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托起夕阳红

2016年09月01日 14:58作者:来源:大众网

郭明林,男,1952年4月出生,定陶县马集镇郭油坊村村民。只要一提起郭明林,全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父母的精神支柱,四十年来他待父母至亲,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常年瘫痪在床的父亲和80岁的养母,用孝心抒写了一曲生命赞歌,是全村人孝敬老人的榜样,更是全村人的骄傲。

郭明林正在给80岁的养母喂药

  郭明林,男,1952年4月出生,定陶县马集镇郭油坊村村民。只要一提起郭明林,全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父母的精神支柱,四十年来他待父母至亲,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常年瘫痪在床的父亲和80岁的养母,用孝心抒写了一曲生命赞歌,是全村人孝敬老人的榜样,更是全村人的骄傲。

  3月31日上午,笔者慕名找到了马集镇郭油坊村孝老爱亲模范郭明林,目睹了眼前的这一幕:50多平方米的简陋房屋外,一位老人端坐在自家小院里。“娘,恁该吃药了,先喝口水。”郭明林把杯子递到老人嘴边,她抿了两口。看见我们来了,扭过头,热情的招待我们进屋喝水。

  郭明林告诉笔者,养母患严重的冠心病,耳聋,记忆力也不好,平时都不知道该吃几片药,身边离不开人,他天天得喂母亲吃药。

  11岁起,便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1952年出生的郭明林,今年64岁,自幼生活艰辛,生母在他满一岁时因病去世。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没有母乳喂养,只能靠父亲省吃俭用的钱养活他。由于家庭的原因,生父次年与养母结了婚。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他11岁时,父亲外出干活的时候,双腿被压断,造成终身残疾。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学习成绩优异的郭明林不得不辍学外出挣钱。他开始贩卖粉皮来赚取生活费,维持生计。每天凌晨3点半就出去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巨野的柳林,距家有100多里地。从此,他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

  不离不弃,母子情深

  自从2004年残疾的父亲因病去世后,养母的身体也大不如以前,每年都要住院好几次。每当这个时候,都是他第一时间带母亲去医院就诊,尽管他种地,打工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母亲病情稳定后才离开病房。201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天下着大雨,突然听到妻子焦急地喊:“明林,你快来,咱娘病了。”他撒腿就跑过去,看到母亲吃力地低着头,呕吐不止,二话没说,冒着大雨,开着电动车把母亲送到县医院。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端水,一直忙到下半夜,直到母亲状况稳定,才喘口气。在医院的10多天里,郭明林每天坚持给养母擦洗后背,洗脚洗脸,倒尿盆。有时,害怕养母在床上躺久了后背疼,郭明林定时给养母翻身,昼夜侍候。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郭明林几十年的不离不弃和坚守,如果没有毅力和孝心实在难以做到。

  直到现在,他们夫妻一直和父母同住在一个院里,同吃一锅饭。夫妻俩相敬如宾共同伺候老人的衣食起居。“父母岁数都大了,他们一辈子不容易。现在国家政策好,百姓的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但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爹娘。”郭明林心情有些激动地告诉笔者。

  养母眼中的好儿子

  结婚四十年来,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路遥知马力,日久换人心。夫妻俩对父母的精心照料,换取了养母对他们的疼爱。望着墙壁上的全家福,郭明林的养母告诉笔者,“虽说我有一个亲生的女儿,可她定居在上海,一年才回家来一次。每天都是俺儿明林给我洗衣、喂药、喂水、买菜、想吃啥都给买,几十年如一日,特别是农忙的时候,下地干活回来,还得照顾我,有时累得直不起腰,让人心疼的慌。”

  “女儿好几次都让我去上海和她一块住,我说我不去,太不方便,又不认识人,闷的慌。我告诉女儿,我跟着你哥过,你哥照顾的很好,啥不放心的,不缺吃不缺喝的。”老太太继续说道,慈祥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给她喂水喂药,帮她洗衣做饭,让她吃饱穿暖,是做子女应该做的,做儿子的我也只能为母亲做这些了。特别感谢妻子理解和支持,能够让我照顾好老人。”郭明林声音有些哽咽。望着简陋的房子,他告诉笔者,他打算过几年,等手头富裕了,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让老母亲住的更舒服一些,过安详幸福的晚年。

  目前,郭明林五个孩子当中四个都是大学生,都已奔赴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现在全村只要一提起郭明林,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为其点赞。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