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的爱

2015年02月04日 17:31作者:来源:大众网

四十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捡来的脑残儿子。在丈夫徐礼行去世后,年近80的田文英,依然坚持着,对儿子不离不弃。她的事迹感动乡邻,在当地传为佳话。

 
   田文英,女,1935年生人,汶上县次丘镇徐村村民。四十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捡来的脑残儿子。在丈夫徐礼行去世后,年近80的田文英,依然坚持着,对儿子不离不弃。她的事迹感动乡邻,在当地传为佳话。
  1975年冬的一个深夜,对于田文英夫妇来说,是个难忘的记忆。那天夜里,丈夫许礼行去亲戚家回来晚了,路过村北的田地时,老远听到了有婴儿微弱的哭声,他循着哭声找过去,借着手电筒的光,发现了一个用旧床单裹着的男婴,身体已冻得冰凉,好像刚满月的样子,这婴儿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他看过一眼就喜欢上了。由于他们夫妇俩婚后多年不育,已领养了一个女孩。他觉得与这孩子特有缘,能在这深夜的田野里遇上,就像上天赐给他们的,于是脱了棉衣把孩子包上就抱回家了。那时侯,正赶上全国农村"农业学大寨"的时代,夫妇俩给孩子取了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徐福寨,这名字寄托了他们俩一生的梦想与希冀,希望将来能托孩子的福,过上安详富足的好日子。
  田文英夫妇把捡来的这个孩子视若珍宝,精心抚养着,一开始,她们抱着孩子四处找奶水,后来专喂了一头羊,挤奶喂孩子。但欣喜过后没多久,慢慢的,他们发现,这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五六个月大的时候,还不会笑,不会翻身,不会坐,头直不起来......反正正常孩子的身体指征他都没有。田文英夫妇开始担忧了,他们抱着孩子去了县医院。然而医生的诊断结果更让他们心里凉了半截:他们捡来的这个孩子患有先天性脑瘫,目前尚无有效医治办法。从此后,这个家踏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他们省吃俭用积攒钱,先后去过兖州、济宁、淄博、济南等地诊治,诊断结果都是一样的。吃药、打针、康复理疗,但凡能用的办法都试过了,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徐福寨仍旧不会说话,不会走路。
  原本不富裕的家,为给孩子看病渐渐花光了积蓄。在淄博某医院看病的时候,他们为节省床位费,就轮流抱着孩子睡在病房走廊里,吃自家带来的干粮。其中有一病友了解到情况后就劝他们:这种病看不好,将来是你们一辈子的累赘,他的亲生父母都不要了,就把他扔了吧,反正也是捡来的。一听到这话,田文英的泪扑扑掉了下来,他们觉得这孩子太可怜了,如果扔了,他就是死路一条,实在不忍心,不舍得。
  经过了漫长的求医之路,徐福寨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终年在床上躺着,身体不能直立,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啊,啊"的声音,但田文英夫妇凭着音调的转换能听懂儿子在"说"什么,是渴了、饿了、尿床了、生病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田文英夫妇每天的任务就是烧饭、喂食、擦澡、洗衣、下地劳作,为这一个病残的儿子,夫妇俩一辈子没睡过几个安稳觉,没敢出过一趟远门,三乡五里的走趟亲戚也不敢留下来吃饭。
  丈夫徐礼行患有慢性气管炎,因儿子多年看病吃药,花去太多积蓄,自己的病已无钱医治,只能一拖再拖。2007年,病情日渐严重,已经卧床不起,他时常转过头久久盯着瘫痪的儿子,那目光里满是不舍与牵挂。尽管儿子不能说话,不能动,但据田文英说,儿子的智力接近正常,听力也很好,父母的付出,父亲的病情,他都看在眼里。当得知病床上的父亲已经咽气的时候,徐福寨明亮的眼里挤出了串串泪滴……这一生,徐礼行从未听到儿子清晰的叫过一声:"爹",但也许,儿子的泪水是对他一生积德行善的最好的回报。
  徐礼行去世后,田文英独自照顾着病残的儿子,80岁高龄的她,患有关节炎、高血压,喂饭、洗衣、料理院子里的小菜园,这一整天里,80岁的老人一刻都不能停下,常常累得腰酸背疼。提及以后的打算,田文英说:"老头子活着的时候,经常说:'无论再难,都得拉巴着,有咱一口饭,就有他一口,不能扔了他,咱们行好已经得到福报,要不是这孩子,咱们活不到这么大岁数。'只要我活着,就养着他,就是希望将来有一天,若我不在了,有人能管他。"
  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间大爱的真谛:是善良、是道义,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支撑他们四十年来对病残的儿子不烦不厌,不离不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