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特殊学生为己出

2014年03月04日 15:03作者:来源:大众网

让每个特殊学生都能沐浴党的阳光

  

    杨永丽,女,1974年2月出生,现任莱芜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务处副主任。

  一、一颗爱心,视特殊学生为己出

  莱芜市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市唯一一所寄宿制省级规范化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着听障、智障少年儿童的教育教学任务。目前有14个教学班,140余名学生。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里,杨永丽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既是老师更是妈妈。这些孩子大多数离家较远,他们从6、7岁就在学校生活,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事要问,样样要管,在学生刚入校的几个月里,杨永丽手把手的引导他们洗脸、刷牙,与学生同吃同睡,哪个学生要换内衣内裤,哪个学生夜里要尿几泡尿,哪个学生好蹬被子,杨永丽都了如指掌;学生的衣服脏了,杨永丽指导他们洗;衣服破了,杨永丽给他们缝;学生病了,杨永丽哄着他们打针吃药。

  小宇是一个智力障碍并且有多动症的孩子,在课堂上他一秒钟也坐不住,不是吐这个一口唾沫,就是抹那个同学一把鼻涕,一人搅得全班无法上课。杨永丽去上第一堂课时,他不明原因的趴在地上舔地板。杨永丽走到他跟前,蹲下身子,望着他的脸,本想让他回到座位上,可是,小宇那被口水淹得白里泛着红的下巴,一下子触痛了杨永丽的心!她下意识地掏出卫生纸,小心地擦拭着正往伤口淌的口水,温和地说:“小宇是个好孩子,老师扶你起来,坐到座位上好不好?”不知是杨永丽给他擦口水的举动管用了,还是杨永丽的温和起了作用,他乖乖地起来,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杨永丽带头和其他孩子们一起为他鼓起了掌。

  掌声过后的小宇,好像变了,脸上泛起了微笑。唯独没有变化的是他不能自控的口水,一直不断地往下流……

  一堂课过后,不管是在办公室里备课,还是回到家里做饭,小宇那被口水淹的白里泛着红的下巴,时时浮现在杨永丽的眼前,阵阵揪心似得地疼痛。她想:“现在天气还暖和一些,要是到了冬天,小宇的下巴连泡带冻,那得多遭罪啊!”哎!光怜悯孩子不解决问题啊!要想控制孩子流口水,很难!连医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杨永丽就更无能为力了。可转念又一想:“流口水是解决不了,流下来的口水,应该是有办法解决的。”想来想去,带块手绢是个办法。第二天,上班的路上,正好遇见小宇的妈妈,小宇的妈妈说:“带手绢这个办法试过,一是手绢老是掉,擦完了孩子随手一扔,弄不上趟。二是他感觉不敏感,很多时候口水流下来他自己不知道,就是有手绢没有大人在旁边提醒,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小宇妈妈的后半句话被泪水淹没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杨永丽象个老者一样自言自语了好一阵子。

  第三天,杨永丽又找到了小宇的妈妈,与她商量:“戴个脖套试试吧,丢不了,还能渗一些口水,买的时候,买两个,一天换洗一个,别买很厚的,也不要线条粗的,就买那种细线带长绒毛的,软和孩子也少遭罪。”小宇的妈妈很感动,说:“杨老师,你比俺这个当娘的还上心。”杨永丽说:“因为咱都是当娘的。”

  第四天,小宇戴上了一个墨绿色的脖套,长绒绒的。

  第五天,小宇换了一个蓝绿相间的脖套,暖和和的。

  自从小宇戴上了脖套,他下巴被淹的伤口,渐渐地愈合着…

  特殊学校的学生8个孩子10个样,还有一个叫成成的孩子,更是特殊,喜怒哀乐变化无常:或猛不经意地一声尖叫,或无缘无故使劲咬自己胳膊、或怒不可遏地砸课桌摔板凳、或乐呵呵地掏出鞋垫当煎饼吃、或不分场合地退下裤子大小便。一次课上,杨永丽说:“成成,数数这是几块积木?”他面无表情地抓起积木就往嘴里放。“不能吃,不能吃,这个不能吃!”杨永丽连忙把他嘴里的积木拿出来,他转身又拿起脸盆架上的香皂,又要往嘴里送,杨永丽眼疾手快,伸手就抢了过来,“好孩子,听话,这个也不能吃。”他有些着急了,端起自己的胳膊张开大嘴就要咬,想也没想杨永丽赶紧用杨永丽的胳膊去挡,“啊……”疼的杨永丽忍不住叫了起来,眼泪都下来了。杨永丽的叫声,吓了孩子们一跳,成成也松了口,呆滞地看着她。另一个孩子跑到杨永丽的跟前连声的问:“老师,你怎么了?”“不要紧,不要紧。”杨永丽撸起袖子揉着红红的胳膊,看着深深的牙齿印,暗暗地深吸了一口气。其他的孩子看着杨永丽很疼的样子,七嘴八舌的指责成成:“咬人,不好!”“不是好孩子!”杨永丽把成成揽在怀里,柔声的对他说:“成成,咬一下可疼了,你看老师都疼的掉眼泪了,以后不要再咬自己了,知道吗?来,我们一起来搭座房子好不好?”孩子奇迹般的听话了,在杨永丽的鼓励下,一边数着一边摞积木。有了这次经验,再给这个班上课,杨永丽就穿厚一些的衣服。

