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相伴山林终不悔

2015年07月03日 13:31作者:来源:大众网

  刘采法,男,1963年4月出生,汉族,群众,济南市林场护林员。

  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刘采法克服工作、生活环境艰苦,父母、妻子重病,家庭负担重等多种困难,始终坚持在一线林点负责巡山护林,把青春和爱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泉城绿荫。

  服从是天职

  济南市林场管辖济南近郊65000亩风景山林。这些年,场里安排刘采法去哪儿他就去哪儿,从没打退堂鼓,也不提条件。如今刘采法所在的工作地点是龙洞的罗圈峪林点,是整个龙洞林区的南大门,管辖面积7000亩左右。龙洞景区峰峦叠嶂,山势峻拔,林木葱郁,进入罗圈峪林点需要走很长的山路。进到林点就是刘采法的值班室,室内的主要摆设是桌椅和对讲机,角落里是个简易厨房,大小十几个水桶全都装满了水。每逢下雨,山泉出水了,刘采法就赶紧把能装水的家伙什儿全都盛满了水。不在雨季,或长时间不下雨,泉水就会断流,老刘就必须下到山下到村庄里挑水喝。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多年来山上不通电,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夏天还算凉快,但一到冬天,冷得水桶里的水都冻成了大冰坨子,老刘就靠往被窝里放热水袋取暖,但也从未抱怨过。2013年山上终于通上了电,林场也给安装了土暖气。这让老刘高兴的不得了。

  36年的坚守

  刘采法是1979年作为临时工进入林场的,后转为正式职工。36年来,他住过中井林点、西黑峪林点和罗圈峪林点,基本没离开过龙洞辖区。最初分配到中井林点,当时的条件更差,护林房破旧不堪,没水没电还没路。还是小伙子的刘采法没有退缩,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坚守了下来。中井林点的条件刚刚有所改善时,刘采法又响应组织号召,勇挑重担,接过全国劳模黄宜进同志的班,到了全场条件最艰苦的西黑峪林点工作,管理山林面积5000亩左右。西黑峪林点是全场位置最偏远的林点,没水没电,到山下最近的村庄要走4公里多山路,老刘呆了四、五年,克服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每隔5天就得去山下的农村大集采购一次蔬菜。去背一趟水来回则需要三个小时。因此,刘采法常常喝的是渗山水,其实就是林间梯田滞留下来的雨水,泥沙含量大,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荒郊野外的山里,一到夜里就是漆黑一片,窗外只有风声、草鸣声、鸟兽叫声,早年还有狼嚎声,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可他从没向领导提出任何改善条件或换林点的要求。

  龙洞林点地处深山,在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手机没信号,收音机也是时断时续,十天半月的一个人见不到是常有的事,这种极度的孤单寂寞一般人同样是难以承受。虽然孤独,也没有人监督,老刘仍然坚持每天巡山。巡山的装备就是:背包、收音机、对讲机,多数情况下还跟着一条狗。背包里背着他的午饭和水,夏天是馒头和凉菜,冬天是煎饼和咸菜,因为冬天带馒头会冻成冰疙瘩。龙洞林区涵养的是大量侧柏林和部分针阔叶混交林,相当易燃,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巡山的主要任务是防火。为了山林安全,只要不是雨雪天气,老刘每天早上7点多就出门,下午两点后才回林点休息。中间在山上吃午饭。他给自己安排了两条巡山线路,每天走一条,大致两天能把辖区走一遍。他经常劝阻进山人用火,一旦发现火情,立即采取措施处置,并第一时间上报。每年11月初至次年6月底是林场火情高危期,这期间,老刘基本不安排休息日,逢年过节也坚守岗位,其他月份他通常一个月回长清老家一次。在那些家家户户团圆欢聚的日子里,刘采法依旧独自守在林点,照常带着干粮巡山,多少年没回家过除夕,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巡山的任务还有劝阻和制止损坏和侵占林地现象,这方面,老刘这么多年也做了很多工作。

  相伴山林终无悔

  在林点呆得久了的刘采法,经常不知道时日的更迭,节气的变化。有时候,他靠着和家里、场部的联系,才知道某个节日快到了。长年驻守林区的老刘,其实有着一个困难重重的家庭。曾经也是护林员的父亲已八十高龄,而且体弱多病。老刘的母亲更是脑血栓瘫痪在床。而妻子为了照顾老人,一直在老家长清,和他分居两地。由于长期一人侍奉两位老人,抚养两个儿子,巨大的生活重担使妻子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但是,刘采法没有因为这些而放弃守山护林,也一点儿没有影响工作。他在巡山护林的时候,还努力学习植物知识。通过不懈地努力,他几乎认识了龙洞林区的所有植物,不仅能叫上名字,还熟悉他们的习性。因此,帮助科研人员采集了不少珍稀植物的种子,为园林科研工作做出了贡献。

  36年,在山林间,刘采法从一个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甚至过年过节也和山林在一起,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和满腔的爱都奉献给了南部山区的绿荫。但是,他从不后悔他的选择和付出。他说:“山林早已经成了我的亲人,我必须用身心去呵护它们。”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