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老愚公” 感动大山

2015年02月04日 15:36作者:来源:大众网

在岚山区中楼镇陈家西楼村有这样一位坚持而又执着的老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将人生的大半无私奉献在荒山、荒滩治理上,他用辛勤的汗水为荒山和荒滩浇灌出蓬勃的绿意。昔日稚嫩的小树,如今都已碗口粗壮、笔直参天,而他的身子却一天天弯了下去……这就是90岁的“老愚公”陈淑橝带给大山的感动。

  

  在岚山区中楼镇陈家西楼村有这样一位坚持而又执着的老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将人生的大半无私奉献在荒山、荒滩治理上,他用辛勤的汗水为荒山和荒滩浇灌出蓬勃的绿意。昔日稚嫩的小树,如今都已碗口粗壮、笔直参天,而他的身子却一天天弯了下去……这就是90岁的“老愚公”陈淑橝带给大山的感动。

  谈起陈淑橝老人,村里的老少爷们真可谓打开了话匣子。“他一辈子就知道开荒种树,山上那些栗子树、柿子树都是他种的,谁去摘个吃他都没意见”正在街上看孩子的刘大姐说。“那些树他还都一分钱不要的捐给了庄里”旁边的陈大哥连忙补充道。“还有河滩的柳树也是他栽的,现在也都捐给集体了”……越来越多的村民纷纷述说起陈淑橝的事迹来。

  园艺学校毕业的陈淑橝,年轻时就是莒县有名的园艺“专家”,因为他有一手栽植苗圃的好技术,被当时的临沂地委选派到烟台去从事苗木栽植管理工作,几年的工作实践使陈淑橝的苗木种植与管理的“技艺”炉火纯青,并从此与栽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50年代末,陈淑橝回乡后看到家乡大片的山岭和河滩都荒了,他感到万分的可惜,一直想为家乡做贡献的他,忽然想到何不用自己的手艺去治理这些荒山、荒滩呢。于是,陈淑橝找出从烟台带来的果树种子,拿起工具就来到了荒山、荒滩上,而这一干就是五十多年。

  陈淑橝为人忠厚实在,又与世无争,整天只想着开荒种树,用一句当地土话说,他很“癔”。这个“癔”字,却正是对他坚持和执着品格的最好诠释。每天天刚刚亮陈淑橝就来到了山里开始了他一天的“义务劳动”,一直干到天黑才想到该回家了。有时他还带上饭,在山里一干就是好几天,饿了就啃几口干粮,困了就在山洞子里睡觉。他种的果树,结果后不少乡亲们都去采摘,他不但不心疼,还多送给乡亲们一些,让他们带回去给孩子们也尝尝鲜。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辛辛苦苦栽植的桃树、柿树、栗子树、柳树等成片的树木,一到它们成才后,陈淑橝就无偿的捐给村集体,而自己一分钱也不问集体要。很多人都“好奇”的问他:“你这么做到底图的是什么啊?你这不是傻了”,不管有多少人问他这个问题,陈淑橝的回答只有一句:“我只想让村集体多增加点收入”。

  陈淑橝就这样一直默默奉献着,直到去年89岁高龄,他实在干不动了,这才停下了脚步,但他的心却仍然留在那片山上。五十多年来,陈淑橝所栽植的树木,所治理的荒山、荒滩,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了。“保守的说他种的果木,得成千上万亩了,村西山上的那一大片栗子树就是他栽的,现在都有碗口粗了”村支部书记陈淑从,感慨的说道。

  陈淑橝不但会治山,而且还会治水。他看到村里缺水严重,就想方设法的为村里寻找水源,每找到一处泉眼,他就把泉眼周围砌好,然后把水引到村里来。村里地势高存不住水,他就在山梁子上挖水渠,在山下修塘坝,让水存到小塘坝里来。

  这些“工程”,在今天看来都是很费周折的,很难想象当年他一个人是怎么干成的。“挖水渠那阵子,他整天不着家,天天在那挖,晚上都睡那水渠跟上,有时候半夜就把儿女就起来去跟着干活”陈淑橝的老伴给出了答案。

  多年过去了,陈淑橝当年修的“水利工程”,至今还有不少扔发挥着作用,很多村民心里依然感激着他。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陈淑橝把他的仁德和智慧,都奉献在他所钟爱的山水之间,故乡的每座山、每道水都镌刻着他勤劳的印记。山,也为他感动,陈淑橝用一生的坚持,在当代续写了“愚公”精神,又一壮美篇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坤杰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