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劳碌铸就孝徳丰碑

2014年12月04日 16:22作者:来源:大众网

二十多年前,在潍坊打工的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王桂德,虽然家中有身患风湿病婆婆,已经不能起身走路时,刘召芬还是走进了这个家。

  刘召芬,安丘市官庄镇西小泉村村民,今年43岁,二十多年前,在潍坊打工的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王桂德,虽然家中有身患风湿病婆婆,已经不能起身走路时,刘召芬还是走进了这个家。
  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担,因为照顾老人,没法在外打工了,王桂德会电气焊的手艺,农忙种地,农闲就出去打工,而刘召芬,就打理着家,照顾着公公婆婆的饮食起居,日子过得平淡而快乐。一年后,他们的儿子降生了。当时,婆婆虽不能下地走路,吃饭喝水等生活技能还能自理,公公身体还好,偶尔也能照顾老伴。刘召芬的担子还相对较轻,公公照看着孩子,刘召芬还在村办幼儿园当了三年老师,多少赚点生活费贴补家用。
  刘召芬每天早上五点多点就要起床,闻着刺鼻的血腥臭味,先给婆婆清洗日益腐烂的双脚及小腿,消好炎,换掉垫在脚上的棉垫。再伺候婆婆大小便。然后是擦洗手脸,最后才是做饭,给婆婆喂饭。因为婆婆身体越来越消瘦,怕硌,她会给婆婆铺上两床海绵,腿脚处淌脓流血,她就在褥子上铺上塑料布,再垫上棉布。要是到了冬天,还得在老人腿脚流脓处缠上洁白的棉布防寒,所以,冬天路过西小泉村东边的水库的人,哪怕是数九严寒,经常会见到刘召芬在零下的水中洗这些白布,洗去脓水,消毒后再用。凉在路边上搭下挂的白布会引来路人的好奇心,不免问问是干啥用的。后来,左右邻村都知道了刘召芬为婆婆洗脓布包腿的消息,感念她的孝心,村民们谁家有这样的白布都会给刘召芬送来,
  随着婆婆卧床时间越长,肠胃蠕动减缓,便秘厉害,每次大便都得刘召芬帮忙往外抠。问起她怎么忍受得了"宿便"的味道,她笑着说,比起每天早上清洗婆婆腐烂的腿脚的味道,还好闻一些。她一直和婆婆一起睡,因为晚上老人要起夜的。有时候,老人精神状态好的时候,老娘俩还絮絮叨叨聊到大半夜。婆婆年轻时就开始吃的"强体松"对胃的刺激,胃病越来越严重。在六年前,吃过一次煮鸡蛋好几天没有消化后,刘召芬必须给婆婆准备"软汤饭"了,水饺、馄饨、面条、吃够了,就用豆奶粉泡饼干,就是她地里农活再忙,那怕是开着机器浇地,也要停下来,回家给老人做热乎饭,哪怕是简单的蛋花汤泡馒头,刘召芬说,十八年来,我从来没有说扔给老人一个冷馒头过,必须是有热汤热水。
  2004年,公公查出肺癌晚期,而此时,婆婆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双脚上长了大大的脓包,不住地流脓淌水,慢慢地,连坐都不会了,只能向一侧躺着。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都出现了。此时的刘召芬只好放弃了心爱的幼教事业,全力照顾好公公婆婆,两位老人东西屋一屋一个,一日三餐,洗头擦脸,端屎端尿,全靠她悉心照顾。因为两位病人卧病在床,需要大量的医药费,丈夫王桂德外出打工的时间越来越多,家中的种地的重担也落到了刘召芬的身上:浇地,打药,除虫等日常庄稼的管理。村民们看到的刘召芬,总是在小跑,来回穿梭在家和田地之间,体重不足100斤,身高不足155 的个头的她承担着里里外外让人难以相信的一切。
  公公病情恶化极快,从查出病来到病逝不到一年的时间。刘召芬说,在她心里,有一件事很难释怀:婆家的情况这么艰难,最心疼她的老父亲一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一人倒好几次车从临朐来安丘女儿家看看,每次来都大包小包,带着自己种的小米等农产品来探望婆婆,那是在公公患病期间,可能是忙晕乎了,也没有记起来自己家老父亲多久没来了,偶尔电话问起,老父亲尽报平安,殊不知,当身为儿媳的刘召芬全身心投入地照顾公婆的时候,自己的老父亲也查出了皮肤癌,正饱尝着疾病的痛楚。偶尔老父亲也在电话里叫着丈夫的名字说,想他了。其实,婆婆不止一次地向儿媳妇提醒,她好久没有回娘家了,回去吧,估计你爹更想见的人是你,可是日夜操劳,马不停蹄的刘召芬心目中父亲总是那么健康,是不会生病的。就这样回娘家的事就被百忙之中的刘召芬一拖再拖,直到2004年的农历9月14日上午11点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正要立马赶回临朐,病入膏肓的公公也进入了弥留状态,在当天下午16点,也去世了,一天之中,两名至亲溘然去世,没被操劳压垮的刘召芬却哭晕倒了,她哽咽着说,因为她内心有愧,尤其是对自己百般疼爱,操劳一生的老父亲,没有尽一天的孝道,自己不是一个好女儿,说着,刘召芬的泪水突至,泣不成声。
  她与婆母朝夕相伴,用十八年的青春悉心照顾她,与她同住同吃,不嫌脏,不怕累,用传统女性的爱心,细心处处为婆婆考虑,为丈夫分忧,甚至因为照顾婆婆公公没能见上自己父亲的最后一面。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刘召芬,却用十八年的辛勤和劳作颠覆了这一俗语,用自己的赤诚的行动在村里铸就了一座孝德的丰碑,用村里人话说,她当选"最美孝媳",受之无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