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上书写的美丽人生

2016年12月04日 12:43作者:来源:大众网

史长路2013年从部队转业到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按照组织安排,到一线从事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作。

史长路工作照

  史长路,男,1987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济南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一线作业工人。

  史长路2013年从部队转业到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按照组织安排,到一线从事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作。面对从来没接触过的职业,面对臭气熏天、垃圾遍地的填埋场,面对每天近1500吨垃圾的推平、压实、覆盖的超大的工作强度,他没有退缩,而是虚心向老同志、业务骨干学习,向书本学习,立志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他还买来垃圾处理专业书籍和各种大型机械操作指导书籍,很快掌握了生活垃圾处理的专业知识,从此,他顶着垃圾发酵后的刺鼻恶臭,冒着春秋季节的风沙扬尘,兢兢业业的工作在生活垃圾处理一线。

  他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垃圾处理工的职责,把“舍得一身脏、换来万人洁”作为座右铭,牢固树立“固废处理 服务民生”和“兢兢业业做事”的工作原则,坚持“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作风,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坚守在垃圾填埋场的一线,日夜奋战,尽忠职守出色地履行自己的工作,从而实践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史长路同志的敬业奉献精神。为确保垃圾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他放弃节假日,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即便是轮休时候,他也睡不踏实,总是惦记着车辆安全情况,经常重复检修,尽量做到万无一失。众所周知,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是一项苦、累、脏的差事,填埋场区的工作环境更为艰苦,没到过作业现场的人根本无法想象环境是如何恶劣。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史长路总说“条件越是艰苦,越是要发扬党员的本色”。

  史长路同志的节约安全意识。自到一线工作后,史长路同志刻苦钻研,创新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中心节能降耗的要求,坚决执行节约与节俭一致、绩效与能耗一致、以旧换新三原则。大力倡导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从节约一滴油、一滴水、一度电、一个螺丝钉开始,从自身做起,带动本班人员增加节约意识,使每一位员工都能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资源,降低消耗。

  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史长路经常对作业车辆和相关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冲刷、检查和维修,做到了车辆和设备的外形洁净、数量充足、运行良好。为了保障车辆无带病作业现象,他提出“包车到人,结对互查”的工作方案,即将业务车辆具体分配到每位班组成员,成员之间结成对子,相互监督。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班组同志全部做到了出车前、工作中、收车后的三检安全和密封性检查,还杜绝了垃圾及渗滤液洒漏的现象。

  史长路同志的科学创新理念。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工作繁琐复杂,特别是近年来城市扩容,垃圾量大幅增加,这给整个垃圾处理班作业带来极大难度和超强度的工作量,导致同志们劳动强度日益加大。为改变这种情况,史长路多次参与科室研究会议,并提出修建垃圾作业平台来解决这一难题。经多方论证,他的建议被采纳并很快得以实施。从使用效果看,这种平台作业法不仅减少了油料消耗,而且从根本上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史长路同志的为民服务精神。在所居住小区,无论谁家有困难,他总是毫无怨言,随叫随到。有一次,他的邻居家卫生间马桶堵塞。当邻居来请他帮忙时,正在吃饭的史长路放下饭碗,立刻奔到邻居家。正值夏季,卫生间地面溢满污水,臭气扑鼻。见状,史长路赤脚踏入污水之内,急忙清疏马桶。在清疏过程中,工具难以施展的地方,他就用手直接清理。凭着一心为人的热忱之情,史长路不顾污水沾满身体,不顾恶臭刺鼻,终于将马桶疏通。看到全身污迹的史长路,那邻居赞不绝口。这就是史长路,一个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好青年。

  史长路同志能时时、处处以大局利益为先,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始终做一名任劳任怨的垃圾处理工,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好评,2014年获得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市青年岗位操作能手,2015年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本文相关新闻