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生命之火 书无限忠诚

2015年01月04日 15:35作者:来源:大众网

  

  

  王善功,男,汉族,王家庄街道朱子一村人。1947年6月出生,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起担任王家庄街道朱子一村村主任职务,198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3月被确诊为肺癌晚期,2014年8月12号上午7时46分逝世,享年67岁。

  他是黄土地养育的赤子,他是一位身有绝症的患者,他隐瞒病情,坚持工作,他以燃尽生命之火的赤子情怀,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山梁挡住了太阳,却挡不住普照大地的光芒,他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把爱播散在生养他的土地上。村庄在渐渐丰满,他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他贴工,贴钱,贴命,更贴近了百姓的心。他就是人民的好公仆——王善功。他的事迹在大众日报、潍坊日报、潍坊电视台、潍坊新闻网等媒体报道后,立刻引起强烈反响。

  

  干部像干部,带领群众富,用智慧开启丰收的脚步

  “村民选我当村主任是信任我,如果我不带领大家干出样子来,上对不起党,下对不起全村的父老乡亲,我要对党和全村的父老乡亲负责。”人们清晰记得,这是他任职之初的诺言。从1986年开始二十八个春秋,在村主任的职务上,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使当初一个贫困村一举脱贫,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先进村。

  朱子村地处峡山湖之畔,也是处在王家庄街道的丘陵地带——黄公山与盖公山之间的一个村落,村民们每人仅有的6分土地大都在两山之上,旱天没法浇,涝时无法排,有限的收成,让大家每年几乎有半年的时间挨饥受饿。1987年,刚刚走马上任的村主任王善功提出大胆的想法——引水上山,建设提水站,彻底解决靠着水库却无水浇地的处境!他说干就干,边筹划边施工,从垒石砌坡到埋设管道,他带领村民们挑石夯土,光着膀子,挥汗劳作。当时村里几乎没钱,他便跑到当时的安丘县轻工业公司求援,他的为民务实精神,感动了公司领导,很快2万元扶贫款项及时送到朱子村。据当年参加义务劳动的村民回忆,为了让村民们有力气,在那个吃糠咽菜的年月,他硬是让大伙吃白馍馍,而自己却饿昏在工地上。大伙儿那个感动,谁能偷懒?真是以一顶十,60个日夜,峡山湖水终于流向黄公山顶。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第二年,他又组织村民修建了8000米的分水渠,从此黄公山由不毛之地变成了旱涝保丰收的宝地。说起王善功,村民们都会重复那一句话:自从王善功当了村主任,我们马上有饭吃了。自那之后,每当出现旱情,提水站都能解决大问题,直到现在,王主任带着大家伙修的提水站、分水渠还为村里的灌溉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饭吃,还要让老百姓有钱花。王善功向大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妇女们下地干活,让男人们下湖捕鱼,每月只要向村集体上交30元钱,剩余的都是自己的。这一决定立刻得到了大家的拥护。不久,村民们腰包鼓了,集体也有了收入,据已经退休的老会计王书训介绍说,自从王善功上任以来,就是连没有劳力的家庭,也能从队里分钱了。

  1984年,孙孟公社(现王家庄街道)建石墨矿,后因经营不善倒闭后,各个村里都把石墨矿卖掉,而朱子一村的石墨矿在王善功接手后,为村里留下一笔财富,直到现在,石墨矿对外出租,租金全部纳入村集体收入。

  村东的涝洼地,十年九不收,村民们眼瞅着土地不能耕种,那种苦楚难以言表。王善功总有创新办法,人工抬田!推行上林下渔模式,50多亩涝洼地被村民们一包而空,全部成了聚宝盆,村集体也有了可观的收入。

  远在青公埠100多亩山地,离村庄远不说,更是点火就着的丘陵薄地,村民们谁都不愿意去种,眼看100亩地成了闲置荒地。王善功四处奔波,联系安丘烟草公司,建立了黄烟种植农场,烟草公司负责提供资金和技术,村民们只负责管理。就这样100亩不毛之地成了村级财政的重要来源,大大提高了土地的效能和产值。

  “这些年,王善功给村民们做的好事多了,真是数也数不清。”村会计王伯伦介绍说,“91年,他带领村民第一个发明水库网箱养黑鱼,这一发明带动了整个峡山湖两岸百姓的养鱼事业。95年,他就率先发起成立的养殖合作社,他带领7、8户村民养起了鸭子,每户每年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他还带领村民养过貂,90年代初,他甚至带领村民搞客运。王善功敢想敢干,村子的发展,他真是功不可没。”

  领导像领导,服务群众好,用信念撑起生活的帆篙

  “百姓有难,你敢出生入死为民除害,时时处处想着群众,群众就会在你工作有困难时挺身而出”、“跟群众站在一起,就能想到一起;跟群众心贴在一起,就能把劲儿使到一起”……一声声朴实的话语,犹如王主任还在我们身边。

