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贫看病不言弃

2016年01月04日 11:02作者:来源:大众网

  扎根偏远乡镇 守贫看病不言弃

  赵汝佐,男,1965年出生,现任滨州市沾化区海防办事处卫生院院长。26年来,他扎根偏远的苦海延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初到海防,他就凭借精湛的医术获得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个赚钱致富的好机会。但赵如佐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医生要讲医德,行医即是行善。如果一个人老想着从病人那里赚钱,就失去了当医生的意义。”行医多年来,赵如佐处处为病人着想,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遇到家庭困难的病人,减免医疗费也是常有的事。

  2014年12月,正值隆冬,大雪纷纷,在盐场务工的寿光藉民工李中华突然发病,赵如佐得知后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冒着大雪,步行10余里地为李中华医治,李中华随即转危为安。几天后,赵如佐带了水果等慰问品去看望李中华,李中华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您那么远跑来为我治好了病,还来看我,我该说啥好呢。”赵如佐会心一笑,治好病人是我最大的快乐。

  海防居民王洁山的妻子晚上11时突然口流唾液、神志不清、不能言语。赵如佐在简单询问病情后带上药品,急忙赶到病人的家里对病人进行施救。连续3个日夜,赵如佐守在病人身边,不顾辛苦劳累,密切观察病情。经过张如佐的精心治疗与护理,老人病情最终好转。其家属为表示感谢悄悄塞给赵汝佐1000元的红包以表心意,被赵汝佐婉言谢绝。

  1997年,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潮袭击海防,卫生院30余间房屋连同赵如佐的全部个人家产被海潮洗劫一空。更为可怕的是海潮携带的大量泥沙导致河门淤积严重,船只也无法进港停靠,渔业生产日益萧条,大批商贩和渔民纷纷迁离海防。卫生院的收入也渐渐入不敷出,赵如佐的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老人需要照顾,孩子上学需要花钱,家人及亲友劝他到县城开个诊所,凭他的医术,收入肯定不成问题。但是,他拒绝了,他说:“我的工作岗位在海防,海防就是剩下一个群众,卫生院不能撤,我也不能走。”

  2002年起,县城通往海防的班车正式停运,从此摩托车成了赵汝佐进城提药的唯一交通工具。无论严寒酷暑,赵汝佐每月都要进城两三次去提药,每次往返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当有人问他,来回这么辛苦,为什么不一次性多提一些。赵汝佐说:“这些药的有效期是一定的,海防人口又少,提多了用不完容易失效,自己辛苦一点没什么,但坚决不能给群众用过期的药,这是医德问题。”

  到过海防的人都知道,寂寞是海防人最大的煎熬。据赵汝佐介绍,自2002年以来,随着人员的迁离,来卫生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少,有时两三天都没有一个病号,仅有的几户邻居也大都外出打工,平时想找个人聊天都成了奢望。常年的寂寞无聊,赵汝佐也曾消沉过。但,看着群众那一双双渴盼依赖的眼神,听着病人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激之言,赵汝佐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里的群众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重新振作的赵汝佐,开始更加敬业的钻研医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现在,赵汝佐身上随时都携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患者的名字、住址和电话,旁边还写着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情,俨然成了一本“病情档案”。“这些人大多是平时在我这里看过病的患者,将他们的信息随身携带,有空就可以给他们打个电话问问情况。”赵汝佐如是说。

  这就是赵汝佐,一个为了守护一方群众健康,甘守寂寞与清贫的基层医疗工作者;一个多次将进城机会让给别人,在海防坚守26年的普通医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的承诺——海防就是剩下一个群众,卫生院不能撤,我也不能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