、《黄海晨刊》、《日照日报》、日照市教育局网站、东港区教育局网站均有刊载。

  ●女儿说,妈妈,我也想做你的学生。

  ●家长说,为了这一声奶奶,我整整等了4年。

  ●她说,孩子们学会说话,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

  8月19日,日照市特殊教育学校。

  虽然正值暑假,但4岁的小子晨还是在爷爷的带领下来到了学校。

  暑气未退,又是刚从奎山赶过来,他的额头有了微微的汗,然而看着子晨的眼睛里却满是笑意。“孩子想老师了。” 56岁的爷爷言语朴实。

  一上午的欢笑后,临走时,子晨扬起花朵般的小脸,清晰地说出:“帅老师妈妈,再见。”

  “帅老师妈妈”,是小子晨对帅老师特殊的称呼。

  她,叫帅华,是日照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语训老师。

  她有了6个新的孩子

  “我一直相信,花开是有声音的。”帅华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她的孩子们都拥有完整的心灵,并开出璀璨的花来。

  1994年,帅华刚20岁。

  风华正茂的年龄,她却带着青春的梦想,跨进了东港区聋哑学校的大门。从此,她在特殊教育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了19年。

  面对那些曾经质疑的声音,她说,“这是我的选择,我不后悔。”

  2010年,学校成立聋儿言语康复中心,学前特教专业出身的帅华,成了教学和管理的第一人选。

  校领导找她谈话时,帅华不是没有过犹豫。她舍不得离开一手带大的高年级学生,又担心做不好这份全新的工作。

  “再苦再累,也得有人干!”一番思索后,帅华下了决心。

  万事开头难。聋儿康复中心一共6个孩子,最小的只有3岁,教师却只有帅华一人。

  为做好工作,她亲自去市区普通学校、幼儿园参观,跟班学习,并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自我“充电”,自学聋儿语训书籍,到上海等地学习先进的语训教学方法。

  2010年10月,学前语训班顺利开班,6名聋儿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接受学前语训教育。

  “我又一次做起了妈妈”,帅华说。

  “妈妈,我也想做你的学生”

  “纯纯、妞妞、琦琦、浩浩……”至今,帅华仍能记得语训班第一批孩子的名字,并能准确地报出他们的生日。

  “到今年9月28日,纯纯就满6周岁了。”面对记者的惊讶,她淡淡地笑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要用心,你也能做到。”

  “用心”,是帅华与孩子们相处融洽的秘诀。

  纯纯是语训班最小的一个孩子。刚来上学时,她只有3岁,正是刚上幼儿园的年龄。

  听不见,说不出,也不会打手语,怎么交流?帅华说,“用心”。

  家里买新鲜水果了,她第一个想到“带些给孩子们吃”,水果吃完,名称也就一起学会了;出去培训时,她会给女孩子买漂亮的头花,给男孩子买小皮球;女儿喜欢的玩具,她也想着孩子们;甚至女儿宝贝得不得了的宠物小乌龟,也成了上课的教具。

  “妈妈,我也想做你的学生。”11岁的女儿不止一次这样说。

  女儿成绩优秀,懂事乖巧,但帅华却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她,对女儿,她一直心存愧疚。

  “家长信任我,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就一定得教好!照顾好!”

  令她欣慰的是,孩子们进步都很快:

  4岁的妞妞非常挑食,连葱花都不吃,每到吃饭时间,帅华就得哄着喂她吃饭。后来,妞妞终于肯乖乖地大口吃饭了;

  入校时还不到4岁的男孩浩浩,一度非常喜欢打人,常常弄得别人哭鼻子。如今,他不但变得非常有礼貌,看见别的小朋友打架,他还会上前勇敢地制止;

  纯纯和晨晨曾经特别喜欢抢别人的东西,帅华就一次一次地给她俩讲道理,慢慢地,她们开始学会与他人分享零食与玩具了;……

  在帅华如春风般的教育下,孩子们都养成了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不挑食、乖乖睡午觉的好习惯,而且下课后,还会主动帮着她收拾教具、整理教室。

  “我的孩子们又聪明,又乖巧。”帅华自豪地说。

  “我想让他们成为普通的孩子”

