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丈夫20年

2015年04月04日 20:37作者:来源:大众网

衣带渐宽终不悔 守护丈夫20年

18年前丈夫患上帕金森症,她不离不弃,带着丈夫四处求医问药,休息在家就陪丈夫锻炼康复,自己却汗如雨下疲惫不堪

徐老师悉心照料年迈的母亲

徐老师把年迈的公公接到家中照料

家庭的不幸没有压垮善良乐观的徐海英老师,她仍然用灿烂的笑容带给家人安心和温暖

  徐海英,女,1966年生,淄博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曾获2013年度“淄博好人”、“孝感淄博十大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丈夫患病近20年,孩子年幼、父母亲体弱多病、工作繁重……照顾丈夫、抚养孩子、赡养双方父母、培养好学生,所有的担子都压到她肩上,但是她却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和事业,用感恩的心笑对困难和挫折,用乐观善良的品质支撑她的家庭和生活。

  20年不离不弃,她是丈夫的“无私妻子”。 1995年,徐海英的丈夫出现身体不适,在当地多家医院一直确诊,病症愈加严重,女儿年龄尚小,徐老师便利用休息日带着女儿一起走上了求医问药之路。几年内,她拖家带口跑遍了省内的所有医院和北京的几家大医院,用了所有听说过的中医的西医的、医学的保健的、传统的现代的、科学的迷信的方法,可是,病魔却并不因为他们的执着和付出而有丝毫的改变,2000年,徐海英的丈夫被确诊为帕金森综合症,这是一种渐进加重而且无法治愈的疾病,丈夫身体日益恶化,不得不病休在家,逐渐丧失自理能力。由于工作单位离家较远,徐老师为照顾好丈夫,每天早上不得不提前两个小时起床,做好早饭并为丈夫准备好午饭,再送孩子上学,再匆忙赶往工作单位。晚上下班回家,她再做晚饭、洗衣、打扫卫生,一人承担家里所有的事情。每周末还定时回老家照顾父母。那6年的时间她像停不下的陀螺一样忙碌匆忙,她从未来的及坐下吃个早饭,没有在晚上12点前入睡过,没有一个轻松愉悦的休息日。

  2006年,淄博实验中学的领导考虑到其丈夫生活不便,需要人照顾的实际情况,把徐海英调到淄博实验中学任教,终于,她可以每天中午可以赶回家给丈夫做热乎饭,照顾丈夫上洗手间。

  20余年悉心照料,她是父母的“最孝女儿”。徐老师的母亲现已93岁高龄,母亲心脏不好,因白内障眼睛失明, 2010年又患阿尔茨海默氏病,经常认不出亲人,大部分时间卧床,需要专人一刻不停的照顾。父亲现已88岁,也是疾病缠身。为了让父母安度晚年,即使教学任务繁重,徐老师也每个周末必带着患病的丈夫(丈夫一个人在家生活无法自理)一起回家,悉心照顾父母。寒暑假,徐老师也必带着丈夫一直呆在父母的家里,为父母做饭、聊天、讲故事、唱歌、按摩、泡脚、剪指甲。

  2013年的夏天,天气特别炎热,母亲不小心扭伤了腰,经常大小便失禁,所以,一天要洗几次尿布,晚上也得起来三五次伺候尿尿或者换尿布,有时,母亲白天睡觉,晚上不睡,就得和她说话,一个晚上只能睡3个小时。母亲进食困难,所有的菜,只要有一点皮或者硬就全吐出来。为了保证营养,徐老师把所有身体需要的东西:豆类、小米、各种菜、黑木耳、花生、核桃、黑芝麻等每天三次用豆浆机打成米糊,再一口一口的喂进去。夏天热,年轻人就会汗出个不停,但是老年人不出汗,所以,家里也不能用空调。一个多月下来,起了满身的痱子,身体重量也减轻了十斤,虽然辛苦,但是,她看着母亲像孩子一样,一会儿唱歌,一会拍手,“幸福快乐”样子,看着父亲安心踏实的样子,徐老师内心深感安慰、开心。她想:我们每个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也是这样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顾着,爱抚着,我们才得以健康长大吧。

  从教以来,她是学生的“心灵导师”。 无论家庭负担多重,心里有多苦,徐老师在学生面前总是乐观开朗,对待工作总是认真负责。在淄博实验中学任教以来,徐老师在担任政治课教学的同时,还先后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她的教学成绩优秀,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或优秀班主任。为了备好每节课,做好每个学生的思想工作,晚上经常11点多才能休息。

  为了更好提高学生成绩,更快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从2004起,徐老师开始涉猎心理学知识,陆续考取了国家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师资格,并从2005年开始兼职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8年被评为淄博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作为国家课题子课题小组的负责人,徐老师带领大家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国家级课题在2010年获国家一等奖,两次获得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十一五重点课题先进实验教师称号;2012年,获得山东省中小学科技成果一等奖;2013年,被评为“孝感淄博十大模范人物”,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

  20年来,日子虽然过的辛苦,但也充满了快乐,生活的经历让徐老师明白很多的道理,让徐老师学会了平和、接纳、真诚、无条件尊重、无微不至的关爱父母,感恩……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徐老师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传承孝德文化,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