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深情

2015年02月04日 16:58作者:来源:大众网

70多年前,200多名优秀儿女在这里血洒疆场,为国捐躯;40多年后,一对普通的农家父子在这里默默守护,30多年如一日,他们就是肥城市安站镇东陆房村的两位普通老人

擦拭陵墓
打扫陵园
清扫陵园
曲来玲
曲明雪
  曲明雪,男,出生于1936年12月,79岁,是肥城市安站镇东陆房村村民。曲来玲,男,60岁,出生于1955年7月,是肥城市陆房烈士陵园护陵员。
  70多年前,200多名优秀儿女在这里血洒疆场,为国捐躯;40多年后,一对普通的农家父子在这里默默守护,30多年如一日,他们就是肥城市安站镇东陆房村的两位普通老人:曲明雪和曲来玲。他们服务于烈士,用真心守护着烈士,演绎了一个长达三十多年的守望故事,一段穿越时空的深情。
  "他们都是英雄,我要守护好他们"
  每天清晨,曲明雪老人都会早早地来到这里,仔细清扫着肃穆而又庄严的烈士陵园,一干就是二十五。"没有别的想法,只是觉得自己该干"。这是一句朴实的老实话,也是曲明雪心中的真实的想法。
  时光荏苒,无声无息,历史的印痕仍然历历在目。1939年的齐鲁大地,正遭受着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5月10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部3000多人,与侵华日军5000多人在东陆房一带遭遇。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八路军击毙敌伪军一千多人,并于傍晚胜利突围。 抗战胜利后,当地政府将凤凰山南麓划为"陆房战斗遗址",1971年又在遗址上修建了烈士陵园,将在陆房战斗中英勇牺牲的178名烈士骨灰供入灵堂,世代颂扬。烈士陵园建成后,由谁来做守护工作,成了当时民政部门的一件大难事。
  在曲明雪老人来这里工作之前,有四个人曾经在这里干过一段时间,有五十多岁的,也有三四十岁的,但是最终他们四个都没干下去,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这里常年没电没水,生活不方便;另一个是这里让人感到孤单寂寞,甚至有的人还感到害怕。
  然而当时曲明雪正在陵园里干壮工,给陵园的房子做做维修等工作。他们在干维修的时候,当时的一个陵园的负责人身体不好,他看着曲明雪当时干活比较认真,脾气也好,便找到他商量商量,让曲明雪接替了下来。
  就这样,曲明雪放弃了"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家生活,搬进陆房烈士陵园,当上了月收入只有三十七块五的护陵员,那年他46岁。"当时就想着一定要好好地守护这里,他们都是为国牺牲的英雄,我没别的想法"。
  "为英雄护陵不觉得苦"
  当时的陆房烈士陵园房屋简陋、荒草杂生,10亩大的院落平日里悄无声息,一片荒凉。茂密的林木把整个大山遮挡的严严实实。看到这种景象,曲明雪的心中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种树种花,绿化陵园。曲明雪从老家里挖来了树,种上了花,陵园的面貌焕然一新。
  陆房战斗烈士陵园地处偏远的山区,远离村庄,1980年时,这里根本没有电线接入,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陵园便陷入了无边的黑暗,放眼望去,只有满山的树木矗立着,到处阴森森的,令人毛骨悚然。"不害怕,有时候会感到惊恐,但不害怕"。陵园里晚上没有电,一片漆黑,曲明雪就寻思着点上油灯。没有油,他就想办法找油,有时候为了找油,他甚至走着走到道郎。
  点着油灯生活的日子,曲明雪一过就是将近十年。1990年,陆房战斗烈士陵园终于实现通电。然而寂寞冷清的生活却没有改变,曲明雪老人就这样每天生活在深山里,过了一天又一天。"清明节等过节的时候,自己守卫的陵园有上万人来扫墓,就算平时寂寞,在那些日子,看着烈士的亲属来扫墓,自己的心里也就平衡了"。
  没电,曲明雪老人可以点着油灯过活。然而在这里,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问题,没水。做饭、浇树、打扫卫生都离不开水,曲明雪老人只能到处去挑水,想起那段没水的日子,曲明雪老人说那可能是他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最苦的事情。
  针对没水的问题,数十年来,曲明雪都是到山下挑水,遇上旱年他只能从自己家里的水缸里挑水,下雨下雪的时候,他必须得提前挑好。除了喝的水,还有浇花浇树的水。
  曲明雪老人说他最盼着下雨,下了雨能储存一些雨水,一来可以解决吃水问题,二是浇灌新栽的小树。可曲明雪老人又怕下雨,因为下了雨的夜晚,他从来没有踏实地睡过一个囫囵觉。
  曲明雪一开始在陵园住的时候,陵园里的屋子没有一个是好的。一到下雨的时候,屋子就漏雨,每晚每晚都得起来盖。每逢雨季,曲明雪就守在纪念堂里,甚至整夜不合眼,看看房子有没有漏雨的地方,烈士的骨灰盒有没有被淋湿。漆黑的夜晚,孤寂的身影,任凭风吹雨打,曲明雪老人没有任何怨言。"为英雄护陵不觉得苦",每年屋漏了,曲明雪都自己修。每隔十来天,他就买一块好手巾,弄点碱水把骨灰盒擦一擦,生得人家家人来的时候看到脏心里不舒服。
  风里来,雨里去。随着岁月的流逝,留给老人的是额头上的几多皱纹和满头白发。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改变曲明雪继续守望陵园的坚定信念。二十五年来曲明雪每天都这样忙碌着,即便是过年,曲明雪老人也不回家,他说不是他不愿意回家,而是不能回家。这又是为了什么呢?"每到过年的时候,烈士家属都会来扫墓,我根本没有时间回家过年",曲明雪这样解释着。三十年来,曲明雪老人在山上一共栽了3000多棵松树和柏树,砌围墙1000多米。
  "作为儿子,我应该替父亲守护好这里"
  2005年,由于身体的原因,曲明雪老人退休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接班人竟是老人的儿子---曲来玲。"父亲在这里工作了三四十年,我作为儿子也应该接父亲的班,好好守护这里"。曲来玲接班后,每天干着和父亲一样的工作,打扫院子、清理展室、擦拭骨灰盒。曲来玲说,如今父亲还经常来监督检查自己的工作。
  每到清明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的时候,曲明雪老人都会来到陵园给儿子帮忙。"人在家里,心在陵园,守护陵园很重要" 曲明雪回忆着说。
  在曲来玲的影响下,妻子也来到陵园做起了义工。平时的工作中,夫妻两人一块打扫着陵园,一块整理者草坪,家人的支持让曲来玲感到非常幸福。"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是我工作的后盾"。谈及妻子,曲来玲非常感激。
  风里雨里,寒来暑往。曲明雪老人和儿子守望着高高的纪念碑,陪伴着烈士的英灵从日出到日落,聆听着日渐粗壮的松柏在霜天雪夜中浅吟低唱……这样的日子,在他们的守望中,一天天地重复着。"如果可以,我还想让我的儿子接班",曲来玲对于未来,这样设想。
  古有"一诺千金"的故事,又有"承君一诺,必守终生"的箴言。曲明雪老人和儿子30多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大爱和行动诠释了山东人的诚、信、义,朴素中闪动着高贵的风范,更彰显了人性和道德的光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