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而精彩的医者人生

2014年08月04日 18:21作者:来源:大众网

从一名医生,到援藏干部,再到医务科主任,一路走来时刻践行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默默工作、辛勤奉献,换取了人们对他的尊敬。面对绝症,他始终保持乐观、坚强、豁达、积极的态度。

  刘建民,男,汉族,197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为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

  从一名医生,到援藏干部,再到医务科主任,一路走来时刻践行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默默工作、辛勤奉献,换取了人们对他的尊敬。面对绝症,他始终保持乐观、坚强、豁达、积极的态度。他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归结于工作的劳累和辛苦,却强调是身体的内因,显现出一名医生的人格光芒——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

  面对采访他总是热情地和大家打着招呼,病床上的他弱小、干瘦的身上插着各种液管却丝毫没有流露出任何痛苦表情。采访中,他的妻子不住地为他擦去脸上虚汗,她说:孩子上学他从没管过,就连援藏期间回家过春节,也把时间放在医院。真是无法理解他为什么对工作那样痴迷?他却微笑着对妻子说:“我是个干部,也是一名医生,我能做的就是为病人、为医院干点事,只可惜现在没有能力和时间继续干了。”此时他的微笑里,除了他对专业和工作的热爱和遗憾,还有对家人深深的歉意!

  从他朴实的话语里,我们感受到了他微笑的力量:和同事,他微笑着,少了隔阂拉近了距离;和患者,他微笑着,少了恐惧增加信心;和家人,他微笑着,少了埋怨多了亲情;和病魔,他微笑着,少了胆怯多了坚强和豁达。作为一个绝症后期的患者,这种温暖的微笑让人感到震惊。作为一名医生,我们看到的是他面对病情,抗争病魔的态度就是豁达、坚毅、乐观和微笑。

  援藏期间,身在藏区的他不仅是一位心内科医生,藏区的特殊情况让他锻造成一位“全科医生”。2008年中秋深夜,一位藏族老人在家里腹疼,他二话没说,坐上来人的摩托车马上赶去。他咬牙忍着夜晚的寒冷来到老人家,精心为老人治好了病,等回到宿舍时已是下半夜了。他冻得卷曲在被窝里思念着远在他年老的父母。完成了援藏任务回到济南的他被任命为医院的医务科任副主任。在新的岗位上,他迅速转变角色,适应环境。他注重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尽可能满足患者及临床一线的合理需求,在为患者倾力服务的同时,也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了发挥最大潜能的平台。

  曾经有人问他,这些年来什么事情让你高兴和欣慰?他说:“高兴的事情很多,记忆最深的是援藏回来第二年夏天,由医务科牵头,成功抢救了一例‘熊猫血’产妇。当时,有一个RH阴性A型稀有血型的产妇大出血,情势危急,在各方全力支持下,产妇输血制品88600毫升,创全国输血量之最。后来在抢救室里看到母子平安,那份高兴无言以表。

  2012年端午节前查出患有直肠癌,已经很严重了。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对自己的身体的确大意了,如果早发现、早切除就好了。有人说我的病是工作过度劳累造成的,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是一个医生,公正地说,这病有可能与身体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有关,但那是外因,主要原因是遗传。”

  在进行了手术和化疗等系统治疗后,他的病情刚有所稳定就主动要求上班。用他的话说,“年初院里组织‘三甲’复审工作,对于医院来讲至观重要,在家养病根本坐不住,还不如干点活儿心里舒服。”而他的“干点活儿”,为市四院“三甲”复审顺利通过起到了重要作用。600多条的卫生部复审标准他看了好几遍,仔细研究、揣摩,并起草和制定了医院复审工作的文件和相关执行标准。回味当时“三甲”复审的多种工作,每一项里几乎都融入了他的心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医院的各方面水平都上了新台阶,实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目标,并顺利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三甲”医院复审。与此同时,医务科的工作也“两上一低”,患者回访率达80%以上,患者满意度95%以上,医疗纠纷达到近几年来的最低。

  让人惋惜的是,工作与他的身体成了显明的反比。刚复审完,便检查出癌细胞已转移到肝脏。在领导的催促下做了第二次手术,到了这种地步,治愈的可能性极小,果然,刚过了年再度检查,癌细胞大面积扩散……

  一天下午,十多名当年与他一起援藏的队员来到了市四院看望与自己朝夕相处550天的战友。当年作为领队的毛华铭在看望他之前已是泪流满面,他哽咽着说:“建民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在白朗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没有一句抱怨,用精湛的医术和真诚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和尊重!得了这么大的病,电话里只是淡淡一提,没有一句怨言,话里充满了正能量,这才是真正的好医生,真正的男人,真正的党员干部。”援藏队员们排着队走进病房,他微笑着与战友们拉着家常,开着玩笑。毛华铭说:“建民,赶快好起来,我们还要再去白朗看看,看老朋友,喝酥油茶、吃羊肉串,那里的患者都记着你呢!”握手告别时,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紧紧的,久久不愿分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