  村民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这是王善功的信念,也是支撑他多年工作的动力。王善功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乡里乡亲有个什么事都愿意找他念叨念叨,他总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父老乡亲们都说他给出的法子靠谱。

  1987年,村集体的拖拉机要处理,这台拖拉机是机手王伯坤心爱之物,多少年来就像自己的伙伴,想买下来没钱,不买又实在舍不得,王善功看在眼里,回家跟老伴商量,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来帮王伯坤完成了心愿。

  1992年,村民王兴友家人病重住院,急需住院费2000元,那个年代2000元对一个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个天文数字,情急之下,跑到王善功家里求救。此时的王善功也因为业务需要借钱,但想到王兴友比自己更难,毅然将自己借来的钱拿给了他。事后王兴友得知情况后,老泪纵横,登门跪拜。

  村民王善友,是个五保户,王善功夏天为他装上电扇,冬天为他推上煤炭,平日里吃喝拉撒更是样样周到。

  朱子社区主任李联河回忆说,王善功乐善好施,有求就应,因此他的人缘特别好,村内镇上以及外边朋友特别多,凡是老百姓找他办事,保准十有八九。所以找他办事的越来越多,他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形成了王善功特有的良性循环圈。好多搬到外地的村民,干脆把家里的事全部托给王善功处理,大到建房修房、红事白事,小到娘生日、孩百日、小孩落户……

  就这样,在村内,去村外,为村民跑腿,为乡亲办事,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再难的事,只要找到他,准能办成。

  村里的路,年久失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无论是村民日常工作生活,还是学生上学都极不方便。查民情、体民意、解民忧,王善功一方面向上级、向友好单位争取资金,一方面带领村民筹资筹劳,自己动手美化家园。要建就要高标准,王善功带领同事们申请了王家庄街道第一批创建文明生态试点村。按照规划要求,该村硬化环村道路1000米,硬化胡同9个,在主要道路和街道两旁栽植垂柳、合欢、国槐等绿化苗木1000余株;清除道路两旁垃圾8000多方,建造美化街墙1000多米,挖设排水沟1700米,硬化附道1万多平方米,粉刷墙壁8000多平方米,制作喷绘宣传牌匾30多块,兴建了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为村后街安装路灯80多盏……自从在村里工作至今,他为村里取得几百万元的资金,每年村里都有工程。而每一个工程,他都以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谁出的价最少,最省钱,工程质量最好,就让给谁干,从不多花一分钱,以至都私下里议论:干朱子一村的工程是赔本赚吆喝。可是十几年来,全村村民耕地用的水利设施改造费用,没用老百姓掏一分钱,水利设施的管理、维修,村里全部负担。据统计,仅该项费用支出至今已达20万元。村民王金廷反复跟记者说:“我跟王善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我见证了他作为村主任的一言一行,全都是为老百姓着想的,从来没见过这么负责任的好领导,这样的主任我们拥护!”

  村子发展了,而他却透支了自己的生命。一桩桩一件件,王善功在老百姓的心里扎了根,成了“神”,可老百姓们却没想到他们心中的“神”是在用信念撑起生命最后的尊严。

  党员像党员,走在群众前,用忠诚拉伸生命之宽

  说不清是第几次了,在化疗期间,王善功不顾医生和家人极力劝阻,拖着虚弱的身体返回村里,因为这里有他太多的牵挂!朱子一村地处峡山湖畔,得天独厚的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最佳村落,为更好更快地发展生态经济,街道决定在这里大力发展苗圃式绿化基地。虽然是造福子孙、功在千秋的好事,可让村民们把自己世代耕种的土地,流转出来种树,他们是万万想不通的!此时,正是王善功与病魔抗争的第二个年头,也是他身体最虚弱的时候!他晚上召开村委工作会议,商讨土地流转具体事宜,白天就逐家逐户做思想工作。面对群众的埋怨,他笑脸解释;面对群众的谩骂,他还是不厌其烦地作着解释;对贫困家庭,他自费带着花生油、牛奶,上门做工作。病魔的折磨,使他汗流浃背;群众的不解,令他忧心忡忡。村民王兴源,年龄大了,种了一辈子地,很拧,说什么也离不开自己土地,离开土地什么也做不了。但看到王善功那虚弱的身体,坚韧的神情,他心软了。提出调地可以,但必须从别的地方另给他调块地。全村土地承包都没有到期,从哪里给他找地哪?王善功回到家里,做老伴的思想工作,“咱是党员,咱事事要走在群众的前面!把咱家的地调给他吧。”2012年底,经过王善功一班人的不懈努力,朱子一村按照区、街的要求,调地率达100%!几个苗圃式绿化基地相继建成,一度成为峡山湖畔亮丽的大花园。王善功却因体力难支,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他像老黄牛,把辕架在肩上,从来没想卸下来;他像拓荒者,迈开脚步,就要踏出足迹。”同事们都这样评价他。

