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千万为村民办事

2016年03月04日 17:53作者:来源:大众网

  好书记!14年自掏千万为村民办事

建设文化广场,他在工地上寸步不离

能自己干 就自己干

文化广场的一砖一瓦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王世宏,男,51岁,淄川区昆仑镇奎一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14年来,他一心为村,全意为民,先后自掏千万改善村居环境、提高村民幸福度和满意度。

  大音希声。

  形容王世宏,没有一个词汇比这四个字更准确。

  王世宏,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奎一村党支部书记、主任。2003在村子发展跌入低谷时临危受命从城市返回家乡执掌全村,14年来没有“捞”到一点油水,反而从经营企业所得利润中掏出千万余元为村子修路、通水、建广场、发福利、谋发展……

  平均每年自掏近百万为村民办事,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王世宏却一做就是14年。

  传奇人生 从城市返回家乡当村支书

  王世宏的人生颇有些传奇。

  1965年出生的他,因家境贫困辍学后1988年开始干个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上世纪90年代末年收入已近百万。正当他享受着忙碌而奔波的创业生活时,“一纸任命”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

  2003年他的家乡奎一村因欠十几万的线路改造款,造成村民80余户村民用电难,无奈之下村民四处上访村两委陷入瘫痪。“镇党委、政府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找我谈话,决定让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宏坦言,当时内心是有“抗拒”的,因为自己离开村子多年而且生意红火,不想“从政”。但民意难违,他接下了奎一村,第一件事儿就是自掏腰包整修线路让村民用上电,没想到这一做就是14年。

  淄博人都知道,昆仑镇是淄博工业重镇,靠开采煤矿致富的奎一村最辉煌时集体收入曾达到过300万/年,而王世宏接手时,因煤炭资源枯竭及环保政策等原因全村的集体收入陷入低谷,每年只有1-2万元,村子正常开支都不够,此时执掌全村,无异于手捧“烫手山芋”。

  但临危受命王世宏没有半句怨言。他说,只要你讲诚信、懂感恩,做好事,不论命运给予什么,都是一种锤炼,好福气就会在你身边围绕。

  路要修、房子要建、百姓要发福利……上任伊始王世宏发现要想村子发展好,自己一味地掏钱现有企业根本挣不上花,况且最重要的是提高村民的造血功能,让村民有地方挣钱。

  综合考虑,王世宏在村头建起了淄博世宏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为了经营好公司,在城里生活了多年的夫妻两人又回到村里的化工厂住着,一住就是5年。

  在奎一村,记者看到了这个为村民福利、村子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化工厂。“工厂优先招聘村民,里面的工人80%都是本村村民,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走在平整的马路上,王世宏一边介绍一边环望着村子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凝聚了他太多的心血。

  只喝村里一杯白开水 却为村里投入一千万

  2003年以来,村里每年为参保新农合村民补贴保费20元;为55岁以上村民每月发放生活补贴50元;每年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日贺金300元;银铃安康工程为每位老人补贴20元……在奎一村村委,村委委员、会计孙玉美为记者细数着这些年来村委为百姓发的福利,而这些全部是王世宏自掏腰包。

  “村里没有集体收入,这些完全可以不发,但书记非要让百姓享受到……”孙玉美说,书记为村子和村民鞠躬尽瘁,得到的却只有一杯白开水!因为除了水,其他诸如茶叶、办公用品、村子的日常开支甚至招待费都是书记自掏腰包。

  孙玉美至今记得,有一年审计部门来村里查账,越查脸色越难看,最后忍不住说:“把你们的真账本拿出来吧,没见过哪个村的招待费为零……”而王世宏说,村里就是“零招待”,因为村里所有的接待任务都是他自己承担。

  一开始,村里的人对王世宏的无私付出议论纷纷。“王世宏傻啊,每年拿出这么多钱来给老百姓,肯定得到了什么好处……”但一年又一年,村民发现王世宏并不是花拳绣腿比划一两年就完事,而是一直坚持这么做,深深地打动了全村2000多村民。

  王世宏为人低调,虽然默默做了这么多好事,但很少对村民说,更不对外炫耀,但他的善行还是被百姓默默地记在了心底。“有一天,王启兰老人扛着锄头上坡,正好在村委碰到我就走过来,我还以为是不是有事儿反映,没想到老人说了一句王书记你给村里办了这么多好事俺来谢谢你!”王世宏被百姓的朴实深深打动,他说你对老百姓好,他们就会对你好,尤其是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居住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更要对他们好。

  还有一个细节。村委每次选举,已经60多岁的残疾人冯玉玲都让老公推着自己到现场为王世宏投上一票,投完票还不走,要等着看王世宏得了多少票……

  14年,这样的细节很多很多,王世宏都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并加倍对百姓好。孙玉美说每次需要钱,王书记从不多问就从家里把钱拿来让她发给百姓或用于村级建设。

  垃圾场变文化广场 100天他坐着小马扎指挥建设

  奎一村村委右转不远处,有一个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文化广场,每到夜幕降临,前来休闲娱乐的村民就集聚在这里跳广场舞,表演自编的节目。

  2009年之前这里还是个积存了几十年的垃圾坑,坑深达到20多米,老百姓深受其害。

  在如今的广场一侧的宣传栏内张贴着垃圾场和文化广场的对比图片。“原来这里苍蝇满天飞,臭味熏天,人都不愿意从这里走,王书记来了之后,决心把垃圾场改建,如今不但臭味没有了,百姓还有了休闲的地方。”孙玉霞说,整个广场5000多平方米,都是王书记自己设计自己监工完成的。

  2009年“奋战100天建设文化广场”那些日子,王世宏每天坐在马扎上寸步不离建设现场,哪块砖放哪里?哪个地方放健身器材?哪个地方栽树都是他亲自设计,一步步和施工队协商,最后把自己晒成了“黑老头”。“自己设计,一方面是为了省钱,一方面是因为让别人建自己不放心。”

  据了解,文化广场建设共筹资费用100多万,而王世宏自己掏了50万。

  村民供暖每平方米15元,不够的村里补贴;村级道路硬化、沿街民房粉刷、家里通上干净自来水等都是“村里出”,“村里出”其实就等于王世宏自己出,而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村里谁家结婚需要婚车只要和他说他帮着协调;谁家有病人他知道了悄悄送去1000元或2000元;谁家和别人有纠纷闹到派出所了他去协调……

  王世宏,就是这样低调而实在。低调的是,干了14年支书,他自己投入了一千万,不声不响,无怨无悔。他坦言,接手奎一村时他年轻能干,而如今年过半百的他已经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他希望有更能干的年轻人接过接力棒继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就放心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