  帅华说,以前教高年级时,一名学生曾经在日记中写下:“我要和别人一样普通,不要做特殊的孩子。”打那起,她心里有了个愿望,让这些孩子变成普通的孩子,能听到,会说话。

  康复中心开课后,每天,帅华总是早早地到校,给孩子们调试FM无线调频系统、检查佩戴助听器,并每天带着孩子们做口舌操和呼吸操,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听觉能力。

  为了抢救孩子们的残余听力,帅华不得不每天不停地对着他们说话。

  在外面散步,看到一朵花,她会告诉孩子们:“花”;

  吃饭的时候,她会抓住机会和孩子们说,“晨晨,吃一块肉好吗?”“浩浩,多吃点菜和土豆”;

  当孩子们回答后,她会说“谢谢”,久而久之,孩子们听到后已经会回答“不用谢”了。

  “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孩子们说话,训练他们的听觉和语言能力。”帅华说,最初,孩子们听到一点声音,都会高兴得不得了。

  由于说话太多,帅华得了急性咽炎,“嗓子疼,不敢吃饭,不敢喝水。”她强忍着咽痛,继续教孩子们说话、认字。

  有些孩子的听力损失严重,对任何声音刺激都不敏感,也发不出音。帅华就坚持每天和孩子们做听力训练游戏,她拿起孩子们的小手,放到她的喉部,触摸声带的震动;放在她的唇边,感受气流的轻重;放在她的鼻翼,感觉鼻翼的颤动……

  帅华还记得,有一次她教浩浩感受声带时,浩浩手伸得太急了,一下子就戳到了她的咽喉里面,疼得她“眼泪唰就流下来了”。

  而最初教琦琦学说“g”的发音时,琦琦怎么也说不对,急得哭了起来。帅华一边安慰她,一边让她摸老师的声带,对着镜子观察舌头的位置,并帮她用手往外拉下巴。终于发对了音,琦琦高兴地笑了起来。

  2011年,帅华去省里参加培训,一起去的同行听到她一个人带着7个孩子,纷纷大呼“太不可思议了”。

  然而,帅华做到了。

  “这是送给我最好的礼物!”

  帅华说,她最想听到的声音,是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为了给孩子们做好语言训练,帅华利用一切时间进行充电。白天没时间,她就利用晚上在网上搜集资料、阅读书籍,并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多向专家请教,和同行们交流,学习语言训练知识和技能。通过不断摸索,帅华很快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聋儿康复训练方法,语训的效果和质量显著提高。

  帅华的努力没有白费:

  妞妞刚到校的时候,一个字也不会说,几个月后,当妞妞的奶奶来学校接孩子时,妞妞清晰地喊了一声“奶奶”。她激动地拉住帅老师的手:“你知道吗?为了这一声奶奶,我整整等了4年啊!”

  浩浩的听力损失非常严重,当妈妈打电话告诉孩子的爸爸“孩子会说话”时,他的爸爸根本不相信,专程请了假来学校。当浩浩清晰地喊出“爸爸”时,这名三十多岁的汉子哭得不能自已。

  4岁的小子晨是个鲜花般可爱的小姑娘。

  如果不是耳朵上的助听器,根本不知道她有听觉障碍。她的妈妈也曾经是帅华的学生。当小子晨被送到特殊教育学校时,帅华一眼就认出了她,“和她妈妈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送她来学校时,她的奶奶说着话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帅华说:“特别心疼。”而如今,子晨会说的句子越来越多,会唱歌、会跳舞。孩子的爷爷说,子晨学会的第一个三个字的词语,就是“帅老师”。

  如今,帅华班里的5个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听觉障碍。帅华的心愿,就是能让他们升入普通学校,与普通的孩子们同窗共读,让语言和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

  “我想在他们心里撒下一颗种子,并开出花儿来。”她说。

  放暑假前的一天,帅华领着孩子走过学校的宣传栏,孩子停下了。

  指着宣传栏上帅华的照片,怯怯地说出了“我爱老师”四个字,虽然声音很小,却比天籁之音还动听。

  “这是送给我最好的礼物!”

  帅华一把将孩子搂进怀里,泪流满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郑红丽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