  没有嫌弃、没有厌倦,就这样,杨永丽一干就是二十年。

  二、一份责任,视抢救聋儿语言为抢救聋儿人生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人们的彼此交往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存在又必须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聋哑人并不是生下来就不会说话,而是因为听觉障碍,听不见别的声音,也没有说话的意识,才导致他们不会说话。聋教育科学研究证明:0——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旦错失就会把本来大有希望会说话的孩子,推进孤寂无声的万丈深渊。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永丽听说牛泉镇有一个叫文文的4岁聋童,天天在大街上疯玩。得知后,第二天她就踏上了探寻这名学生的路。打听了整整一个上午,才找到了文文的家。小孩的妈妈泣不成声地对杨永丽说:“俺孩子实聋,一辈子也不会说话了,俺做了什么孽呀!”说着就铺天铺地地哭起来……爱心、良知、责任感,遏制着杨永丽眼眶里打滚的泪水,环顾着这个别致的农家小院,不知哪里来的信念,促使杨永丽异常坚定地说:“文文妈妈,孩子绝对是有救的!”“怎么救?”孩子妈妈一下子停止了哭声问道。“文文妈妈,你家的积蓄怎样?”杨永丽不加思索地问道。“自从知道孩子实聋后,我和他爸爸就拼命地挣钱、攒钱,后来,在镇上开了个店,每年收入也不少。俺就想,攒下一大下子钱,等文文长大了,盖一座二层楼,好给他找个媳妇,有的是图好家庭的闺女。”文妈妈非常自信地说道。

  “文妈妈,你听说过人工电子耳蜗吗?象文文这种情况,做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手术,就能和正常人一样听声音学说话了!”杨永丽试探着说道。“什么耳蜗?还得开刀手术吗?得多少钱啊?”她惊鄂地连连问杨永丽。还没等杨永丽解释完,她打住了杨永丽的话,说道:“那可不行,二十多万,要是手术再不成功,俺这个家庭可就毁了!还不如把这些钱存在银行里合算。”正说着,文文的爸爸回来了,他作出了和孩子妈妈一样的决定。

  听着家长的话,看着身边“比比画画、啊啊呀呀……”的小文文,杨永丽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嗷嗷待哺,咿呀学语的孩子,懂得啥?父母的意识就决定了孩子的命运!杨永丽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出了小文文的家门。然而,那份强烈的责任感,使杨永丽无法放不下这个孩子,根本放不下!

  几经打听,得知文文的大伯也是教育工作者,杨永丽眼前一亮,毫不迟疑地辗转找到了他。当杨永丽说明了来意,他万分感动,紧紧握着杨永丽的手说:“这样说来,文文这孩子有救了!杨老师,真是太谢谢你了!你放心,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2008年6月8日,小文文成功地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手术后的文文,并不是马上就能开口说话,必须经过系统的、科学的、艰苦的听觉语言训练。每发一个音,杨永丽都让文文用手摸她的鼻翼、喉部、嘴唇,来感受发音部位的振动,来刺激听觉神经的分辨与识记。文文的口水每次都喷到杨永丽的脸上,她毫不在意。上百次的口腔开合,上千次的舌部运动,上万次的听觉刺激,杨永丽和文文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苍天不负有心人,孩子会说话了!孩子会说话了!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泪水不知模糊了多少双眼睛。杨永丽也享受到了苦尽甘来的喜悦。现在的文文已经是普通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

  为了让更多的“文文”走进有声世界,杨永丽努力探索聋儿语训的科学规律,在短短的六年中,有20多名聋儿开口说话,其中有十几名聋儿回归普通学校和幼儿园,从根本上改变了聋儿的命运。

  三、一项事业,视三尺讲台为人生舞台

  “三尺讲台”不仅是杨永丽的工作平台,更是她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多年来,她立足特殊学生的特点,自制各种教具900余件、多媒体课件400余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杨永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校的教师在一次次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中长见识、生灵感、知不足、求进步。为使学校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杨永丽制定了培养方案,按计划,分步骤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养。杨永丽把老师们的每堂课都录了像,并利用课余时间借助录像一一进行反馈点评。在她的精心培养下,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已慢慢成长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杨永丽注重发挥省教学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动上公开课、研讨课70多节、培养了省、市级教学能手各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省级优质课评选二等奖获得者4名。

  二十年来,杨永丽尽心尽力地干本职工作,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山东省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山东省教学能手”、“莱芜市职业道德十佳标兵”、“莱芜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提名“莱芜市感动我们的十大人民教师”。这些骄人荣誉的背后,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辛酸苦辣。然而,杨永丽并不觉得苦,因为她知道:“教育好一个残疾孩子,就等于挽救一个不幸的家庭,就等于造福一方社会的和谐”。杨永丽是特教老师,就应该尽最大努力让每个特殊学生都能沐浴在党的阳光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