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将孝行“写”入家风

2016年04月01日 17:20作者:来源:大众网

莱芜市上游镇大厂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她救济乡邻,40年如一日照顾盲眼婆婆。她用淳朴善良的品质感染了4代人,用行动给子女们树立了榜样!

“好媳妇”张学英,

40年如一日照顾盲眼婆婆 低调做人用行动诠释孝道

  张学英,莱芜市上游镇大厂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她救济乡邻,40年如一日照顾盲眼婆婆。她用淳朴善良的品质感染了4代人,用行动给子女们树立了榜样!

  粮食做陪嫁,救济了多户乡邻

  张学英出生在西峪河北村一个地主家庭,她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再婚,1956年,张学英嫁到上游镇大厂村,继母给了她一千斤谷子做陪嫁。然而1959年,就遇上了山东大旱,很多乡邻因为没有粮食,几乎要饿死了。张学英与丈夫王爱孔毫不犹豫地把陪嫁过来的粮食拿出来分给周围乡邻,村里的五保户王张氏无儿无女,张学英与丈夫见她可怜,从那之后只要有一口饭都让大女儿王会云给王张氏送一份,一直持续到七几年王张氏去世。同样被救济的还有王月彬夫妇,后来王月彬女儿从泰安回乡,看见张学英夫妇还哭着向恩人感激道: "要没有当年那口粮食,就没有俺们全家几十口人啊!”

  再苦再难也要先治好婆婆的眼睛

  熬过饥荒,却熬不过贫穷和疾病。1963年春,因为战争落下疾病的公公一病不起,那时候婆婆的一只眼睛也看不见了,没多久,公公去世,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婆婆哭瞎了双眼,这个几乎一贫如洗的家庭更加困窘。过了两年,听说茶叶诊所有专家坐诊,张学英和丈夫把辛苦攒下的一点积蓄都拿出来,把婆婆用板车推到口镇上的诊所治病,却被告知由于病情拖延,再也治不好婆婆的眼睛了……

  最好的食物要留给婆婆和家人

  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又没有太多粮食,全家人过上了外出讨饭的生活。为了能让家里人多一口粮食,张学英有时候要从大厂一直走到口镇去要饭,都不肯吃一口讨要来的粮食。那时候讨来的多是些长毛发霉的窝窝块,一两个完整的水果都是弥足珍贵的,遇到好心人多给她半个苹果、一个小甜瓜让她解渴,她都要藏进袖子里,有人问她为什么不肯吃,她说,我拿回去和婆婆分着吃…

  隔着一扇门随时照看婆婆,一顾就是40多年

  张学英夫妇和婆婆住在一间不算大的北屋里,两口子住外屋,婆婆住里屋,晚上稍微有点动静,张学英都要起来看一眼。每天送饭都是一趟饭、一趟水、一趟擦手、一趟收拾的跑四趟,40多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2004年,97岁高寿的婆婆无病去世,火化后清理骨灰的殡葬人员感叹说,老人的骨灰雪白,一看就知道没有生病,家里人肯定很孝顺!婆婆在世时曾拉着张学英的手说:“妮子哎,你叫俺一个瞎老太婆怎么报答你哟!”

  默默无闻勤俭持家 她用行动将孝行“写”入家风

  张学英是村里出了名的好脾气,在她的子女和乡邻的记忆里,她从来没有和人有过争执,从来不骂人、打人,甚至连一句闲言蜚语都不曾说过,村里人评价她说,谁要是讲她和别人闹矛盾,肯定不是她的问题,这么好的人,就算出了莱芜也找不着一个!

  她常常穿着过早年的棉布褂子,有破口的地方还是习惯补补再穿,新衣服都藏着等过年过节了才穿,她说:“我这么大年纪了,穿不了一些啦!别花那个钱!都怪贵的。”

  张学英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可她的子女都被她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被评为村里的好媳妇,大儿子为方便照顾也搬去和老人一起住,小儿子更担起家里的经济来源和大大小小的琐事…

  如今,张学英老人已经80岁了,有人感叹她一辈子操劳没享福,她笑着说:“还得多享福呀?这不愁吃不愁喝的,俺觉着就行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