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日照 “温暖”人生

2014年12月04日 14:51作者:来源:大众网

在牟强身后有一串闪亮的脚印:日照市十大杰出青年、日照市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日照市精神文明标兵、“感动日照十佳人物”、全省建设系统十佳技术标兵、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8年,他揣着同济大学热能专业毕业证扎根日照。

  那年,一座海滨小城集中供暖刚蹒跚起步——一片荒地,几间小平房,两台破锅炉。

  他清楚记得那个上岗培训班:满屋子五六十岁老头,都是来混个上岗证的,唯独他一个青年。认识他的人都小声嘀咕,“大学生学烧炉子,白瞎了!”

  干过保安,挖过管沟,烧过锅炉,搞过设计。

  不到6年,他就成了“执掌”市区几十万人口供暖问题的总工程师。

  2004年,王明利接掌日照市热力公司“一把手”。

  前任悄悄交代他说,“公司谁走谁来都无所谓,但离不开小牟!”

  当时,王明利心里曾嘀咕,“小牟何许人?”

  几年下来,王明利逢人便给他这个属下“做广告”——“难得的人才!”

  

  ■“做人做事,心态要正”

  工作第一年,他主动要求到施工一线,每天扛着铁锹挖沟子、铺管道。

  敷设至城建花园管道工程,工期紧,两班倒干活,他每天凌晨3点从老家骑摩托车赶到工地。

  连日阴雨,管道沟全是泥,沟子里的水三四十公分深,机械无法施工。不少人牢骚满腹,有人主张干脆等天气转好再干。

  当时已是10月底,供暖在即。

  他不声不响,第一个带头脱了鞋袜,卷起裤管,赤脚跳到冰冷的积水里挖沟清淤。一天下来,他的手硬是被铁锨拧出了10多个血泡。

  “做人做事,心态要正!”他说。

  公司第二供热站管道施工时,为赶工期四五个工地遍地开花。

  他每天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各工地,监督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协调材料供应,挨家挨户做附近村民工作,一天跑五六十公里是常事儿。几个月下来,一辆新摩托车换了好几条轮胎。

  那年腊月二十七,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后,他回到家躺在床上盖了两床被子抱着两个热水袋还觉得冷,一量体温40多度,母亲心疼的直掉眼泪。

  2011年,他脑部手术出院后第三天,晚上10点多突然接了公司“求助”电话,他二话不说连夜跑到电厂协调。

  妻子本来很生气,可等他第二天晚上回来,瞅着瞅着心软了。

  ■“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

  那一年,他刚刚负责管网设计。

  老家有个包工头,是土建方面行家。他就晚上跑回去,上门请教钢筋配比经验。

  2001年5月,他一担任热力设计室主任就接了一单“大活”:建第二供热站,当年建当年供暖,管网设计和施工全由他负责。

  当时,设计室还没配电脑,图纸只能用手画,一项工程就需手绘图纸数百张。

  他没白没黑夜每天都忙十二个小时以上,直到累得眼睛看不清图纸,平均每天都要绘几十张图纸,他右手中指由于长时间拿笔被磨起了厚厚的老茧。

  供热之初,锅炉是20吨,控制系统是手动执行机构,不过三年,锅炉已经发展到35吨,控制系统已经演变成了PLC系统,而现在锅炉已经发展到100吨,控制系统已经演变成了DCS系统,完全微机操作。

  原有的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岗位需求了,他这些年一直在和各类“知识”赛跑。

  他喜欢托马斯一句话,“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

  那年,第一供热站100吨热水锅炉调试之初,进展不太顺利。

  为了查看炉排的垂度,有时需要进入锅炉下部的冲灰槽,因为高度太低,只能以平躺的方式向前进,身体下是湿漉漉的灰汤,眼前是扬起的灰尘,一趟下来,整个人都被灰包裹起来。

  一个星期后问题终于解决了,他硬瘦了10多斤。

  ■“当你砸钉子时,自然就成了锤子”

  “当你砸钉子时,自然就成了锤子!”他喜欢这样说。

  他对第一供热站系统进行了水力平衡计算,查找锅炉房内部系统阻力偏大的原因并加以解决,采暖期间实现节电10万度以上,节约电费6万元以上。

  他对供热站往年记录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日平均温度,分析水、电、煤耗,查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经济运行的突破口,寻求更佳的锅炉运行调节曲线,使供热效果和节能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传统的热水管道设计每隔一定距离要设一个补偿器和两个固定支墩,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容易成为安全的薄弱环节。

  他从资料中得知国外多采用无补偿装置的设计方法,但没有具体实例。当时,许多人劝他:出了事是你个人的,何必冒那个风险?

  他的“冒险”很值——单项工程就节约资金近百万元,与传统方法相比施工难度和强度都大大降低,这项技术应用当时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

  在早期100吨锅炉房建设中,其他地市启用的同型号锅炉建立在纵深长度达70多米的场地上,而日照的这台安装场地纵深还不到50米。

  他大胆创新,提出六套设计方案,同比国内同类工程土地使用率提高了30%左右,投资降低40%以上,在最小的场地上利用最少的投资实现了最大锅炉房的建设,赢得了国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2010年市区集中供热工程启用后,采用华能日照电厂热源对市区供热,同步建设了指挥调度中心。

  他提出了动态调节流量的供热模式,即根据天气情况调整供回水流量,既保证了供热质量,又降低了热能消耗。

  有这样一组数字:2012-2013采暖季同比热耗降低16.32%,与省内较为先进的济南、淄博等热力公司能耗指标基本持平。

  ■“一个温暖人心的行业”

  他不但分管供热运行,还负责客户服务。

  去年,一个市民向热力公司求助。他家头两年暖和、第三年冰凉,但找不出原因。

  他亲自带着技术员上门排查,最后查出了“顽症”,暖气片不热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家人专门给媒体写信,非要夸夸那个瘦瘦的工程师。

  “一个温暖人心的行业!”他喜欢这样说。

  每年供热开始,系统一般还不稳定,他没黑没白与技术人员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去年,针对老城区部分用户过热,个别用户供热温度却不达标的现象,他带着技术人员反复到现场查看,最后为十余个小区和单位解决了问题。

  几年来,他从司炉工到总工程师,走得沉默而扎实。

  他喜欢说,“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平时和他“聚少离多”。

  儿子崇拜爸爸,但也有一肚子意见,还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宅单位”。

  一说起家人,这个沉默的高个男人眼睛温暖而明亮。

  他叫牟强,现任日照市热力公司副经理。

  在他身后有一串闪亮的脚印:日照市十大杰出青年、日照市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日照市精神文明标兵、“感动日照十佳人物”、全省建设系统十佳技术标兵、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坤杰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