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长辈晚年撑起一片天空

2016年04月01日 15:49作者:来源:大众网

王晶晶,女,1973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济南市地方税务局高新区分局主任科员。

  王晶晶,女,1973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济南市地方税务局高新区分局主任科员。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济南市地税局高新区分局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就是王晶晶,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尽心竭力赡养自己的姥姥。

  老人今年已是90岁高龄了,在她的照顾和护理下,老人现在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红光满面,外人相见还以为是七十多岁的人,说已经九十高龄,谁也不相信。

  王晶晶的父母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当时响应国家号召,怀着为中国国防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与生命的热情,他们放弃了在北京读研的机会,离开自己的故土,到偏僻贵州山区支持三线建设。王晶晶的妈妈是独生女,为了给守寡多年的姥姥做个伴,在她1岁2个月的时候被送回到济南姥姥的身边,从此祖孙两人相依为命一直生活在一起。

  姥姥是一个坚强的老人,23岁开始守寡带大了女儿,带大了外孙女,又帮助外孙女带大了重外孙,而且为了照顾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她终身没有再婚。老人的恩情、为子女作出的牺牲,王晶晶一直记在心里,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孝顺姥姥,让她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有一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句话在王晶晶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注入了不同寻常的意义。07年的一天,王晶晶下班回家,姥姥突然对她说,眼睛不舒服,头晕。第二天她请了假带着姥姥到齐鲁医院作了全面的检查,医生说老人眼睛中风致使两个眼睛不能对焦,加上脑子里面有一个瘤子压迫神经,可能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了。可是王晶晶不信这个邪,姥姥跟她享福还没有享够呢,怎么能这样就走了?一定要把姥姥的病治好!由于老人已经80多岁了,医生建议采取保守治疗,每天喝中药加针灸治疗。

  担心医院代煎中药的药性不好,王晶晶买来了药锅子,每天晚上亲自为老人煎药。每次带着老人去医院针灸,瘦小的她搬不动轮椅,到了医院,总是先把车停好,等到周围有路过的行人,请人家帮忙把轮椅从后备箱搬出来,再把姥姥扶上轮椅推到康复中心做治疗。由于老人需要闭目卧床静养,本就好动的老人变得脾气有些暴躁,她就给老人读新闻、唠家常。当时正值夏天,每天她都要为老人端屎端尿、擦澡、洗脚。短短三个月,本来就很瘦弱的她又瘦了十几斤,可是在她的精神护理和及时治疗下,姥姥却奇迹般地康复了。

  尽管有时候王晶晶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姥姥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姥姥也会像小孩子一样无缘无故地耍脾气,而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哄开心。由于卧床太久,姥姥的脊柱有些变形,眼睛治愈之后便不能再下楼了,只能在房间内活动了。为了不让老人寂寞,王晶晶每天回家都要陪老人聊天、下跳棋。姥姥是鲁能泰山的铁杆球迷,逢泰山队比赛必看,王晶晶特意在老人的房间安装了液晶电视,方便她随时看足球,姥姥喜欢看书,她就在老人房间放置书橱,里面购满了老人喜欢看的历史书籍和武侠小说。

  在饮食上,王晶晶也特别注意。由于老人喜欢睡懒觉,每天早晨她总是先把老人的早饭准备好再去上班;中午只要没有特殊情况,短短一个小时她也要匆匆赶回家给老人送饭;老人牙齿不好,饭菜都要煮得很烂才能吃,而且喜欢吃咸,所以每天晚餐她都变着花样的给老人单独做饭。

  在她带动下,丈夫和儿子也处处把孝顺老人放在第一位。“父母在、不远游”自从2007年老人生病以后,他们一家三口再也没有一起外出渡长假,偶尔三口一起出门,也是第二天一早就匆匆赶回。对此,丈夫和儿子毫无怨言。每一次去超市,丈夫也总是想着买姥姥最喜欢吃的蔬菜和零食。由于老人喜欢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每天做好饭之后,儿子总是先把饭菜送到太姥姥房间,然后一家三口才开始吃饭。老人走动的时候,儿子总是主动的搀扶,充当太姥姥的小柺棍。在他们家里,照顾老人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王晶晶常说:“我是姥姥一手带大的,没有姥姥就没有我的今天,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子,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好好孝敬老人,给孩子做出榜样,等我老了孩子才会孝敬我。”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王晶晶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长辈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