  面对一度被人们认为是“天下第一难”的迁坟问题,王善功又率先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当时正在医院化疗的他只住了五天,就办理了出院手续,他告诉医生:他有许许多多急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拖延时间。就这样,他又回到了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中。祖坟,多少辈都在这里,一听说要迁坟,整个村都不愿意。但是王善功坚信:只要对大家都有益的事情,群众最终会理解和认可;只要紧紧依靠群众,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王善功首先做家人亲戚的思想工作,还是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咱是党员,咱事事要走在群众的前面!把咱家的祖坟先迁走吧。”带头第一个将祖坟迁到了公墓中,并悄悄地为自己准备了一口仅容一个骨灰盒大小的坟穴。他白天靠在迁坟工地,指挥工作,累了就抱一把晒干的姜苗子铺在坟边的空地上休息一会儿,晚上挨家上门做坟主的思想动员工作,主动沟通,征求意见。看到王善功那份真情,村民们真的心软了,等到工作结束了,王善功却又住院了!村党支部书记王宝泉告诉记者:“我和王善功一直是老搭档,他是连任九届民选村主任的老干部,他的无私忘我精神,成了我们村的村魂!多少年来使我村的各项事业都顺利开展着。”

  王善功一直隐瞒病情,始终以一个柔情铁汉的形象坚守在为民服务第一线,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重症病人,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妻子——钟自臻。

  2010年3月王善功查出了肺癌,性子直爽,度量大的他,担心老伴心脏不好,一直没有透漏,直到癌细胞扩散之后,医生下达必须化疗的通牒,大家才知道王善功病倒了,肺癌晚期!噩耗传开,朱子一村的老少爷们都眼含热泪,大家知道,王主任是累倒的。但就是开始化疗,王善功也不去潍坊,他嫌远不方便,而是把药带回家来。每次要打针,他总是问给他带药回来的儿女:“能不能再拖一个月再打,我还有很多事……”

  儿女眼中的王善功是个严父,虽然从小不曾挨过父亲的巴掌,但是对于父亲,二女儿王伯雪的印象是:一瞪眼就害怕。提及父亲,她说从小父亲就教我们自己拿主意,很少干预我们的事情。在外人眼里,父亲是个和气的人,从记事起,家里的人就没有断过,找他办事的,向他倾诉的,需要调解的…..对于乡亲们,他爱开玩笑,无论大人小孩,都愿意和他拉呱。

  王善功和老伴自己在家种着一亩二分地,日子过得很清贫,但是遇到村里的事,他总是自己出钱、出力去补贴,老伴钟自臻了解他的脾气,总是默默的支持着王善功的工作。

  王善功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疼、会累、会痛苦、会伤心,也会害怕。可是在病魔面前,他胸怀责任意识和满腔忠诚,表现出铁人一般的坚毅。他拖着病体,拄着双拐,带领全村完成了村庄卫生整治工作,身体近乎虚脱;他顶住肺癌晚期的病痛折磨,依旧组织会议、联系群众……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他坚持要求出院,令主治医生愤怒不止;在病情严重恶化之时,他所担心的不是死亡,不是取消职务,而是“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完”。就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还是放心不下村里的工作,不能走路,就让儿时的伙伴王金廷用电动三轮车拉着,去村里转转,看看哪里需要他。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守在床前的儿子和老伴,没有任何嘱咐,嘴里念叨的依然是工作……

  王善功同志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视党和人民事业为生命,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事农村工作31年来甘当“配角”,把身心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为农村谋发展、为群众谋利益上。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他组织带领群众打机井、建水渠、架电线、修道路。为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他积极引导群众搞好土地流转,引进绿化苗木种植项目。他爱岗敬业,视责任如泰山,实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不顾身体严重透支,坚持深入一线,做好群众工作,保证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内四纵四横道路硬化工程顺利完成。

  一具血肉之躯,一个寻常之人,却有近乎钢铁般的顽强意志,这份坚韧、这份坚持,只因胸中对工作和责任的无限追求。谁不珍惜生命的可贵,谁不渴望健康的长久,谁不惧怕病痛的折磨,谁能挡住死神的脚步?当病魔再次袭来的时候,他倒在了为之热爱的党的事业一线上,默默地为党的事业燃烧了最后的生命之火,用“生命”诠释“忠诚”。王善功用行动实践了他的诺言,村民的信任是他收获的最宝贵财富。王善功说:“在家乡这块土地上干事,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越干越有劲。如果生命还能给予我更多的时间,我还想加倍努力工作,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光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坤杰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