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只为践行一句承诺

2015年09月06日 12:40作者:来源:大众网

4月26日,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前,一位耄耋老人见到英雄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后眼角泛红、说话几度哽咽。

  4月26日,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前,一位耄耋老人见到英雄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后眼角泛红、说话几度哽咽。

  “好孩子,见到你,我63年来的心愿也就完成了。”

  说话老人名叫李继德,80岁,山东省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人,曾是黄继光的同班战友。

  李继德坚持寻觅黄继光家人63年22000多个日夜。如今,跨越4省近8000里行程,前往四川德阳中江县,找到了黄继光家人,终于履行了和老班长黄继光的那一句承诺。

  初识  相处  立约

  1950年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战火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危。为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1951年只有16岁的李继德就积极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在他和媳妇拜完天地的当天,他就随着部队出发了。

  渡过鸭绿江到达目的地后,李继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45师135团2营6连1班,班里有16个人。李继德至今还记得,一个四川兵和他关系最好,“他叫黄继光,比我大几岁。我们睡大通铺,我挨着他睡。”李继德说,“那个时候他就像亲大哥一样照顾我,天冷了怕我冻着给我盖他的被子,怕我吃不饱,把他的饭分到我碗里。我们一起出生入死,这种感情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也永远不会忘。” 他们在浴血奋战中结下了生死的革命友谊。

  有一天,他们一起看完《普通一兵》的电影后,黄继光就开玩笑说,如果我死了,我就给你家写信。如果你牺牲了,我就去你家看看。李继德也没想到,黄继光一语成谶,为了争夺597.9高地,黄继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在了枪眼前,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尽管当时我们没有说要给对方的父母养老送终,但是却都希望如果对方能活下来,替自己照顾一下家里的双亲”李继德说。

  生死约定坚守63年

  63年前,李继德和黄继光之间定下了生死约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诺言却一直没有实现,成为李继德老人的一块“心病”,也成为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黄继光牺牲后两天,李继德也因伤告别了朝鲜战场,被送至后方医院治疗直至复员回家。至今,他腰部两侧还留有6个弹孔痕迹,3发子弹左侧进,右侧出,打穿了他的腰部。

  受伤复员回家的李继德并未忘记与黄继光的生死约定,然而,黄继光当初并没有给他留下详细的地址。李继德只是在双方闲谈中得知,黄继光是四川中江人,其他一无所知。“谁还好意思去问详细的地址啊,这不是咒人家嘛。”李继德提起此事,这样说道。

  “当初我们在上甘岭上说的话,看起来像是玩笑话,可是过后想想,这就是互相留下的遗言啊!”李继德说。但对于务农的李继德,兑现这个承诺有些难,一方面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另一方面到现在也没找到黄继光的家在哪,他只记得新兵入伍时,黄继光介绍自己是四川中江人。

  后来李继德想了个办法,给四川省中江县政府写信,寻访烈士的家人。可是,这封信如石沉大海,一直没有回音。不甘心的李继德想到了联系老部队,可是上世纪60年代,志愿军的番号早已撤销,信件一直没法邮寄出去。他又给国防部写信。这封信有了回音,也带给了李继德希望。一个名叫李乐天的首长在信中说,“打上甘岭战役的15军现已改称空降15军,驻湖北孝感。45师原来的老师长崔建功已离休,现住在武汉市干休所。”有了这封回信,李继德寻找老战友的心情更迫切了,但寄给湖北军区的几封信,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回复。

  当初那个“小李子”,也已成八旬老人。因未曾兑现当初的诺言,愧疚和自责让这个80岁的老兵始终耿耿于怀。

  今年4月底,在川鲁两地媒体的接力下,李继德和家人终于启程,前往四川德阳中江黄继光家乡。当这种渴望在4月26日终于变为现实,当他的诺言在与黄拥军见面后得以实现,一直以来深深隐藏于老人眼神中的焦虑不见了。诺言实现就如同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老人心中那把合上了63年的枷锁。

  “我的诺言完成了!”李继德老人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感觉一身轻松。

  一种信念,他用一生来诠释

  战友的一句承诺他坚守了63年,当兵复原时对国家的承诺,他更是用自己一生的执着来诠释。

  李继德复员60多年来,在村班子负责20多年,时时刻刻想着自己复员时亲笔签署的《爱国公约》,始终以一位抗美援朝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976年秋,黄河决口,他带领全村人以战时状态与洪水搏斗,在周边村庄陆续被淹没、洪水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稳定了全村人的心,齐心协力筑堰保家,终于平安度过;1958年春,村里集体浇地,突然,负责照看潜水泵的一村民惊呼:“大事不好,水龙头陷在泥沙里了,现在管子已经淤进3米了!”大队的财产将要受损失。有一个小伙子要下去,李继德赶紧阻拦,自己没来的及脱去衣服,便往水里一扎,深入到水深三米以下,拔取里面的水管,水面深,泥沙浑浊,容易令人窒息难受,李继德拔一会,就探出头喘口气,就这样在深水中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李继德终于将管子拔出,使浇地顺利进行。

  1983年,村里新建小学,李继德和村主任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筹集好资金后,便开始张落新建村学校,因为孩子们有了文化,自己的村在日后才会欣欣向荣,所以他干劲十足。一天,拉石头的车辆停靠在学校地基处,当时已经是中午,村主任不在家,村里的年轻人不是忙着吃饭,就是在田间忙碌,不能打扰年轻人,自己的身子骨还硬朗的很,还是自己来卸石头 ,想起村里孩子们可爱的脸庞,他身体里充满了无穷的力气,一中午,他自己把一车石头全部卸下,然后把石头摆放整齐。他老伴走过来嗔怒道:“傻老头子你不要命了!”李继德答道:“比起在朝鲜战场强多啦,这点小事算什么?”老伴征求他的意见:“要不要把告诉村主任,这样还能有点装卸费呢!你把我看成啥人了,老婆子,我可是名抗美退伍兵,这是人格问题,以后不能这样说了,走!回家吃你做的饭菜去!”

  村民王恩会的儿子王春田突发急症,李继德用平板车拉上病人,连夜以急行军的速度,奔赴50公里远的滨州人民医院救治;村内红白事他都义务做大厨,不收村民一分钱。而且由他掌勺,村内节俭成风,有口皆碑… …

  热血洒异域,铁血铸忠魂。63年来,这位沉默的老兵从来没有居功自傲,他没有因为功劳簿上没有自己的名字而愤懑,也没有凭借身上的6个弹孔,向政府提条件要待遇。80岁的李继德用一生的坚守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诚信,什么是坚守,什么是执着。这是新时代的奉献精神在这位老兵身上的体现,这是淄博人的淳朴使然,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个普通人身上最具体的体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